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66896发布日期:2022-04-30 15:1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数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


背景技术:

2.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主要是用于对工业制造出的工件进行打磨切割的设备,通过将工件放置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的操作台,再通过操作台带动工件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打磨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光滑,且冷却管能够持续喷出冷却液对工件与打磨刀具进行冷却,且能够通过物联网对数控机进行控制,但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在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时会产生粉末,且粉末在冷却液的湿润下容易黏附在操作台上,待风干后附着的则会更紧,长时间累积则会导致操作台上表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其结构包括打磨刀具、操作台、机体、封板,所述打磨刀具固定于机体的内壁靠左侧位置,所述封板与机体的前端滑动配合,所述操作台活动卡合于机体的内部位置;所述操作台包括卡槽、打底块、上置板,所述卡槽固定于打底块的底部位置,所述上置板固定于打底块的上表面位置。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置板包括连接条、底置板、上摆板、弹性片,所述连接条固定于底置板的上端位置,所述上摆板与连接条的上端铰链连接,所述弹性片固定于上摆板的底部与底置板的上表面位置,所述上摆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底置板的顶部呈对称分部。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摆板包括隔板、承载框、滑动板、顶置板,所述隔板固定于承载框的内侧位置,所述滑动板安装于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所述顶置板固定于承载框的顶部位置,所述滑动板设有七个,且均匀的在承载框的内部呈平行分布。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板包括撞击块、减触槽、板块、支撑板,所述撞击块固定于板块的顶部位置,所述减触槽与板块的边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嵌固于板块的内部位置,所述减触槽采用凹面结构。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置板包括板面、内凹槽、受力板,所述内凹槽固定于受力板的上表面位置,所述受力板的底部与板面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内凹槽呈三角凹面结构。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刀具包括卡管、转动杆、后置板,所述卡管固定于后置板的右侧位置,所述转动杆与卡管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转动杆能够在机构内部的驱动器带动下沿着卡管进行转动。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杆包括旋转块、收集槽、联动杆,所述旋转块
d1、转动杆-d2、后置板-d3、旋转块-d21、收集槽-d22、联动杆-d23、卡块-e1、外滑板-e2、后置框-e3、反推条-e4、振动块-e21、回扯条-e22、结合板-e2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9所示:
35.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制造的车铣复合数控机,其结构包括打磨刀具1、操作台2、机体3、封板4,所述打磨刀具1固定于机体3的内壁靠左侧位置,所述封板4与机体3的前端滑动配合,所述操作台2活动卡合于机体3的内部位置;所述操作台2包括卡槽21、打底块22、上置板23,所述卡槽21固定于打底块22的底部位置,所述上置板23固定于打底块22的上表面位置。
36.其中,所述上置板23包括连接条a1、底置板a2、上摆板a3、弹性片a4,所述连接条a1固定于底置板a2的上端位置,所述上摆板a3与连接条a1的上端铰链连接,所述弹性片a4固定于上摆板a3的底部与底置板a2的上表面位置,所述上摆板a3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底置板a2的顶部呈对称分部,通过弹性片a4对上摆板a3向上的持续推力,能够使上摆板a3在失去工件压力时沿着底置板a2向上摆动,从而使上摆板a3上表面能够倾斜。
37.其中,所述上摆板a3包括隔板a31、承载框a32、滑动板a33、顶置板a34,所述隔板a31固定于承载框a32的内侧位置,所述滑动板a33安装于两个相邻的隔板a31之间,所述顶置板a34固定于承载框a32的顶部位置,所述滑动板a33设有七个,且均匀的在承载框a32的内部呈平行分布,通过承载框a32向上摆动复位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滑动板a33沿着隔板a31向上滑动撞击顶置板a34的内侧。
38.其中,所述滑动板a33包括撞击块b1、减触槽b2、板块b3、支撑板b4,所述撞击块b1固定于板块b3的顶部位置,所述减触槽b2与板块b3的边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板b4嵌固于板块b3的内部位置,所述减触槽b2采用凹面结构,从而使减触槽b2减小与隔板a31表面的接触面积,故而能够减小板块b3滑动的阻力,且通过板块b3的内部呈空心结构,通过支撑板b4进行加固支撑,从而能够减小板块b3的整体重量。
39.其中,所述顶置板a34包括板面c1、内凹槽c2、受力板c3,所述内凹槽c2固定于受力板c3的上表面位置,所述受力板c3的底部与板面c1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内凹槽c2呈三角凹面结构,从而使受力板c3与板面c1倾斜时冷却液能够沿着内凹槽c2的内壁进行冲出,而内凹槽c2还能够起到储存冷却液的的作用。
40.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41.本发明中,通过将制造出的工件放置在操作台2上,从而使工件能够对上置板23上的上摆板a3产生压力,从而使上摆板a3能够沿着连接条a1向下摆动,故而使上摆板a3上表面能够保持平整,再通过操作台2在机体3的内部进行左右滑动调整,能够使打磨刀具1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打磨,当机体3被打磨刀具1打磨完成后,通过弹性片a4能够在工件被取出后
推动上摆板a3沿着连接条a1向上摆动,从而使上摆板a3上表面能够复位成倾斜面结构,故而使冷却液能够沿着上摆板a3的倾斜面向外侧流动,再通过上摆板a3向外摆动,能够使滑动板a33沿着两个相邻的滑动板a33进行滑动,从而使滑动板a33能够对顶置板a34的内侧进行撞击,且通过减触槽b2能够减小与隔板a31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滑动板a33滑动的阻力,故而使滑动板a33能够沿着两个隔板a31向外快速滑动,从而使滑动板a33能够对顶置板a34的内侧进行撞击,故而能够使顶置板a34上表面的粉末能够脱离顶置板a34并且被冷却液冲除,且顶置板a34倾斜时冷却液能够沿着内凹槽c2的倾斜内壁进行加快冲出,而内凹槽c2还能够起到储存冷却液的的作用,从而使上摆板a3上表面冲出的冷却液力度能够更大,从而使冷却液能够将工件打磨的产生的粉末完全冲出操作台2的上表面,有效的避免了打磨刀具1打磨工件产生的粉末掉落到操作台2的表面遇到冷却液后会附着在操作台2的表面难以清理干净的情况。
42.实施例2
43.如图10-图15所示:
44.其中,所述打磨刀具1包括卡管d1、转动杆d2、后置板d3,所述卡管d1固定于后置板d3的右侧位置,所述转动杆d2与卡管d1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转动杆d2能够在机构内部的驱动器带动下沿着卡管d1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d2能够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
45.其中,所述转动杆d2包括旋转块d21、收集槽d22、联动杆d23,所述旋转块d21固定于联动杆d23的右侧位置,所述收集槽d22嵌入于旋转块d21的内部位置,所述收集槽d22呈内凹结构,从而使收集槽d22能够对打磨工件时产生的粉末进行收集,由于粉末会被冷却液打湿,所以收集槽d22内部收集的粉末不会出现自行飘出的情况。
46.其中,所述旋转块d21包括卡块e1、外滑板e2、后置框e3、反推条e4,所述卡块e1固定于外滑板e2的边侧位置,所述卡块e1又与后置框e3的内壁活动卡合,所述反推条e4固定于上摆板a3的内部位置,所述反推条e4位于卡块e1的左侧位置,从而使反推条e4能够推动失去粉末持续挤压力的外滑板e2沿着后置框e3向外伸出,直至外滑板e2的外侧又与后置框e3的外侧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使外滑板e2将后置框e3内部的湿粉末推出。
47.其中,所述外滑板e2包括振动块e21、回扯条e22、结合板e23,所述振动块e21与结合板e23的内部活动卡合,所述回扯条e22安装于振动块e21的左侧与结合板e23的内壁靠左侧位置,所述振动块e21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在结合板e23的内部呈平行机构,再通过结合板e23向外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振动块e21撞击结合板e23的内壁产生振动。
48.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49.本发明中,由于打磨刀具1在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时产生的粉末遇水粘性会加强,湿粉末会大量的附着在工件的外表面,从而使工件表面打磨光滑的程度难以用被工作人员辨别出,故而导致工件表面打磨光滑后打磨刀具1还未被关闭继续进行打磨的情况,通过机体3内部的驱动器带动转动杆d2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d2能够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使收集槽d22能够对打磨工件时产生的粉末进行收集,由于粉末会被冷却液打湿,所以收集槽d22内部收集的粉末不会出现自行飘出的情况,且挤入收集槽d22内部的湿粉末能够挤压外滑板e2,从而使外滑板e2能够使卡块e1沿着后置框e3向内进行滑动,当打磨刀具1对工件打磨完成后,通过反推条e4能够推动失去粉末持续挤压力的外滑板e2沿着后置框e3向外伸出,直至外滑板e2的外侧又与后置框e3的外侧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使外滑板e2将后置
框e3内部的湿粉末推出复位,再通过外滑板e2向外快速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振动块e21对结合板e23的内壁产生撞击振动,从而使结合板e23的右侧附着的湿粉末能够被振落,有效的避免了湿粉末会大量的附着在工件的外表面,从而使工件表面打磨光滑的程度难以用被工作人员辨别出,故而导致工件表面打磨光滑后打磨刀具1还未关闭继续打磨的情况。
50.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