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6009发布日期:2022-07-20 04:1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电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托板缸为3500压机在下料、立捣预压过程中密封和辅助预压的设备。托班缸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防止粘料,粘料后一是清理比较麻烦,二是粘料后托板杠在落下过程中对嘴型内部料有个下拉力,导致嘴型口和喇叭口位置交接处糊料部分分离,在压型第一支时中间部位大的裂纹,对大规格影响更突出,影响成品率。三是托板杠所粘料时常把嘴型加热压盖板挤变形,导致嘴型加热端部接线挤断。为此确保托板杠不粘料十分重要。
3.现托板杠采用电加热方式,托板杠内部有六根电加热棒,六根加热棒功率较小,因托板杠四周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外围没有保温,导致加热管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且负荷较大,而且温度一直保持在85度以下(温度在95度以上一般不再粘料),温度很难再升高,因此粘料较突出。
4.但是现有的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存在着对加热装置的防护效果差,不方便对部件拆卸和不方便对温度进行控制的问题。
5.因此,发明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存在着对加热装置的防护效果差,不方便对部件拆卸和不方便对温度进行控制的问题。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包括托板缸,固定贴板,固定螺栓,支撑板,便拆卸防护架结构,防护加热架结构,防护环,左侧固定板,右侧固定板,左侧安装孔,右侧安装孔,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连接线,控温器和垫板,所述的固定贴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托板缸的四角处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板焊接在固定贴板的上部;所述的便拆卸防护架结构安装在托板缸的外侧;所述的防护加热架结构设置在便拆卸防护架结构的内侧;所述的左侧安装孔开设在左侧固定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右侧安装孔开设在右侧固定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的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安装在左侧安装孔和右侧安装孔的内侧;所述的连接线安装在托板缸的一侧;所述的控温器与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垫板螺钉安装在控温器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加热架结构包括保温框,储存框,电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保温框设置在托板缸的外侧;所述的保温框的内侧嵌入有储存框;所述的储存框的内侧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的储存框的内侧螺钉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的便拆卸防护架结构包括左侧固定环,右侧固定环,连接垫块,插接槽和插接板,所述的左侧固定环和右侧固定环分别套接在托板缸的外侧;所述的左侧固定板焊接在左侧固定环右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右侧固定板焊接在右侧固定环左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左侧固定环的内侧和右侧固定环的内侧分别安装有连接垫块;所述的左侧固定
环的右下部和右侧固定环的分别嵌入有插接槽;所述的左侧固定环的右上部和右侧固定环的左下侧部分别焊接有插接板。
8.优选的,所述的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包括固定杆,限位板,连接螺栓,顶紧弹簧和防护垫圈,所述的固定杆插接在左侧安装孔的内侧以及右侧安装孔的内侧;所述的固定杆的左右两端通过连接螺栓安装有限位板;所述的固定杆的外部左右两侧设置有顶紧弹簧和防护垫圈。
9.优选的,所述的保温框的内侧嵌入有气凝胶毡隔热棉层。
10.优选的,所述的电热丝的套接在托板缸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环分别焊接在左侧固定环的上部以及右侧固定环的上部。
12.优选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托板缸外侧贴合。
13.优选的,所述的插接板插接在插接槽的内侧。
14.优选的,所述的顶紧弹簧与防护垫圈接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框的内侧嵌入有气凝胶毡隔热棉层,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电热丝向外四散的热量起到防护作用,进而能够降低电热丝对托板缸加热丝向外四散的热量。
17.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热丝的套接在托板缸的外侧,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托板缸外侧起到良好的加热作用。
18.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环分别焊接在左侧固定环的上部以及右侧固定环的上部,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对左侧固定环的上部以及右侧固定环的上部起到防护作用,且避免杂物沉淀在左侧固定环与托板缸上部的夹角处以及右侧固定环与托板缸上部的夹角处。
19.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托板缸外侧贴合,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托板缸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20.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插接板插接在插接槽的内侧,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能够对托板缸的外侧进一步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对电热丝的防护作用。
2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紧弹簧与防护垫圈接触,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利用顶紧弹簧通过防护垫圈对左侧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起到夹紧作用,进而能够对左侧固定环和右侧固定环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拆卸防护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加热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托板缸;2、固定贴板;3、固定螺栓;4、支撑板;5、便拆卸防护架结构;51、左侧固定环;52、右侧固定环;53、连接垫块;54、插接槽;55、插接板;6、防护加热架结构;61、保温框;62、储存框;63、电热丝;64、温度传感器;7、防护环;8、左侧固定板;9、右侧固定板;10、左
侧安装孔;11、右侧安装孔;12、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121、固定杆;122、限位板;123、连接螺栓;124、顶紧弹簧;125、防护垫圈;13、连接线;14、控温器;15、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
30.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石墨电极用压机托板缸的加热装置,包括托板缸1,固定贴板2,固定螺栓3,支撑板4,便拆卸防护架结构5,防护加热架结构6,防护环7,左侧固定板8,右侧固定板9,左侧安装孔10,右侧安装孔11,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12,连接线13,控温器14和垫板15,所述的固定贴板2通过固定螺栓3安装在托板缸1的四角处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板4焊接在固定贴板2的上部;所述的便拆卸防护架结构5安装在托板缸1的外侧;所述的防护加热架结构6设置在便拆卸防护架结构5的内侧;所述的左侧安装孔10开设在左侧固定板8的上下两侧;所述的右侧安装孔11开设在右侧固定板9的上下两侧;所述的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12安装在左侧安装孔10和右侧安装孔11的内侧;所述的连接线13安装在托板缸1的一侧;所述的控温器14与连接线1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垫板15螺钉安装在控温器14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加热架结构6包括保温框61,储存框62,电热丝63和温度传感器64,所述的保温框61设置在托板缸1的外侧;所述的保温框61的内侧嵌入有气凝胶毡隔热棉层,在使用时方便对电热丝63向外四散的热量起到防护作用,进而能够降低电热丝63对托板缸1加热丝向外四散的热量;所述的保温框61的内侧嵌入有储存框62;所述的储存框62的内侧设置有电热丝63;所述的电热丝63的套接在托板缸1的外侧,在使用时能够对托板缸1外侧起到良好的加热作用;所述的储存框62的内侧螺钉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4;所述的温度传感器64与托板缸1外侧贴合,在使用时方便对托板缸1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31.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便拆卸防护架结构5包括左侧固定环51,右侧固定环52,连接垫块53,插接槽54和插接板55,所述的左侧固定环51和右侧固定环52分别套接在托板缸1的外侧;所述的防护环7分别焊接在左侧固定环51的上部以及右侧固定环52的上部,在使用时能够对左侧固定环51的上部以及右侧固定环52的上部起到防护作用,且避免杂物沉淀在左侧固定环51与托板缸1上部的夹角处以及右侧固定环52与托板缸1上部的夹角处;所述的左侧固定板8焊接在左侧固定环51右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右侧固定板9焊接在右侧固定环52左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左侧固定环51的内侧和右侧固定环52的内侧分别安装有连接垫块53;所述的左侧固定环51的右下部和右侧固定环52的分别嵌入有插接槽54;所述的左侧固定环51的右上部和右侧固定环52的左下侧部分别焊接有插接板55;所述的插接板55插接在插接槽54的内侧,在使用时能够能够对托板缸1的外侧进一步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对电热丝63的防护作用。
32.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锁紧固定防护架结构12包括固定杆121,限位板122,连接螺栓123,顶紧弹簧124和防护垫圈125,所述的固定杆121插接在左侧安装孔10的内侧以及右侧安装孔11的内侧;所述的固定杆121的左右两端通过连接螺栓123安装有限位板122;所述的固定杆121的外部左右两侧设置有顶紧弹簧124和防护垫圈125;所述的顶紧弹簧124与防护垫圈125接触,在使用时能够利用顶紧弹簧124通过防护垫圈125对左侧固定板8和右侧固定板9起到夹紧作用,进而能够对左侧固定环51和右侧固定环52起
到防护作用。
33.工作原理
3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电热丝63缠绕在托板缸1的内侧,接着利用储存框62套接在电热丝63的外侧,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64与托板缸1贴合,接着将左侧固定环51和右侧固定环52套接在保温框61的外侧,并将连接垫块53套接在保温框61的外侧,然后利用固定杆121插接在左侧安装孔10和右侧安装孔11的内侧,接着连接螺栓123将限位板122固定在固定杆121的左右两端,同时利用顶紧弹簧124对左侧固定板8和右侧固定板9起到顶紧作用。
35.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