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7134发布日期:2022-06-08 09:2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2.装夹装置是机械加工中用来快速定位装夹待加工零件,使待加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不可缺少的工艺装置。随着机械加工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智能方向的发展,对装夹装置也提出了高精、高效、经济等要求。
3.现有技术中,对于如附图1所示的待加工零件5,当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外表面加工时,其装夹方式一般为对待加工零件5的两端进行同时顶压的方式进行装夹,这种装夹方式的装夹速度偏慢,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装夹过程中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与装夹装置直接接触会导致表面被压伤或刮伤,进而导致待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装夹装置,旨在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表面的前提下,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夹装置,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固定套、活动块以及活动杆;变径套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变径套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贴合配合;变径套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沿变径套的轴线等距离圆周分布的切割缝;固定套的一端与变径套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活动块位于变径套内部,活动块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活动杆位于固定套内部;活动杆的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块沿变径套的轴线运动。
6.可选地,变径套与固定套可拆卸连接。
7.可选地,变径套靠近固定套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固定套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变径套与固定套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
8.可选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三锥形面,固定套的内侧设有与第三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四锥形面。
9.可选地,切割缝设有至少四根。
10.可选地,切割缝的端部设有切割孔。
1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螺纹连接。
12.可选地,活动块的轴线位置设有供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活动杆的轴线位置设有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相对齐。
13.可选地,活动块的靠近活动杆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活动杆的靠近活动块的一端设有与凸起部凹凸配合的凹陷部。
14.可选地,安装部为法兰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使用时,先将待加工零件套在变径套上,使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与变径套的外表面相贴合。随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力下,通过活动杆带动活动块沿往固定套方向运动,在活动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块的第一锥形面与变径套的第二锥形面锥度配合,导致变径套的直径膨胀变大,利用膨胀后的变径套以装夹待加工零件。其中,通过在变径套侧部设置切割缝,使变径套分割为若干瓣,为变径套的直径变化提供活动空间。
17.通过本实用新型以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表面的前提下,利用变径套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背景技术中待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24.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变径套101第一锥形面102切割缝103切割孔104第二连接部1041第一外螺纹105第三锥形面106凸起环1061缺口部2固定套201安装部202第一内螺纹203第四锥形面204防滑纹路3活动块301第二锥形面302通孔303凸起部4活动杆401第一连接部4011第二内螺纹402螺纹孔403凹陷部5待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针对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如附图1所示的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进行外表面加工时,其装夹方式一般为对待加工零件5的两端进行同时顶压的方式进行装夹,这种装夹方式的装夹速度偏慢,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装夹过程中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与装夹装置直接接触会导致表面被压伤或刮伤,进而导致待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合格的技术问题。
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夹装置,参考附图2-5,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1、固定套2、活动块3以及活动杆4;变径套1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101,变径套1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5的内表面贴合配合;变径套1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沿变径套1的轴线等距离圆周分布的切割缝102;固定套2的一端与变径套1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附图未示出)固定连接的安装部201;活动块3位于变径套1内部,活动块3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锥形面101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301;活动杆4位于固定套2内部;活动杆4的一端与活动块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的驱动装置(附图未示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1;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块3沿变径套1的轴线运动。
29.使用时,先将待加工零件5套在变径套1上,使待加工零件5的内表面与变径套1的外表面相贴合。随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力下,通过活动杆4带动活动块3沿往固定套2方向运动,在活动块3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块3的第一锥形面101与变径套1的第二锥形面301锥度配合,且第一锥形面101以及第二锥形面301的靠近固定套2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固定套2一侧的直径,从而当活动杆4拉动活动块3往固定套2方向运动时,会导致变径套1的直径膨胀变大,利用膨胀后的变径套1以装夹待加工零件5。其中,通过在变径套1侧部设置切割缝102,使变径套1等份分割为若干瓣,为变径套1的直径变化提供活动空间。
30.通过本实用新型以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5表面的前提下,利用变径套1对待加工零件5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3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变径套1与固定套2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考虑到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多种零件进行加工,若针对每种零件都专门设置一套新的装夹装置,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本技术将对待加工零件5起装夹作用的变径套1与固定套2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加工其他种类的零件时,只需更换与其待加工零件5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变径套1即可,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32.具体的,变径套1靠近固定套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04,第二连接部104的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1041;固定套2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外螺纹1041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202;变径套1与固定套2通过第一外螺纹1041与第一内螺纹202螺纹连接。如此设置,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变径套1与固定套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3.更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04的外侧设有第三锥形面105,固定套2的内侧设有与第三锥形面105锥度配合的第四锥形面203。如此设置,为了保证变径套1与固定套2连接后的同轴度,在变径套1的第二连接部104外侧设置第三锥形面105,以及在固定套2的外侧设置第四锥形面203,利用第三锥形面105与第四锥形面203的锥度配合以保证变径套1与固定套2连接后的同轴度。
34.更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04的外侧设有凸起环106,凸起环106的左右相对位置设有缺口部1061,缺口部1061用于与扳手夹紧配合。如此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变径套1与固定套2螺纹连接后的牢固度,需要借助外部工具,例如扳手。当固定套2固定在机床上后,通过
扳手夹紧凸起环106的缺口部1061,随后旋动变径套1,能有效提高变径套1与固定套2螺纹连接后的牢固度。
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切割缝102设有至少四根,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切割缝102设置有四根。如此设置,通过四根切割缝102将变径套1分割为四等份,以便活动块3更好地使变径套1膨胀以装夹待加工零件5。
36.具体的,切割缝102的端部设有切割孔103。如此设置,如此设置,考虑到变径套1的膨胀的过程中,切割缝102的端部会应力集中,过度应力集中会导致变径套1出现裂缝,无法使用。因此,本实施例在切割缝102的端部设置切割孔103,以防止应力集中,有利于延长变径套1的使用寿命。
3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第一连接部401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4011,第二内螺纹4011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活动杆4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之间的传动连接,以确保力的有效传递,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8.具体的,第一连接部401的外表面与固定套2的内侧面贴合接触。如此设置,当驱动装置带动活动杆4在固定套2内滑动时,固定套2对活动杆3可充当导向的作用,以确保导向杆3确实地沿变径套1的轴线运动。
3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活动块3的轴线位置设有供固定螺栓(附图未示出)穿过的通孔302,活动杆4的轴线位置设有螺纹孔402,通孔302与螺纹孔402相对齐。如此设置,利用固定螺栓将活动块3与活动杆4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将固定螺栓设置在活动块3以及活动杆4的轴线位置,以确保驱动装置通过活动杆4带动活动块3运动时,力的传递始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活动块3与活动杆4之间产生角度偏差,损害设备。
40.具体的,活动块3的靠近活动杆4的一端设有凸起部303,活动杆4的靠近活动块3的一端设有与凸起部303凹凸配合的凹陷部403。如此设置,在活动块3与活动杆4的安装前,通过凸起部303与凹陷部403的凹凸配合可实现活动块3与活动杆4的预定位,便于活动块3与活动杆4的快速安装。
4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安装部201为法兰结构。如此设置,通过法兰结构实现固定套2与机床的固定连接,牢固度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4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固定套2的外侧设有防滑纹路204。如此设置,通过防滑纹路204提高手持固定套2时的摩擦力,避免在固定套2与机床的安装过程中固定套2从手中脱落。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装夹装置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5.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
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