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2944发布日期:2021-12-08 14:3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


背景技术:

2.悬臂热缩机是移动罩式加热设备,由移动罩单元、道轨及工作台组成,移动罩式加热单元可以在道轨上移动。该设备主要用于较长的热缩管的收缩加工。
3.由于需要先人工将热缩管套在金属管上,依次放在工作台上,之后由移动罩进行热缩,因此当移动罩移动至工作台的一端后,需要先停机将工作台上热缩完成的工件取下,之后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才能驱动移动罩进行热缩,由于需要停机进行工件的更换,且刚完成热缩的工件表面温度较高,不便于进行更换,使得停机时间较长,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旨在解决工作台上的工件热缩完成后,需要停机进行工件更换,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加热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加热底座移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加热件以及转动机构,所述加热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与所述第二工作台之间,所述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加热件转动以使所述加热件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之间进行切换。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热缩时,首先将工件摆放在第一工作台上,之后打开直线运动机构驱动加热底座带动加热件沿第一工作台对工件进行热缩,在第一工作台上的工件热缩过程中,将工件依次摆放到第二工作台上,之后当加热底座运行至第一工作台的一端,打开转动机构驱动加热件转动至第二工作台上,然后直线运动机构继续驱动加热底座带动加热件沿第二工作台运动,对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在对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的过程中,依次取下第一工作台上热缩完成的工件,并且摆上待热缩的工件,依次循环往复,可以不需要停机,一直交替对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通过设置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直线运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实现加热件交替对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同时可以在加热件工作过程中对已经热缩完成的工件进行更换,不需要停机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驱动所述加热件转动180
°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机构每次驱动加热件转动180
°
,使加热件正好移动至另一个工作台上,并且使加热件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的位置处于同一直线,因此加热件进行加热的位置保持一致,从而避免需要根据加热件的位置调整工件的摆放位置。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上的第一驱
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的第一驱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轮上的第一驱动链,所述加热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链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相配合。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底座带动加热件运动至机体的一端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链带动第二驱动轮,并且带动加热件转动180
°
,从而使加热件转动至另一工作台上,继续对工件进行热缩;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以及第一驱动链,实现加热件的换向,从而使得加热件可以交替对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链的两侧活动设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驱动链的张紧度的调节轮,所述加热底座的两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靠近所述调节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调节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调节螺杆可驱动所述调节轮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驱动链。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驱动链出现松动,导致加热件不能准确转动180
°
实现换向时,可以转动调节螺杆,推动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调节轮进一步抵触第一驱动链,使第一驱动链与调节轮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第一驱动链保持张紧;通过设置调节轮、调节螺杆以及第一连接件,调节第一驱动链的张紧度,确保第一驱动电机能通过第一驱动链驱动加热件准确地转动180
°
,实现加热件的换向。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机体两端的第三驱动轮、均匀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若干个第四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轮和所述第四驱动轮上的第二驱动链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链固定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加热件沿机体对第一工作台或者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时,首先打开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三驱动轮转动,然后带动第二驱动链绕第三驱动轮和第四驱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二驱动链带动第二连接件、加热底座以及加热件沿直线运动,对第一工作台或者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链,驱动加热件沿直线对第一工作台或者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结构简单实用。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轮靠近所述加热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加热底座靠近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识别所述定位件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接收信号后可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转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件运行至机体的一端时,传感器识别到第三驱动轮上的定位件,之后传感器发送信号,驱动第一驱动电机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链带动加热件转动180
°
,实现加热件换向,同时第二驱动电机开始反向转动,驱动加热件沿直线对工件进行热缩;通过设置传感器和定位件,实现加热件的自动换向,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罩、与所述加热罩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管。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热件对工件进行热缩时,加热罩对工件进行加热热缩,产生的热气随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排出;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使得加热罩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随第三连接管从机体的底部排出,避免产生热气对工件进一步进行加热,影响工件的实际热缩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件依次摆放在限位槽内,然后由加热件对工件进行热缩,由于限位槽与工作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加热件对工件进行加热热缩过程中,热量能充分传递至工件靠近工作台的一侧,从而避免工件受热不均,导致热缩效果差;通过设置限位板和限位槽,可以方便工件摆放,同时可以使工件各个方位均能受热,从而确保工件的热缩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通过设置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直线运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实现加热件交替对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同时可以在加热件工作过程中对已经热缩完成的工件进行更换,不需要停机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3.2、通过设置调节轮、调节螺杆以及第一连接件,调节第一驱动链的张紧度,确保第一驱动电机能通过第一驱动链驱动加热件准确地转动180
°
,实现加热件的换向。
24.3、通过设置传感器和定位件,实现加热件的自动换向,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25.4、通过设置限位板和限位槽,可以方便工件摆放,同时可以使工件各个方位均能受热,从而确保工件的热缩效果。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c的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机体;2、第一工作台;3、第二工作台;4、加热底座;5、直线运动机构;51、第三驱动轮;52、第四驱动轮;53、第二驱动链;54、第二驱动电机;6、加热件;;61、加热罩;62、第一连接管;63、第二连接管;7、转动机构;71、第一驱动电机;72、第一驱动轮;73、第一驱动链;8、第二驱动轮;9、调节轮;10、调节螺杆;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定位件;14、传感器;15、第三连接管;16、限位板;1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效率高的悬臂热缩机,包括机体1、设置于机体1上的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可移动设置于机体1上的加热底座4以及设置于机体1上用于驱动加热底座4移动的直线运动机构5,加热底座4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加热件6以及转动机构7,加热底座4位于第一工作台2与第二工作台3之间,转动机构7用于驱动加热件6转动以使加热件6在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之间进行切换,转动机构7驱动加热件6转动180
°
,转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加热底座4上的第一驱动电机71、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71输出端的第一驱动轮72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轮72上的第一驱动链73,加热件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8,第一驱动链73与第二驱动轮8相配合,直线运动机构5包括对称设置于机体1两端的第三驱动轮51、均匀设置于机体1上的多个第四驱动轮52、设置于第三驱动轮51和第四驱动轮52上的第二驱动链53以及设置于机体1的一端用于驱动第三驱动轮51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4,加热底座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与第二驱动链53固定连接,第三驱动轮51靠近加热底座4的一侧设置有定位件13,加热底座4靠近定位件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识别定位件13的传感器14,传感器14接收信号后可驱动第一驱动电机71转动。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工件进行热缩时,首先将工件摆放在第一工作台2上,之后打开第二驱动电机54,驱动第三驱动轮51转动,带动第二驱动链53绕第三驱动轮51和第四驱动轮52转动,并通过第二驱动链53带动第二连接件12、加热底座4以及加热件6沿直线运动,对第一工作台2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在第一工作台2上的工件热缩过程中,将工件依次摆放到第二工作台3上,之后当加热底座4运行至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传感器14识别到第三驱动轮51上的定位件13,之后传感器14发送信号,驱动第一驱动电机71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链73带动第二驱动轮8,并且带动加热件6转动180
°
至第二工作台3上,然后第二驱动电机54反向转动,带动第三驱动轮51、第二驱动链53、加热底座4以及加热件6沿第二工作台3运动,对第二工作台3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在对第二工作台3上的工件进行热缩的过程中,依次取下第一工作台2上热缩完成的工件,并且摆上待热缩的工件,依次循环往复,可以不需要停机,一直交替对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上的工件进行热缩;通过设置第一工作台2、第二工作台3、直线运动机构5以及转动机构7,实现加热件6交替对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上的工件进行热缩,同时可以在加热件6工作过程中对已经热缩完成的工件进行更换,不需要停机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传感器14和定位件13,实现加热件6的自动换向,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38.第一驱动链73的两侧活动设置用于调节第一驱动链73的张紧度的调节轮9,加热底座4的两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0,调节螺杆10靠近调节轮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1,调节轮9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1上,转动调节螺杆10可驱动调节轮9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驱动链73,当第一驱动链73出现松动,导致加热件6不能准确转动180
°
实现换向时,可以转动调节螺杆10,推动第一连接件11,通过第一连接件11带动调节轮9进一步抵触第一驱动链73,使第一驱动链73与调节轮9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第一驱动链73保持张紧;
通过设置调节轮9、调节螺杆10以及第一连接件11,调节第一驱动链73的张紧度,确保第一驱动电机71能通过第一驱动链73驱动加热件6准确地转动180
°
,实现加热件6的换向。
39.加热件6包括加热罩61、与加热罩61连通的第一连接管62以及与第一连接管62连通的第二连接管63,第二驱动轮8设置于第一连接管62上,加热底座4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63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管15;当加热件6对工件进行热缩时,加热罩61对工件进行加热热缩,产生的热气随第一连接管62、第二连接管63以及第三连接管15排出;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62、第二连接管63以及第三连接管15,使得加热罩61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随第三连接管15从机体1的底部排出,避免产生热气对工件进一步进行加热,影响工件的实际热缩效果。
40.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7;将工件依次摆放在限位槽17内,然后由加热件6对工件进行热缩,由于限位槽17与工作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加热件6对工件进行加热热缩过程中,热量能充分传递至工件靠近工作台的一侧,从而避免工件受热不均,导致热缩效果差;通过设置限位板16和限位槽17,可以方便工件摆放,同时可以使工件各个方位均能受热,从而确保工件的热缩效果。
4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2.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