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5396发布日期:2022-05-17 13: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彩板压型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


背景技术:

2.彩钢是指彩涂钢板,彩涂钢板是一种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具有耐蚀性好,色彩鲜艳,外观美观,加工成型方便及具有钢板原有的强度等优点而且成本较低等特点,其中,彩板在压制是需要进行压制波浪形凹槽口进行加大彩板的承载力与其余彩板进行对接的功能,但在部分彩板压型机在压制是凹槽间距无法进行调整的情况。
3.在压制大小不一的或客户要求进行压制波浪凹槽的间距需要进行调整是,便需要进行更换间距与型号不同的设备进行压制,从而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长,不便进行自动调整压板间距达到节省人力与工作时长的情况,在压制条的损坏与需要进行更换不同造型的压制条时便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借助大量辅助设备进行拆卸与安装的繁琐,不便易拆易装不同的压制条,达到节省工作时长的情况,压制彩板时压制条凹槽处易产生堵塞导致压制效果不佳的情况,不便进行翻转压制板进行方便清理与拆卸与安装的情况,在部分设备上不便进行调整设备的高度达到舒适的操作环境,需要进行避免在设备底部进行垫上物品调整设备高低的情况,且操作繁琐,效率低,用时长等问题,为了避免以上弊端,现对已有设备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操作简单,效率高,用时短,便于进行自动调整压板间距达到节省人力与工作时长的情况,便于易拆易装不同的压制条,达到节省工作时长的情况,便于进行翻转压制板进行方便清理与拆卸与安装的情况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设备操作简单,效率高,用时短,不便进行自动调整压板间距达到节省人力与工作时长的情况,不便易拆易装不同的压制条,达到节省工作时长的情况,不便进行翻转压制板进行方便清理与拆卸与安装的问题。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包括外壳,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压装置,下压装置下端设有调距翻转夹持装置,调距翻转夹持装置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
7.下压装置包括动力轴杆,动力轴杆中端固定连接有斜坡板,斜坡板中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套,拉套左端转动连接有推杆,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套,驱动套后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槽板。
8.优选的,所述动力轴杆上下两端外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定位套,定位套后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有利于通过定位套进行避免动力轴杆在旋转时晃动倾斜的情况;
9.在通过压力板旋转翻转时,通过棘轮棘爪进行控制在上下移动导致晃动的情况,在通过动力轴杆带动斜坡板旋转,斜坡板通过拉套带动推杆上下移动,推杆带动驱动套在动力轴杆外侧壁内上下移动,并带动压力板上下移动,压力板通过下压框带动弹簧杆在拨
动凹槽口内上下移动进行挤压弹簧,从而达到压力板向下移动与造型板对接进行压制彩板凹槽后自动向上回弹,避免了人工拉拽回原位的繁琐情况,
10.优选的,所述调距翻转夹持装置包括斜滑槽杆,斜滑槽杆上滑动连接有动力滑槽板,动力滑槽板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竿,移动安装板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动力夹头,第一滑竿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力板,压力板左端转动连接有棘轮,棘轮上端活动连接有棘爪,棘轮与棘爪左端转动连接下压框,下压框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杆下端滑动连接有拨动凹槽口,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下压框下端和拨动凹槽口上端抵接,拨动凹槽口下端固定连接有造型板,压力板后端固定连接有滑竿镂空圈,滑竿镂空圈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夹板前端转动连接有弯曲杆,弯曲杆下端转动连接有联动方板。
11.优选的,所述动力夹头后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滑竿,动力夹头前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杆,有利于通过定位滑竿进行避免动力夹头跟随双向螺纹杆移动的情况;
12.通过动力滑槽板带动移动安装板在斜滑槽杆开设的斜滑槽内左右移动进行调整压力板的间距,进行压制彩板凹槽之间的间距,并通过第一滑竿进行带动移动安装板避免走位与晃动的情况,在通过双向螺纹杆带动动力夹头向中间移动进行夹持长度与造型不同的压制块,并通过定位杆进行避免动力夹头跟随双向螺纹杆旋转的情况,在通过拉环带动压力板上端移动至中端,使得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带动夹板在滑竿镂空圈上向内移动,夹板通过弯曲杆带动联动方板旋转,联动方板通过弯曲杆带动其余夹板向内移动,从而进行对接夹持驱动套,同时也可以进行解除与驱动套的连接进行对压力板翻转,有利于进行拆卸大小不一或者损坏的压制条与清理压制条上杂物等情况,在通过压力板旋转翻转时,通过棘轮棘爪进行控制在上下移动导致晃动的情况,
13.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把双头锥齿轮,转把双头锥齿轮左右两端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螺纹杆,转动连接于上滑套内部,驱动螺纹杆中端螺纹连接有下滑套;
14.在通过转把双头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带动驱动螺纹杆旋转,驱动螺纹杆通过下滑套作为底座带动上滑套向上移动,并带动外壳上下移动进行调整适当的操作高度,避免了操作人员弯腰进行操作的情况,同时避免了人工在设备底部加垫物品进行调整高低的繁琐情况。
15.有益效果;
16.1.通过动力滑槽板带动移动安装板在斜滑槽杆开设的斜滑槽内左右移动进行调整压力板的间距,达到在压制彩板凹槽时易控制间距,并通过第一滑竿进行带动移动安装板避免走位与晃动的情况。
17.2.通过拉环带动压力板上端移动至中端,使得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带动夹板在滑竿镂空圈上向内移动,夹板通过弯曲杆带动联动方板旋转,联动方板通过弯曲杆带动其余夹板向内移动,从而进行对接夹持驱动套,同时也可以进行解除与驱动套的连接进行对压力板翻转,有利于进行拆卸大小不一或者损坏的压制条与清理压制条上杂物等情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承式彩板压型机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竿镂空圈与弯曲杆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为:
22.1、外壳;
23.2、下压装置;201、动力轴杆;202、斜坡板;203、拉套;204、推杆;205、驱动套;206、定位槽板;
24.3、调距翻转夹持装置;301、斜滑槽杆;302、动力滑槽板;303、移动安装板;304、第一滑竿;305、双向螺纹杆;306、动力夹头;307、压力板;308、棘轮;309、棘爪;310、下压框;311、弹簧杆;312、拨动凹槽口;313、造型板;314、滑竿镂空圈;315、夹板;316、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317、弯曲杆; 318、联动方板;
25.4、升降装置;401、转把双头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3、驱动螺纹杆; 404、上滑套;405、下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7.参照图1-3所示,一种上承式彩板压型机,包括外壳1,外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压装置2,下压装置2下端设有调距翻转夹持装置3,调距翻转夹持装置3 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4;
28.下压装置2包括动力轴杆201,动力轴杆201中端固定连接有斜坡板202,斜坡板202中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套203,拉套203左端转动连接有推杆204,推杆204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套205,驱动套205后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槽板206。
29.动力轴杆201上下两端外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定位套,定位套后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有利于通过定位套进行避免动力轴杆在旋转时晃动倾斜的情况。
30.调距翻转夹持装置3包括斜滑槽杆301,斜滑槽杆301上滑动连接有动力滑槽板302,动力滑槽板302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安装板303,移动安装板303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竿304,移动安装板303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05,双向螺纹杆305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动力夹头306,第一滑竿304 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力板307,压力板307左端转动连接有棘轮308,棘轮 308上端活动连接有棘爪309,棘轮308与棘爪309左端转动连接下压框310,下压框310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311,弹簧杆311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杆311下端滑动连接有拨动凹槽口312,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下压框310下端和拨动凹槽口312上端抵接,拨动凹槽口312下端固定连接有造型板313,压力板307后端固定连接有滑竿镂空圈314,滑竿镂空圈314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316,电活性聚活物伸缩杆316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315,夹板315前端转动连接有弯曲杆317,弯曲杆317下端转动连接有联动方板318。
31.动力夹头306后端滑动连接有定位滑竿,动力夹头306前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杆,有利于通过定位滑竿进行避免动力夹头跟随双向螺纹杆移动的情况。
32.升降装置4包括转把双头锥齿轮401,转把双头锥齿轮401左右两端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2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螺纹杆403,驱动螺纹杆403转动连接于上滑套404内部,驱动螺纹杆403中端螺纹连接有下滑套405。
33.工作原理:将彩板原料放置在造型板313上端,在通过动力轴杆201带动斜坡板202转动,斜坡板202通过推杆204带动驱动套205在动力轴杆201外侧壁上下滑动,且驱动套205抵接压力板308通过联动方板318进行夹持固定带动压力板307上下移动压制放在造型板313上的彩板原材料,在需要调整凹槽间距时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手把带动斜滑槽杆301旋转,并通过302带动303左右移动进行控制间距,避免了部分设备无法进行调整间距,需要进行更换设备进行操作按压的情况。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