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缆附件成型装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96574发布日期:2022-07-09 17: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缆附件成型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移动组件(2)、下模组件(3)、升降组件(4)、上模组件(5)及放料组件(6),其中:所述移动组件(2)设有一个并居中安装在工作台(1)的中间,以实现下模组件(3)在左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支撑条(21),所述支撑条(21)水平且左右朝向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条(21)的上端面安装有滑轨(22),所述滑轨(22)上滑动安装有若干个滑块(23),全部的滑块(23)的上端面安装有滑板(24),所述工作台(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与滑轨(22)平行设置的无杆气缸(25),所述无杆气缸(25)的两端通过l型的固定片一(251)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所述无杆气缸(25)的气缸滑块(252)安装于滑板(24)的下端面;所述升降组件(4)设有两个并左右对称安装在工作台(1)的两边,以实现上模组件(5)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升降,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管(41),所述支撑管(41)竖直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前后的支撑管(41)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板一(42),所述支撑板一(42)的中间安装有竖直朝下的液压缸(43),所述液压缸(43)的输出端安装有“几”字型的升降板(44);所述放料组件(6)设有一个并居中安装在工作台(1)的中间,以实现为下模组件(3)一次输送出多个用于成型电缆连接鼻的铜铝管,所述放料组件(6)包括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支撑板二(61),所述支撑板二(61)竖直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面,前后的支撑板二(61)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板三(62),所述支撑板三(62)上等间隔分布有矩形的连接口(621),所述连接口(621)处焊接有长方体的放料盒(63),所述放料盒(63)的下方焊接有长方体的放料管(64),所述放料管(64)在竖直方向上仅能容纳一排铜铝管(7),所述放料管(64)的下端面与固定片三(34)的距离等于0.6-0.8倍的铜铝管的外径,所述放料盒(63)和放料管(64)的一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与开口形状匹配的盖合板(65),所述盖合板(65)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66)和搭扣(67)与放料盒(63)进行连接;所述下模组件(3)设有两个并左右对称安装在移动组件(2)的移动部分,以实现其中一边的下模组件(3)同时携带多个铜铝管移动至与其对应的上模组件(5)的正下方等待压装成型,剩下一边的下模组件(3)移动至放料组件(6)的正下方进行取料,所述下模组件(3)包括下模(31)和下模固定板(32),所述下模(31)包括长方体的下模块(311),所述下模块(311)的上端面靠内侧设有半圆柱型的定位槽一(311a),所述下模块(311)的上端面靠外侧设有台阶面一(311b),所述台阶面一(311b)的上端面靠内侧设有切角凸台(311c),所述下模块(311)的下部设有水平的通孔一(311d),并在通孔一(311d)中滑动安装有滑柱一(312),所述下模块(311)的内端设有竖直的通孔二(311e),并在通孔二(311e)中滑动安装有“十”字型的滑柱二(313),所述下模块(311)的外端设有竖直的通孔三(311f),并在通孔三(311f)中滑动安装有“十”字型的滑柱三(314),所述滑柱一(312)的内端面和滑柱二(313)的下端面均为45度的斜面并彼此接触,所述滑柱一(312)的外端面和滑柱三(314)的下端面均为45度的斜面并彼此接触,所述下模块(311)的左右两侧设有凸起柱(311j),所述凸起柱(311j)与滑柱三(314)之间连接有挂钩弹簧(315),所述下模块(311)的外端部连接有l型的固定片二(33)并将固定片二(33)安装在下模固定板(32)的上端面,所述下模固定板(32)安装在滑板(24)上,左右两个下模块(311)之间连接有“c”型的固定片三(34),所述固定片三(34)、滑柱二(313)及下模块(311)的上端面高度齐平,所述滑柱三(314)和台阶面
一(311b)的上端面高度齐平;所述上模组件(5)设有两个并对应安装在两边的升降组件(4)的升降部分,以实现将下模组件(3)所携带来的多个铜铝管一次压装成多个电缆连接鼻,所述上模组件(5)包括上模(51)和上模固定板(52),所述上模(51)包括长方体的上模块(511),所述上模块(511)的下端面靠内侧设有台阶面二(511a),所述台阶面二(511a)的正下方设有长方体的压紧块(512),所述压紧块(512)的下端面设有半圆柱型的定位槽二(512a),所述压紧块(512)的上端面均布连接有竖直的导向柱(513),所述导向柱(513)与上模块(511)之间滑动配合并在所述导向柱(513)顶部连接有锁紧螺母(514),所述导向柱(513)上套接有复位弹簧(515),所述台阶面二(511a)的下端面靠内侧设有与通孔二(311e)滑动配合的触发柱(516),所述上模块(511)的下端面靠外侧设有与切角凸台(311c)间隙配合的成型槽(511b),所述成型槽(511b)的底部设有与滑柱三(314)滑动配合的容柱孔(511c),所述上模块(511)固定在上模固定板(52)的下端面,所述上模固定板(52)上设有供导向柱(513)通过的容柱口(521),所述上模固定板(52)与支撑管(4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成型装置的操作方法具体如下:步骤一:通过无杆气缸(25)带动气缸滑块(252)、滑板(24)、下模固定板(32)及下模(31)移动到工作台(1)的中间位置;通过液压缸(43)带动升降板(44)、上模固定板(52)及上模(51)移动到最高位置;步骤二:打开盖合板(65),从放料管(64)的底部开始累放铜铝管(7),累放至放料盒(63)的顶部,再关闭盖合板(65);步骤三:通过无杆气缸(25)带动左边的下模(31)移动至放料管(64)的正下方,使位于放料管(64)中最下方的铜铝管(7)落到下模快(311)的定位槽一(311a)中,同时,右边的下模(31)则移动至右边的上模(51)的正下方,右边的液压缸(43)带动其上的上模(51)朝下空压一次并迅速抬升到最高位置;步骤四:通过无杆气缸(25)带动左边的携带有铜铝管(7)的下模(31)移动至左边的上模(51)的正下方,左边的液压缸(43)带动其上的上模(51)朝下压装一次并迅速抬升到最高位置,同时,右边的下模移动至放料管(64)的正下方,使位于放料管(64)中最下方的铜铝管(7)落到下模快(311)的定位槽一(311a)中;步骤五:液压缸(43)带动上模(51)下行时,先通过压紧块(512)先与铜铝管(7)的内侧端夹紧,接着,再通过上模块(511)的成型槽(511b)部分与铜铝管(7)的外侧端接触并压平,接着,再通过成型槽(511b)与切角凸台(311c)之间的剪切作用,对铜铝管(7)的外侧端进行圆角切割,与此同时,触发柱(516)与滑柱二(313)抵接并推动滑柱二(313)下行,滑柱二(313)下行推动滑柱一(312)外移,滑柱一(312)外移推动滑柱三(314)上行,滑柱三(314)上行对铜铝管(7)的外侧端进行打孔,将铜铝管(7)一次压装成型成电缆连接鼻;步骤六:在液压缸(43)带动上模(51)上行时,通过外设的真空发生器使压紧块(512)的吸附口(512b)形成负压环境,通过压差作用将成型后的电缆连接鼻吸附在压紧块(512)上,并跟随上模(51)上升至最高位置,等下模(31)被移走后再释放掉,而在触发柱(516)逐渐与滑移柱二(313)脱离接触的过程中,滑柱三(314)在挂钩弹簧(315)的弹力作用下下行,滑柱三(314)下行推动滑柱一(312)内移,滑柱一(312)内移推动滑柱二(313)上行,回到初始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附件成型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在下模(31)的正下方对应设有矩形的落料口,所述压紧块(512)在定位槽二(512a)的底部均布设有吸附口(512b),所述吸附口(512b)能够通过外设的真空发生器形成负压环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附件成型装置的操作方法,涉及电缆附件的技术领域,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移动组件、下模组件、升降组件、上模组件及放料组件,其中:移动组件用于实现下模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升降组件用于实现上模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升降;放料组件用于实现为下模组件一次输送出多个用于成型电缆连接鼻的铜铝管;下模组件同时携带多个铜铝管移动至与其对应的上模组件的正下方等待压装成型;上模组件用于实现将下模组件所携带来的多个铜铝管一次压装成多个电缆连接鼻。本申请中的用于电缆附件的成型装置具有结构合理、空间利用高、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戴玉 戴超 戴文秉 戴章 戴文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戴文忠
技术研发日:2020.05.27
技术公布日:2022/7/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