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子及夹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2063发布日期:2022-06-14 23:1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夹子及夹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冷镦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夹子及夹子组件。


背景技术:

2.螺母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冷镦机成型,需要在不同的工位上输送。螺母冷镦机一般有6模6冲,前一模的螺母预镦完成后需要送到后一模进行再成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夹子把前一模的螺母夹持到后一模的模口,然后通过冲模将螺母推入模腔进行金属成型。而现有技术中的夹子上只设有夹持螺母的夹持部,当冷镦机的生产速度过快时,夹子夹持螺母在高速连续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夹持不稳的情况,导致螺母飞出夹子,使得螺母受到损坏,增加生产成本;且现有技术中冷镦机的生产速度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子及夹子组件,其用于解决高速输送过程中螺母飞出夹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夹子及夹子组件,通过在原有的只有夹持部的夹子的基础上设置了凹槽部,以使螺母法兰部容置在所述凹槽部内,在高速夹持过程中挡住螺母法兰部,防止螺母飞出夹子型腔。通过此种夹子输送螺母使得冷镦机每分钟提速60pcs,生产速度从100pcs/min提升到160pcs/min,且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其中,一种夹子,所述夹子用于螺母冷镦机,包括:
6.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子本体和第二夹子本体;
7.所述第一夹子本体包括第一杆部、第一夹持部及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杆部及所述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二夹子本体包括第二杆部、第二夹持部及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杆部及所述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部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8.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共同形成用于夹住螺母杆部的型腔部,所述第一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共同形成用于容纳螺母法兰部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法兰部的外径。
9.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部的内径大于螺母法兰部的外径,取值范围为1mm~2mm。
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部远离所述型腔部的一端至螺母法兰部端面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mm~2mm。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凹槽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母法兰部的外径。
13.进一步的,所述型腔部与螺母杆部间隙配合。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夹子组件,包括夹子座、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1个所述夹子,
所述夹子座设置在螺母冷镦机上且能相对其运动,所述夹子座中间隔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第二杆部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杆部抵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盲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杆部抵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夹子本体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在螺母自所述凹槽部插入的过程中能分别挤压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以沿相反方向打开。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在初始状态下均具有一定的预紧力。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夹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夹子座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通过在原有的只有夹持部的夹子的基础上设置了凹槽部,以使螺母法兰部容置在所述凹槽部内,在高速夹持过程中挡住螺母法兰部,防止螺母飞出夹子型腔。通过此种夹子输送螺母使得冷镦机每分钟提速60pcs,生产速度从100pcs/min提升到160pcs/min,且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9.2、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母法兰部的外径,以挡住所述螺母的法兰部,从而避免所述螺母在高速输送过程中飞出所述夹子。
2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子的第一夹子本体的右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子的第一夹子本体夹持螺母的右视图。
25.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第一夹子本体;11、第一杆部;12、第一夹持部;13、第一凹槽部;130、第一凸起部;20、第二夹子本体;21、第二杆部;22、第二夹持部;23、第二凹槽部;30、夹子座;40、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60、螺母杆部;61、螺母法兰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8.本技术所述的夹子及夹子组件,通过在原有的只有夹持部的夹子的基础上设置了
凹槽部,以使螺母法兰部容置在所述凹槽部内,在高速夹持过程中挡住螺母法兰部,防止螺母飞出夹子型腔。通过此种夹子输送螺母使得冷镦机每分钟提速60pcs,生产速度从100pcs/min提升到160pcs/min,且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9.下面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0.本实施所述的夹子,用于螺母冷镦机,包括:
31.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子本体10和第二夹子本体20;
32.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包括第一杆部11、第一夹持部12及第一凹槽部13,所述第一夹持部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杆部11及所述第一凹槽部13,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包括第二杆部21、第二夹持部22及第二凹槽部23,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杆部21及所述第二凹槽部23,所述第一凹槽部13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部23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
33.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共同形成用于夹住螺母杆部60的型腔部,所述第一凹槽部13与所述第二凹槽部23共同形成用于容纳螺母法兰部61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法兰部的外径。
34.借由上述结构,操作人员根据螺母杆部60的尺寸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形成的型腔部能够夹住所述螺母杆部60。所述夹子座30在凸轮机构的带动下运动至前一模的模口,使得所述螺母法兰部61自所述型腔部远离所述凹槽部的一侧进入所述夹子内,并挤压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分别挤压所述第一弹簧40和所述第二弹簧50并沿相反方向打开,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当所述螺母法兰部61进入所述凹槽部内,且所述型腔部夹住了所述螺母杆部60的2/3后,所述夹子带动所述螺母高速移动至后一模的模口进行后续工艺,直至形成所述螺母成品。
35.具体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子用于螺母冷镦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子本体10和第二夹子本体20。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与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包括第一杆部11、第一夹持部12及第一凹槽部13。所述第一夹持部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杆部11及所述第一凹槽部13。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包括第二杆部21、第二夹持部22及第二凹槽部23。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杆部21及所述第二凹槽部23。所述第一凹槽部13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部23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共同形成用于夹住螺母杆部60的型腔部。所述第一凹槽部13与所述第二凹槽部23共同形成用于容纳螺母法兰部61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法兰部的外径。
3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部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母法兰部61的外径,其取值范围为1mm~2mm,从而避免所述螺母法兰部61与所述凹槽部碰撞导致所述螺母损伤。
3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部远离所述型腔部的一端至螺母法兰部61端面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mm~2mm,从而避免所述螺母法兰部61与所述凹槽部碰撞导致所述螺母损伤,进一步减小夹子的体积,节省生产成本。
3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部13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部130。所述第二凹槽部23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22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130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母法兰部61的外径,以挡住所述螺母法兰
部61,避免所述螺母在高速输送过程中飞出夹子。
3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型腔部与螺母杆部60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型腔部与所述螺母杆部60制件的间隙非常小,以达到夹住所述螺母杆部60的目的。
40.进一步的,所述夹子不仅可以用于本技术所述的螺母,对于其他类型的紧固件及相似尺寸的零件只需调整所述夹子的尺寸均可适用。除此之外,所述夹子不仅可以应用于冷镦机上,也可用于其他需要通过夹子进行传递的场合。
41.具体参照图1,本实施还公开了一种夹子组件,包括夹子座30、第一弹簧40、第二弹簧50和1个所述夹子。所述夹子座30设置在螺母冷镦机(未在图中标出)上且能相对其运动。所述夹子座30中间隔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杆部11与所述第二杆部21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以使所述第一杆部11与第一弹簧40接触。所述第二盲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以使所述第二杆部21与第二弹簧50接触。所述第一盲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杆部11抵接的第一弹簧40。所述第二盲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杆部21抵接的第二弹簧50。所述第一弹簧40和所述第二弹簧50在初始状态下均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将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均固定。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在螺母自所述凹槽部插入的过程中能分别挤压所述第一弹簧40与所述第二弹簧50以沿相反方向打开,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4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40与所述夹子座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0与所述夹子座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0与所述第二弹簧50分别用于压住所述第一夹子本体10和所述第二夹子本体20。
43.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