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9627发布日期:2022-05-17 14: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压、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零部件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零部件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胚料按轮廓线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合拢时压制、铸造零件,分开时使取出零件。
3.相关技术中,由于模具是精密工具,尤其是异形零件的形状复杂,边缘成型方向不同,成型高度较高,拐角较小,其对胚料结构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要求较高。传统异形零件的成型模具通常采用多模具多工序配合加工,从而完成对异形零件的拉伸成型。但是,由于每次加工零件都需要进行:放入模具、校准零件、压铸、取出零件等工序,使得异形零件的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模具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包括:
6.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本体、第一成型上模及第二成型上模,所述第一成型上模和所述第二成型上模间隔设于所述上模本体;
7.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本体、第一成型下模、第一定位件、第二成型下模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成型下模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间隔设于所述下模本体,所述第一成型下模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成型下模的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活动孔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组价一侧朝靠近所述下模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二成型下模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成型下模的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活动孔从所述第二成型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组价一侧朝靠近所述下模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且所述第二定位件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孔;
8.所述第一成型上模和所述第一成型下模相适配,所述第二成型上模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相适配。
9.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伸缩体、第一定位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伸缩体设于所述下模本体,所述第一定位体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体远离所述下模本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体远离所述第一伸缩体的一侧;
10.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伸缩体、第二定位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柱,所
述第二伸缩体设于所述下模本体,所述第二定位体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体远离所述下模本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体远离所述第二伸缩体的一侧;
11.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
12.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体和所述第二伸缩体均为氮气弹簧伸缩体;和/或,
13.所述第一定位体的形状的横截面积为多边形、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定位体的横截面积为不规则曲面形。
14.可选地,所述下模本体包括下模板、多个下模等高垫块以及下模安装板,多个所述下模等高垫块间隔设于所述下模板和下模安装板之间;
15.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孔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动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成型下模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均对应设于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下模安装板的一侧;
16.所述第一伸缩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安装板,所述第一伸缩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第一活动孔,以通过所述第一伸缩体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一定位体在所述第一活动孔中往复移动、以及带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露出所述第一成型下模或者容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孔中;
17.所述第二伸缩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安装板,所述第二伸缩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活动孔,以通过所述第二伸缩体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二定位体在所述第二活动孔中往复移动、以及带动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露出所述第二成型下模或者容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孔中。
18.可选地,所述下模本体还包括下模限位件,所述下模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二伸缩体设于所述下模安装板,且所述下模限位件位于所述下模安装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所述下模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定位体的位置;
19.多个所述下模等高垫块与所述下模限位件间隔设置。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型下模远离所述下模本体一侧为不规则凸出曲面形,所述第二定位件远离所述下模本体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远离所述下模本体一侧的形状相同;
21.所述第二成型下模远离所述下模本体一侧为不规则凹陷曲面形,所述不规则凹陷曲面形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光滑曲面;
22.所述第二成型下模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用于加工成型不同自由度的同一零件。
23.可选地,所述上模本体包括上模板、第二上模等高垫块及多个第一上模等高垫块;
24.多个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间隔设于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成型上模设于多个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
25.所述第二上模等高垫块间隔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设于所述上模板靠近所述下模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型上模设于所述第二上模等高垫块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
26.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上模本体的套件和设于所述下模本体的嵌合件,所述套件设于所述上模本体的靠近边缘处,所述嵌合件与所述套件相适配;
27.所述上模组件靠近所述下模组件时,所述套件套接紧固于所述嵌合件的外侧。
28.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于所述套件远离所述上模本体的一侧;所述保护件设有供所述嵌合件穿入的保护通孔。
2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优化设置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的具体结构,打破传统双设备双加工工序双作业人员作业的加工方式,通过一模具设备一作业人员即可完成异形零件的拉伸成型,有效提高了高强度板材料的异形加工效率。具体地,在上模本体上集成了第一成型上模和第二成型上模,以及在下模本体上集成了第二成型下模和第二成型下模;该第一成型上模对应于第一成型下模,以完成异形零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该第二成型上模对应于第二成型下模,以完成异形零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如此,通过同一模具设备的至少两道工序完成对异形零件不同自由度上曲面的加工,从而完成对高强度材料的拉伸成型。进一步地,为减小两道工序之间压力偏载的情况的发生,设置了可伸缩运动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以顶出完成加工后的零件,如此,以规避人为取放时对零件加工精度的破坏,有效提高了异形零件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模具的正视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上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下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100上模组件220第一成型下模200下模组件230第二成型下模300连接组件240第一定位件110上模本体241第一伸缩体111上模板242第一定位体112第二上模等高垫块243第一定位柱113第一上模等高垫块250第二定位件120第一成型上模251第二伸缩体130第二成型上模252第二定位体210下模本体253第二定位柱211下模板310套件212下模等高垫块320嵌合件213下模安装板330保护件214下模限位件
ꢀꢀ
3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包括:
39.上模组件100,包括上模本体110、第一成型上模120及第二成型上模130,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间隔设于所述上模本体110;
40.下模组件200,包括下模本体210、第一成型下模220、第一定位件240、第二成型下模230及第二定位件250,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间隔设于所述下模本体210,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的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活动孔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靠近所述上模组价一侧朝靠近所述下模本体2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件240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且所述第一定位件240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的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活动孔从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靠近所述上模组价一侧朝靠近所述下模本体2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件250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且所述第二定位件250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孔;
41.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和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相适配,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相适配。
42.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同一模具设备上对同一高硬度材料同时实现多自由度的拉伸成型作业,在所述上模本体110上间隔设置了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同时,在所述下模本体210上间隔设置了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如此,以在所述上模组件100朝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00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朝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运动、以及带动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朝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运动;进而,在所述上模组件100抵接压铸所述下模组件200时,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抵接压铸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上的高硬度材料,以及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抵接压铸位于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上的高硬度材料。应当理解,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与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相适配,且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与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对应设置;如此,以通过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和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的抵接压铸完成对高硬度材料在一个自由度上的拉伸成型,以通过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的抵接压铸完成对高硬度材料在另一个自由度上的拉伸成型,已完成对异形零件的加工;这样,通过同一模具设备的至少两道工序完成对异形零件不同自由度上曲面的加工,从而完成对高强度材料的拉伸成型。
43.具体地,为减小两道工序之间的压力偏载,以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设置了第一定位件240和第二定位件250。所述第一定位件240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250设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以定位高硬度材料的压铸时的位置;同时,所述第一定位件240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二定位件250可伸缩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孔,如此,可在待加工零件的压铸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240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250将压铸好的零件顶出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和/或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有效规避了人为取放压铸好/完成第一道工序的零件时由于人工误差对加工精度的破坏,有效提高了异形零件成型的良品率。
44.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通过优化设置用于异形零件拉伸成型的模具的具体结构,打破传统双设备双加工工序双作业人员作业的加工方式,通过一模具设备一作业人员即可完成异形零件的拉伸成型,有效提高了高强度板材料的异形加工效率。
45.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240包括第一伸缩体241、第一定位体242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柱243,所述第一伸缩体241设于所述下模本体210,所述第一定位体242设于所述第一伸缩体241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体242远离所述第一伸缩体241的一侧;
46.所述第二定位件250包括第二伸缩体251、第二定位体252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柱253,所述第二伸缩体251设于所述下模本体210,所述第二定位体252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体251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体252远离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一侧;
47.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
48.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对第一定位体242的往复运动,设置了第一伸缩体241。应当理解,所述第一伸缩体241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一伸缩体241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以提高所述第一定位体242运动过程中的稳固性。为实现对待加工的高硬度材料的位置限定,在所述第一定位体242远离所述第一伸缩体241的一侧设置了多个第一定位柱243。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43设置有3个,3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呈三角形间隔设置。应当理解,在高硬度材料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相适配的多个定位孔,以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孔和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的束缚,完成对压铸过程中的高硬度材料的位置的限定。
49.为实现对第二定位体252的往复运动,设置了第二伸缩体251。应当理解,所述第二伸缩体251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二伸缩体251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本体210,以提高所述第二定位体252运动过程中的稳固性。为实现对待加工的高硬度材料的位置限定,在所述第二定位体252远离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一侧设置了多个第二定位柱253。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二定位柱253设置有3个,3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呈三角形间隔设置。应当理解,在高硬度材料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相适配的多个定位孔,以通过多个所述定位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的束缚,完成对压铸过程中的高硬度材料的位置的限定。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围合形成的形状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围合形成的形状相同。
50.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体241和所述第二伸缩体251均为氮气弹簧伸缩体;和/或,
51.所述第一定位体242的形状的横截面积为多边形、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定位体252的横截面积为不规则曲面形。应当理解,所述第二定位体252的形状和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对高硬度材料的成型形状相同。
52.可选地,所述下模本体210包括下模板211、多个下模等高垫块212以及下模安装板213,多个所述下模等高垫块212间隔设于所述下模板211和下模安装板213之间;
53.所述下模板2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孔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动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均对应设于所述下模板211远离所述下模安装板213的一侧;
54.所述第一伸缩体2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安装板213,所述第一伸缩体24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第一活动孔,以通过所述第一伸缩体241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一定位体242在所述第一活动孔中往复移动、以及带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柱243露出
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或者容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孔中;
55.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安装板213,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活动孔,以通过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伸缩运动带动所述第二定位体252在所述第二活动孔中往复移动、以及带动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53露出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或者容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孔中。
56.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对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的刚性支撑,设置了下模板211。为实现对所述下模组件200的安装固定,设置了下模安装板213。为实现所述下模板211和所述下模安装板213的连接紧固,设置了多个下模等高垫块212。同时,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下模等高垫块212还提高了所述下模板211和所述下模安装板213的刚性。应当理解,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上设置的第一活动孔对准所述下模板211上的第一通孔,以形成第一活动通道,供所述第一定位件240运动;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上设置的第二活动孔对准所述下模板211上的第二通孔,以形成第二活动通道,供所述第二定位件250运动。
57.可选地,所述下模本体210还包括下模限位件214,所述下模限位件214靠近所述第二伸缩体251设于所述下模安装板213,且所述下模限位件214位于所述下模安装板213与所述下模板211之间,所述下模限位件214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定位体252的位置;
58.多个所述下模等高垫块212与所述下模限位件214间隔设置。
59.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限位件214靠近所述第二伸缩体251设置,以限制所述第二定位体252朝向所述下模安装板213运动的最大位移。例如但不限于,所述下模限位件21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下模限位件214间隔环设于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周围;此时,所述下模限位件214还兼具导向作用,以给所述第二伸缩体251的运动方向导向。
60.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一侧为不规则凸出曲面形,所述第二定位件250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一侧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一侧的形状相同;
61.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远离所述下模本体210一侧为不规则凹陷曲面形,所述不规则凹陷曲面形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光滑曲面;
62.所述第二成型下模230与所述第一成型下模220用于加工成型不同自由度的同一零件。
63.可选地,所述上模本体110包括上模板111、第二上模等高垫块112及多个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
64.多个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间隔设于所述上模板111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00的一侧,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设于多个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远离所述上模板111的一侧;
65.所述第二上模等高垫块112间隔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设于所述上模板111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00的一侧,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设于所述第二上模等高垫块112远离所述上模板111的一侧。
66.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对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和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的刚性支撑,设置了上模板111。为实现对所述第一成型上模120的刚性支撑,设置了多个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多个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间隔设置。为实现对所述第二成型上模130的刚
性支撑,设置了第二上模等高垫块112。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一上模等高垫块113为方形垫块,所述第二上模等高垫块112为圆柱形等高垫块。
67.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设于所述上模本体110的套件310和设于所述下模本体210的嵌合件320,所述套件310设于所述上模本体110的靠近边缘处,所述嵌合件320与所述套件310相适配;
68.所述上模组件100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00时,所述套件310套接紧固于所述嵌合件320的外侧。
69.本实施例中,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连接组件30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300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模本体110/所述下模本体210的边缘位置。应当理解,所述第一成型上/下模、所述第二成型上/下模均位于两所述连接组件300之间,如此,两所述连接组件300还兼具导向作用,以给所述上模组件100靠近所述下模组件200的方向导向;同时,两所述连接组件300还兼具定位作用,以限定所述上模组件100与所述下模组件200的相对位置。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套件310为导套,所述嵌合件320为导柱,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柱外侧,以实现所述上模组件100和所述下模组件200的连接紧固。
70.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300还包括保护件330,所述保护件330设于所述套件310远离所述上模本体110的一侧;所述保护件330设有供所述嵌合件320穿入的保护通孔。例如但不限于,所述保护件330为带铜保持圈,以减小套件310的机械磨损。
7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