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8646发布日期:2022-03-12 14:4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方矩管进行切割之前,必须对方矩管进行稳定运输,然而当今市场上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不仅结构复杂,难以展开后期的维修工作,并且管材输送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其纠正以及不能实现管材表面的打磨抛光,导致装置稳定性和实用性较低,因此,一种新型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迫切需要流入市场,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在使用时,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结构复杂,导致后期的维修工作很难展开,并且管材输送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其纠正,导致装置输送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4.2、现有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在使用时,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不能实现对切割前的管材进行表面打磨抛光,导致切割后的管材依旧表面粗糙以及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5.因此,现有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通过设置滚筒和限位环,且限位环套接在滚筒的外侧壁上,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同时可对管材进行纠偏,并通过设置主打磨块和副打磨块,且主打磨块与副打磨块上下对设置,可实现对切割前的管材进行表面打磨抛光,减少毛刺,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不仅不能对输送中的管材进行纠正,同时不能实现对切割前的管材进行表面打磨抛光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包括底座、调节块、滚筒、进料框和输送板,所述底座的上侧壁与调节块的下侧壁连接,且底座的上侧壁中开设有多个底孔,所述底座的左侧壁上粘接有搭接块,且底座的左侧壁上插接有搭接轴,所述搭接轴的外侧壁上设有搭接板,且搭接板与底座通过搭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的下侧壁中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调节块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滚筒的外侧壁上套接有限位环,所述进料框与输送板通过铆钉铆接,具体地,底孔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搭接块的设置,可对搭接板进行承载,搭接板的设置,可避免脱轨现象发生,限位板的设置,可规范移动轨迹,防止发生偏移,有效提高切割精度。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侧壁中安装有主防护板和副防护板,所述底座的左侧壁
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呈左右通透结构设置,所述主防护板和副防护板之间关于底座的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主防护板与副防护板之间设置有顶板,具体地,主防护板与副防护板的设置,可避免内部构件发生磕碰损伤,同时可提高装置安全性,限位槽的设置,可提高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
10.进一步地,所述主防护板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主板孔和主通槽,且副防护板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副板孔和副通槽,所述主板孔和副板孔同轴心,所述副防护板与承载板连接,且承载板呈u型结构设置,具体地,主板孔与副板孔的设置,可对筒轴进行承载,主通槽与副通槽的设置,可有效减小束缚,增大调节块的活动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上穿插有支撑轴,且支撑板与锯片通过支撑轴滚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机壳连接,且支撑板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上侧壁中安装有主伺服电机,且主伺服电机与支撑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具体地,锯片的设置,可对管材进行切割,机壳的设置,可避免使用者误触受伤。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右侧壁上插接有拉杆,且拉杆共设置有两个,所述拉杆与拉板通过螺栓连接,且拉板的外侧壁与开槽柱的内侧壁连接,具体地,拉杆的设置,可对拉板进行承载,拉板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拉动或推动支撑板,实现对管材的反复切割。
13.进一步地,所述滚筒的左侧壁上插接有筒轴,且筒轴与副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具体地,筒轴的设置,可对滚筒进行承载。
14.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框槽,且框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的一端与进料框连接,且弹簧机构的另一端与主打磨块连接,所述主打磨块与副打磨块上下对称设置,具体地,弹簧机构的设置,可提高主打磨块的灵活性,避免过大的管材堵塞进料框。
15.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板的下侧壁中设置有板柱,且输送板的内侧壁上插接有多个输送轴,所述输送轴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输送杠,且输送杠与输送板通过输送轴滚动连接,具体地,板柱的设置,可对输送板进行承载和防护,输送杠的设置,可实现对管材的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滚筒和限位环,在使用时,限位环套接在滚筒的外侧壁上,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同时可对管材进行纠偏,有效提高输送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打磨块和副打磨块,在使用时,主打磨块与副打磨块上下对设置,可实现对切割前的管材进行表面打磨抛光,减少毛刺,有效提高装置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底座结构图图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底座结构图图二;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调节块结构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滚筒结构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进料框结构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输送板结构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底座;101、底孔;102、搭接块;103、搭接板;104、搭接轴;105、承载板;106、顶板;107、主防护板;1071、主板孔;1072、主通槽;108、副防护板;1081、副板孔;1082、副通槽;109、限位槽;2、调节块;201、限位板;202、支撑板;2021、机壳;2022、承载块;2023、主伺服电机;203、支撑轴;204、锯片;205、拉杆;206、拉板;2061、开槽柱;3、滚筒;301、限位环;302、筒轴;303、副伺服电机;4、进料框;401、框槽;402、弹簧机构;403、主打磨块;404、副打磨块;5、输送板;501、板柱;502、输送轴;503、输送杠。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方矩管切割的管材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调节块2、滚筒3、进料框4和输送板5,底座1的上侧壁与调节块2的下侧壁连接,且底座1的上侧壁中开设有多个底孔101,底座1的左侧壁上粘接有搭接块102,且底座1的左侧壁上插接有搭接轴104,搭接轴104的外侧壁上设有搭接板103,且搭接板103与底座1通过搭接轴104转动连接,调节块2的下侧壁中设置有限位板201,调节块2的上侧壁中安装有支撑板202,滚筒3的外侧壁上套接有限位环301,进料框4与输送板5通过铆钉铆接,具体地,底孔10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搭接块102的设置,可对搭接板103进行承载,搭接板103的设置,可避免脱轨现象发生,限位板201的设置,可规范移动轨迹,防止发生偏移,有效提高切割精度。
31.其中如图2、3所示,底座1的上侧壁中安装有主防护板107和副防护板108,底座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09,且限位槽109呈左右通透结构设置,主防护板107和副防护板108之间关于底座1的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主防护板107与副防护板108之间设置有顶板106,主防护板107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主板孔1071和主通槽1072,且副防护板108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副板孔1081和副通槽1082,主板孔1071和副板孔1081同轴心,副防护板108与承载板105连接,且承载板105呈u型结构设置,具体地,主防护板107与副防护板108的设置,可避免内部构件发生磕碰损伤,同时可提高装置安全性,限位槽109的设置,可提高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主板孔1071与副板孔1081的设置,可对筒轴302进行承载,主通槽1072与副通槽1082的设置,可有效减小束缚,增大调节块2的活动空间。
32.其中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支撑板202的内侧壁上穿插有支撑轴203,且支撑板202与锯片204通过支撑轴203滚动连接,支撑板202与机壳2021连接,且支撑板202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承载块2022,承载块2022的上侧壁中安装有主伺服电机2023,且主伺服电机2023与支撑轴203通过联轴器连接,支撑板202的右侧壁上插接有拉杆205,且拉杆205共设置有两
个,拉杆205与拉板206通过螺栓连接,且拉板206的外侧壁与开槽柱2061的内侧壁连接,具体地,锯片204的设置,可对管材进行切割,机壳2021的设置,可避免使用者误触受伤,拉杆205的设置,可对拉板206进行承载,拉板206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拉动或推动支撑板202,实现对管材的反复切割。
33.其中如图5、6、7所示,进一步地,滚筒3的左侧壁上插接有筒轴302,且筒轴302与副伺服电机303通过联轴器连接,进料框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框槽401,且框槽40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机构402,弹簧机构402的一端与进料框4连接,且弹簧机构402的另一端与主打磨块403连接,主打磨块403与副打磨块404上下对称设置,进一步地,输送板5的下侧壁中设置有板柱501,且输送板5的内侧壁上插接有多个输送轴502,输送轴50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输送杠503,且输送杠503与输送板5通过输送轴502滚动连接,具体地,筒轴302的设置,可对滚筒3进行承载,弹簧机构402的设置,可提高主打磨块403的灵活性,避免过大的管材堵塞进料框4,板柱501的设置,可对输送板5进行承载和防护,输送杠503的设置,可实现对管材的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34.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管材穿过进料框4,并且主打磨块403和副打磨块404,可实现对切割前的管材进行表面打磨抛光,减少毛刺,有效提高装置实用性,并通过设置滚筒3和限位环301,并且限位环301套接在滚筒3的外侧壁上,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同时可对管材进行纠偏,有效提高输送稳定性,搭接板103的设置,可避免脱轨现象发生,限位板201的设置,可规范移动轨迹,防止发生偏移,有效提高切割精度,主防护板107与副防护板108的设置,可避免内部构件发生磕碰损伤,同时可提高装置安全性,限位槽109的设置,拉杆205的设置,可对拉板206进行承载,拉板206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拉动或推动支撑板202,实现对管材的反复切割,弹簧机构402的设置,可提高主打磨块403的灵活性,避免过大的管材堵塞进料框4。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