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2574发布日期:2022-06-15 10: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成型模具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


背景技术:

2.导电散热片是用于主板等3c产品内部散热的结构。目前,3c产品越做越小,对内部散热功能的空间也相对要求较高,往往为闪避其他组件而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下做散热功能,还必须达到散热面积以及实现空气对流等效果。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只用于将所述导电散热片制成平面结构,现有成型治具得到的导电散热片为平面结构,其一侧与所述主板连接一侧用来散热,但由于散热空间本身较小,存在成型治具得到的导电散热片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其用于解决上述成型治具得到的导电散热片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端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的边缘;第一治具单元,所述第一治具单元具有部分的与所述矩形凹槽形状相同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能相对所述基座在垂直于所述矩形凹槽底面的第一方向上运动,所述固定部能在运动过程中置于所述矩形凹槽内;第二治具单元,所述第二治具单元临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二治具单元在垂直于所述矩形凹槽侧壁的第二方向上运动并在达到最大行程时位于所述矩形凹槽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第三治具单元,所述第三治具单元临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三治具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三治具单元在达到最大行程时位于所述矩形凹槽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治具单元抵接;所述第二治具单元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过所述矩形凹槽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为中心轴做轴对称运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矩形凹槽位于所述基座的上端且向下凹陷于所述基座。
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端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平面方向延伸。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治具单元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临近所述基座端面的一端为平面部并紧贴于所述端面。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具单元包括远离所述基座设置的滑轨气缸,所述滑轨气缸具有能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运动部,所述运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滑轨气缸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0.进一步地,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矩形凹槽一端的冲压单元,所述冲压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冲压单元能与所述固定部抵接并对所述固定部在第一方向上施加朝向所述矩形凹槽的压力。
11.进一步地,所述冲压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矩形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凹槽位于所述端面的正中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治具单元临近所述第三治具单元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临近所述第二治具单元的一端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延伸。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通过第一治具单元、第二治具单元和第三治具单元对导电散热片进行成型,使得到的散热产品可以为口字立体形态,缩短了平面距离而增大的散热面积,以立体形态进行散热可以发挥内外两面的散热面积,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散热产品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16.2、所述导电散热片可以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端并在重力作用下稳定放置于所述基座上,使得所述导线散热片在置于所述基座上时可以具有较好的放置效果。
17.3、可以避免所述滑轨气缸与所述基座之间产生干涉,使得所述第一治具单元与所述基座之间的配合度更高。
18.4、所述冲压单元可以对所述固定部起到补充压力的效果,使得所述固定部对位于所述矩形凹槽内的所述导电散热片具有更大的压力,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效果更好。
19.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冲压单元冲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冲压单元远离基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在最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治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散热片在成为散热产品后的结构示意图。
28.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基座;11、矩形凹槽;111、底壁;112、侧壁;2、第一治具单元;21、固定部;22、滑轨气缸;3、第二治具单元;4、第三治具单元;5、导电散热片;51、胶层;6、冲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散热片的成型治具,包括:
31.基座1,所述基座1的端面可以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矩形凹槽11,所述矩形凹槽11用于在成型过程中容纳导电散热片5和固定部21。所述矩形凹槽11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1的边缘,从而为固定部21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留出空间,避免了固定部21与基座1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
32.第一治具单元2,所述第一治具单元2可以具有部分的与所述矩形凹槽11形状相同的固定部21,从而使得固定部21可以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11内,并使得置于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矩形凹槽11之间的导电散热片5可以在所述固定部21向所述矩形凹槽11运动过程中被塑型。所述固定部21能相对所述基座1在垂直于所述矩形凹槽11底面的第一方向上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图1中纸面的长度方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固定部21能在运动过程中置于所述矩形凹槽11内,从而使得所述固定部21能对置于所述矩形凹槽11上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提供压力。
33.第二治具单元3,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可以临近所述基座1的端面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能对所述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部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起到成型作用。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可以在垂直于所述矩形凹槽11侧壁112的第二方向上运动并在达到最大行程时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图1中纸面的宽度方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4.第三治具单元4,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临近所述基座1的端面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能对所述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部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起到成型作用。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能在达到最大行程时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抵接,从而使得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部两侧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可以被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变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5.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所述导电散热片5放置于所述基座1的矩形凹槽11上,且所述导电散热片5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矩形凹槽11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导电散热片5两端涂有胶层51。接着,固定部21沿第一方向朝所述矩形凹槽11所在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所述固定部21逐渐与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上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抵接并最终带动所述导电散热片5进入所述矩形凹槽11内,使得部分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与所述矩形凹槽11的底壁111抵接,部分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与所述矩形凹槽11的侧壁112抵接,而其余部分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从而达到如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接着,使得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过所述矩形凹槽11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为中心轴做轴对称运动,在此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同时对所述导电散热片5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部的两部分进行推压,使得所述导电
散热片5可以包裹到所述固定部21上,并形成最终的散热产品。达到如图4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之后使得第二治具单元3和第三治具单元4远离所述散热产品,并使得所述固定部21沿所述第一方向脱离所述矩形凹槽11,达到如图5所示的最终工作状态,然后取出固定部21中的所述散热产品,将所述散热产品通过胶层51与主板连接,所述散热产品可以具有四个散热面且各个面的两侧均可以散热,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36.借由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治具单元2、第二治具单元3和第三治具单元4对导电散热片5进行成型,使得到的散热产品可以为口字立体形态,缩短了平面距离而增大的散热面积,以立体形态进行散热可以发挥内外两面的散热面积,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散热产品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37.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所述矩形凹槽11可以位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且向下凹陷于所述基座1,从而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可以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上端并在重力作用下稳定放置于所述基座1上,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在置于所述基座1上时可以具有较好的放置效果。
38.具体的,所述基座1的端面可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平面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在置于所述基座1上时可以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提升了所述基座1对于所述导电散热片5支撑的稳定性。
39.具体的,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临近所述基座1端面的一端可以为平面部并紧贴于所述端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可以对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外部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具有较好的成型效果。
40.具体的,所述第一治具单元2可以包括远离所述基座1设置的滑轨气缸22,所述滑轨气缸22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从而节省空间。所述滑轨气缸22可以具有能沿所述固定部21的运动部,所述运动部可以与所述固定部21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避免所述滑轨气缸22与所述基座1之间产生干涉,使得所述第一治具单元2与所述基座1之间的配合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滑轨气缸2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具有进气孔,从而实现单边进气的效果,促使所述运动部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当然的,所述滑轨气缸2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1.具体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单元2远离所述矩形凹槽11一端的冲压单元6,所述冲压单元6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冲压单元6能与所述固定部21抵接并对所述固定部21在第一方向上施加朝向所述矩形凹槽11的压力。所述冲压单元6可以对所述固定部21起到补充压力的效果,使得所述固定部21对位于所述矩形凹槽11内的所述导电散热片5具有更大的压力,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的成型效果更好。
42.具体的,所述冲压单元6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矩形凹槽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冲压单元6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与所述导电散热片5之间产生干涉,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的成型效果更好。
43.具体的,所述矩形凹槽11可以位于所述端面的正中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基座1可以为所述导电散热片5提供较大的支撑面,进而使得所述导电散热片5在置于所述基座1后可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4.具体的,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临近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临近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的一端可以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延伸。从而使得在第
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治具单元3和所述第三治具单元4二者相邻的端部可以紧贴,从而保证所述导电散热片5可以均包覆在所述固定部21上,提升了所述成型治具对所述导电散热片5的成型效果。
45.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