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组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1408发布日期:2022-06-02 03:1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雷组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组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雷组组件压装的雷组压装机。


背景技术:

2.压装机是机电一体化精密设备,其广泛用于各种零部件产品的压装、装配;金属、非金属零件的压印、成型及压力装配。但目前缺乏一种专门针对雷组组件进行装配的压装机,雷组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现有的压装机一般不能满足对雷组组件的安全、高效的压装要求,因而对某些雷组组件的压装主要依靠人工实现,但其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亟需一种能够高效、安全组装雷组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组压装机,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压装机一般不能满足对雷组组件进行安全、高效压装要求的技术问题。
4.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雷组压装机,其包括雷组压装机构、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第一水平移动装置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
6.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上用于放置雷组并对其夹持;
7.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与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连接,用于水平移动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在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移动至压装夹持工位的情况下,所述雷组压装机构将位于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上的雷组抓取提升到上行压装高度;
8.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上用于放置壳体并对其夹持;
9.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与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连接,用于水平移动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在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移动至压装夹持工位的情况下,所述雷组压装机构用于壳体和雷组的装配。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基座;
12.所述雷组压装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基座上。
13.进一步地,所述雷组压装机构包括提升抓取装置和压装线轨组件;
14.所述压装线轨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基座上;
15.所述提升抓取装置包括动力部件和抓取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上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抓取部件与所述动力部件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压装线轨组件中的线轨移动。
16.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部件为电缸。
17.进一步地,所述电缸采用防爆伺服电机。
18.进一步地,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和第一夹持装
置;
19.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上且能够旋转,其上用于放置雷组;
20.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两侧,用于夹持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上的雷组。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为气动夹持装置。
22.进一步地,还包括雷组压装抓取工装;
23.所述雷组压装抓取工装设置于所述雷组上。
24.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测量雷组高度的激光测距装置,所述激光测距装置将测得的数据传输给所述雷组压装机构。
2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包括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和第二夹持装置;
26.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上且能够旋转,其上用于放置壳体;
27.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两侧,用于夹持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上的壳体。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雷组压装机,通过两侧机构分别将雷组组件和壳体运送至压装工位,然后通过雷组压装机构实现雷组组件与壳体的自动压装,以及对压装过程中的压力进行预警,从而实现雷组的快速、安全装配。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技术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3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雷组压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雷组压装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雷组压装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雷组压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36.1-雷组压装机构,2-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4-第一水平移动装置,5-第二水平移动装置,6-提升抓取装置,7-动力部件,8-上基座,9-压装线轨组件,10-抓取部件,11-防爆伺服电机,12-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3-第一夹持装置,14-雷组压装抓取工装,15-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6-第二夹持装置,17-下基座,18-线轨组件,19-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3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雷组压装机,其包括雷组压装机构1、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上用于放置雷组并对其夹持;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与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连接,用于水平移动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在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移动至压装夹持工位的情况下,所述雷组压装机构1将位于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上的雷组抓取提升到上行压装高度;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上用于放置壳体并对其夹持;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与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连接,用于水平移动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在所述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移动至压装夹持工位的情况下,所述雷组压装机构1用于壳体和雷组的装配。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在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上放置待压装的雷组组件并对其夹持,使其稳固,然后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移动,带动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移动到压装夹持工位,此时雷组压装机构1抓取位于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上的雷组并进行提升,此时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带动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返回初始工位;本装置另一侧的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上放置待压装的壳体并对其夹持,使之稳固,然后通过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使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及其上的壳体运输到压装夹持工位,再通过雷组压装机构1将雷组与壳体进行压装,从而快捷、高效的对雷组进行装配。
39.为了方便对雷组压装机构1的安装固定,可在压装夹持工位处或附近设置一上基座8,所述雷组压装机构1设置于所述上基座8上,雷组压装机构1一般位于该压装夹持工位上方。
40.对应的可在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下方设置下基座17,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可在下基座17上实现平移。实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和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的一种运行方式,可在下基座17上设置线轨组件18,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与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均装配在线轨组件18上,且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与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各与一丝杆19连接,该丝杆19可分别连接一伺服防爆电机,通过该伺服防爆电机分别驱动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与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做各自的平移运动。
41.对于上述实施例的雷组压装机构1的具体结构,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提升抓取装置6和压装线轨组件9;所述压装线轨组件9设置于所述上基座8上;所述提升抓取装置6包括动力部件7和抓取部件10,所述动力部件7与所述上基座8固定连接,所述抓取部件10与所述动力部件7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压装线轨组件9中的线轨移动。
42.上述的动力部件7一般优选电缸,电缸一般是由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本实施例的电缸中优选采用防爆伺服电机11。
43.另一实施例,所述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可包括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2和第一夹持装置13;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2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上且能够旋转,其上用于放置雷组;所述第一夹持装置13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2两侧,用于夹持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2上的雷组。
44.对于上述第一夹持装置13,本实施例优选气动夹持装置,除此之外也还可以采用其他夹持机构。
45.如1和图4所示,为了更好夹持或抓取雷组,还可设置一雷组压装抓取工装14,所述雷组压装抓取工装14设置于所述雷组上。在初始工位时,第一夹持装置13通过该雷组压装
抓取工装14夹持雷组组件,在移动至压装夹持工位时,雷组压装机构1通过该雷组压装抓取工装14抓取雷组组件。
46.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用于测量雷组高度的激光测距装置,以及所述激光测距装置可将测得的数据传输给所述雷组压装机构1的伺服电机系统。该激光测距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上或其他部件上,在雷组放置在第一自由定位旋转盘12后或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在向压装夹持工位移动过程中,测得雷组的高度,然后将其数据传递给伺服电机系统,具体如防爆伺服电机11。防爆伺服电机11获得雷组高度数据后,驱使提升抓取装置6下降到相应高度,然后抓取雷组,再提升到一定高度。
47.对于另一侧的壳体上件夹持旋转装置3,其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可包括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5和第二夹持装置16;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5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装置5上且能够旋转,其上用于放置壳体;所述第二夹持装置16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5两侧,用于夹持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5上的壳体。通过第二自由定位旋转盘15可调整放置其上的壳体的方位,以满足相应压装的要求。第二夹持装置16通过夹持壳体,使之稳固。第二夹持装置16一般可优选气动夹持机构。
48.对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雷组压装机进行压装的操作流程,通过如下一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49.人工在线下将雷组压装抓取工装14与雷组组件连接固定;
50.人工雷组上件,搁放在雷组上件夹持旋转装置2上并给与气动夹持信号后,手动旋转雷组组件并将缺口与卡口位置对应;
51.启动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自动将雷组移动到激光测距位置并适时测量雷组组件高度,完成后数据传递于伺服压装系统,第一水平移动装置4再将雷组移动到压装抓取夹持工位;
52.雷组压装机构1根据检测的雷组实际高度尺寸自动确定下降抓取高度后,将雷组产品抓取提升到上行压装高度;
53.壳体上线及流程与雷组上件操作方法及内容一致,壳体移动到压装工位后,压装装置缓慢的将雷组压入壳体的对应位置,压力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将停机报警;
54.壳体进入压装工位后,需要人工放置导向锥套,如制作abc三种类型的不同产品时,人工需要提前选定控制程序,每一件压装完成后将会给出提示信号,控制程序自动将伺服压装机构回位并声光报警提示,壳体水平移动装置将回位到上件位置,人工将组装后的产品下线,再重新上件壳体进行下个产品压装,依次循环。
5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56.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57.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
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