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2999发布日期:2022-08-23 17:2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椅底座组件的回力筒主要采用人手方式进行线下旋扭或采用人手结合电动旋钮器具的方式进行线下旋扭,其没有实现机械化流水线旋钮,不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另,椅底座组件上各个钉体也是人手结合铆钉机进行铆接的,也没有实现机械化流水线铆接,不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依次左右分布用于供椅底座组件100放置其上的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第六工位26,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工位21至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同步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22至所述第六工位26上的第一移送机构3,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从上向下对所述第二工位22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进行旋扭的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用于从前后其中一侧将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夹持住以便于对其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进行位置校正的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5、用于对所述第三工位23上被夹持住的回力筒101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的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用于对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7、用于对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8。
7.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分别为定位座体,所述第六工位26为定位座体或工件传输线上的位置,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能够左右运动的第一活动座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31左右运动的第一驱动器32,所述第一活动座31上通过升降器33驱动连接有用于从前后侧将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100抬起和放下的前后侧承托件34,所述承托件34左右延伸。
8.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的定位柱20,所述定位柱20的上端设有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粗的上端头。
9.优选的,所述承托件34的上端靠近工位侧的边缘上凹设有左右排列的若干用于承托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限位缺口341。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包括有能够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二工位22
的第二活动座4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41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二工位22的第二驱动器42,所述第二活动座41上通过第三驱动器43驱动连接有用于旋扭所述第二工位22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的旋扭器具44。
11.优选的,所述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5包括有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三活动座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活动座51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器52,所述第三活动座51上设有用于夹住/松开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的夹爪组件53。
12.优选的,所述第三工位23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下端抵在其上的第三凸起231,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包括有能够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四活动座61、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61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五驱动器62,所述第四活动座61上通过第六驱动器63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的第一旋转头64。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7包括有位于所述第四工位24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顶压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一端的第二顶压头7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顶压头71前后运动的第七驱动器72、位于所述第四工位24的另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接近远离所述第四工位24的第五活动座73、用于驱动所述第第五活动座73前后运动的第八驱动器74,所述第五活动座73上通过第九驱动器75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二旋转头76。
14.优选的,所述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8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五工位25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顶压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一端的第三顶压头81、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顶压头81前后运动的第十驱动器82、位于所述第五工位25另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接近远离所述第五工位25的第六活动座83、用于驱动所述第六活动座83前后运动的第十一驱动器84,所述第六活动座83上通过第十二驱动器85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三旋转头86。
15.优选的,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能够从上向下对应将所述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压住的若干气缸下压机构9。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第一移送机构的设置,以便于能够将所述第一工位至所述第五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同步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至所述第六工位上,从而实现流水线依次移送所述椅底座组件的功能,实用性好,以便于其他机构依次对经过的所述椅底座组件进行加工;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的设置,便于从上向下对所述第二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的回力筒进行旋扭,其实现机械化流水线旋钮功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的设置,便于从前后其中一侧将所述第三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的回力筒夹持住以便于对其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进行位置校正,其设计合理,不阻碍后续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对所述第三工位上被夹持住的回力筒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进行旋铆,实用性好;所述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所述椅底座组件的第二前后向钉体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所述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五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的第三前后向钉体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
铆,其实现了对所述椅底座组件上钉体进行机械化流水线铆接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好。
18.2、本案所述第一活动座的设置,便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作用下左右运动而带动其上的升降器、前后侧承托件一起左右运动,所述升降器的设置,便于驱动前后侧承托件的升降,从而实现将所述第一工位至所述第五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抬起,然后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至所述第六工位上再放下的功能,与采用夹爪机构来夹移工件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案采用了前后侧承托件的设置,其实施方便,前后侧承托件下降后不易阻碍其余机构对所述椅底座组件的加工动作。
19.3、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的具体设置使得当需要对所述第二工位的的椅底座组件的回力筒进行旋扭时,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在上方接近所述第二工位,从而带动所述第三驱动器和旋扭器具在上方接近所述椅底座组件的回力筒,到位时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旋扭器具转动而对所述回力筒进行旋扭,其实施方便,完成后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从上方远离所述第二工位以便于使所述旋扭器具从上方脱离所述回力筒,从而不阻碍所述第一移送机构将所述椅底座组件向下一工位转移,其实施方便。
20.4、本案所述第三工位上的第三凸起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下端提供支撑力,实用性好,以便于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进行旋铆,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的具体设置使得当要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进行旋铆时,所述第五驱动器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在上方接近所述第三工位以便于带动其上第六驱动器和第一旋转头在上方接近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到位时所述第六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旋转头转动而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进行旋铆,其实施方便,完成后所述第五驱动器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在上方远离所述第三工位以便于带动其上第六驱动器和第一旋转头在上方远离第一上下向钉体的上端,从而不阻碍所述第一移送机构将所述椅底座组件向下一工位转移,其实施方便。
21.5、本案所述气缸下压机构的设置,在工作时可先将所述椅底座组件压住在对应工位上固定不动后再进行加工,使后续加工更准确稳定,有利于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案的立体图。
23.图2是本案的椅底座组件示图之一。
24.图3是本案的椅底座组件示图之二
25.图4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一。
26.图5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二。
27.图6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三。
28.图7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四。
29.图8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五。
30.图9是本案的部分结构示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32.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依次左右分布用于供椅底座组件100放置其上的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第六工位26,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够将所述第一工位21至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同步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22至所述第六工位26上的第一移送机构3,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从上向下对所述第二工位22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进行旋扭的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用于从前后其中一侧将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夹持住以便于对其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进行位置校正的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5、用于对所述第三工位23上被夹持住的回力筒101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的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用于对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7、用于对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8。
33.如上所述,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的设置,以便于能够将所述第一工位21至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同步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22至所述第六工位26上,从而实现流水线依次移送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功能,实用性好,以便于其他机构依次对经过的所述椅底座组件100进行加工;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的设置,便于从上向下对所述第二工位22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进行旋扭,其实现机械化流水线旋钮功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5的设置,便于从前后其中一侧将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夹持住以便于对其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进行位置校正,其设计合理,不阻碍后续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对所述第三工位23上被夹持住的回力筒101中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实用性好;所述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7的设置,便于对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所述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8的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的一端进行顶压和对另一端进行旋铆,其实现了对所述椅底座组件100上钉体进行机械化流水线铆接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好。
34.如图4,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分别为定位座体,所述第六工位26为定位座体或工件传输线上的位置,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能够左右运动的第一活动座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座31左右运动的第一驱动器32,所述第一活动座31上通过升降器33驱动连接有用于从前后侧将工位上的椅底座组件100抬起和放下的前后侧承托件34,所述承托件34左右延伸。
35.如上所述,本案所述第一活动座31的设置,便于在所述第一驱动器32的作用下左右运动而带动其上的升降器33、前后侧承托件34一起左右运动,所述升降器33的设置,便于驱动前后侧承托件34的升降,从而实现将所述第一工位21至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抬起,然后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位22至所述第六工位26上再放下的功能,与采用夹爪机构来夹移工件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案采用了前后侧承托件34的设置,其实施方便,前
后侧承托件34下降后不易阻碍其余机构对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加工动作。
36.如图5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工位21、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的定位柱20,所述定位柱20的上端设有外轮廓从上向下逐渐变粗的上端头,便于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放下所述椅底座组件100时所述椅底座组件100上的定位孔能够较易的卡在所述定位柱20外而进行定位。
37.如图6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承托件34的上端靠近工位侧的边缘上凹设有左右排列的若干用于承托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限位缺口341,如此,有利于在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抬起、移动、放下所述椅底座组件100时所述椅底座组件100都不易晃动移位,实用性好。
38.如图7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包括有能够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二工位22的第二活动座4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41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二工位22的第二驱动器42,所述第二活动座41上通过第三驱动器43驱动连接有用于旋扭所述第二工位22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的旋扭器具44。
39.如上所述,所述第二回力筒旋扭机构4的具体设置使得当需要对所述第二工位22的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进行旋扭时,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41在上方接近所述第二工位22,从而带动所述第三驱动器43和旋扭器具44在上方接近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到位时所述第三驱动器43驱动所述旋扭器具44转动而对所述回力筒101进行旋扭,其实施方便,完成后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座41从上方远离所述第二工位22以便于使所述旋扭器具44从上方脱离所述回力筒101,从而不阻碍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将所述椅底座组件100向下一工位转移,其实施方便。
40.如图8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回力筒夹持机构5包括有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三活动座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活动座51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器52,所述第三活动座51上设有用于夹住/松开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回力筒101的夹爪组件53,其实施方便。
41.如图8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工位23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下端抵在其上的第三凸起231,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包括有能够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四活动座61、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61在上方接近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的第五驱动器62,所述第四活动座61上通过第六驱动器63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的第一旋转头64。
42.如上所述,本案所述第三工位23上的第三凸起231设置,便于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下端提供支撑力,实用性好,以便于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所述第一钉体旋铆机构6的具体设置使得当要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时,所述第五驱动器62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61在上方接近所述第三工位23以便于带动其上第六驱动器63和第一旋转头64在上方接近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到位时所述第六驱动器63驱动所述第一旋转头64转动而对所述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进行旋铆,其实施方便,完成后所述第五驱动器62驱动所述第四活动座61在上方远离所述第三工位23以便于带动其上第六驱动器63和第一旋转头64在上方远离第一上下向钉体102的上端,从而不阻碍所述第一移送机构3将所述椅底座组件100向下一工位转移,其实施方便。
43.如图9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7包括有位于所述第四工位24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顶压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一端的第二顶压头7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顶压头71前后运动的第七驱动器72、位于所述第四工位24的另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接近远离所述第四工位24的第五活动座73、用于驱动所述第第五活动座73前后运动的第八驱动器74,所述第五活动座73上通过第九驱动器75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四工位24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二前后向钉体103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二旋转头76,其实施方便,便于实现对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机械化流水线铆接。
44.如图9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三钉体顶压及旋铆机构8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五工位25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顶压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一端的第三顶压头81、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顶压头81前后运动的第十驱动器82、位于所述第五工位25另一侧能够前后运动以便于能够接近远离所述第五工位25的第六活动座83、用于驱动所述第六活动座83前后运动的第十一驱动器84,所述第六活动座83上通过第十二驱动器85驱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的第三前后向钉体104另一端进行旋铆的第三旋转头86,其实施方便,便于实现对所述椅底座组件100的机械化流水线铆接。
45.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能够从上向下对应将所述第二工位22、第三工位23、第四工位24、第五工位25上的椅底座组件100压住的若干气缸下压机构9。
46.如上所述,本案所述气缸下压机构9的设置,在工作时可先将所述椅底座组件100压住在对应工位上固定不动后再进行加工,使后续加工更准确稳定,有利于提高良品率。
47.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本案的各驱动器可以采用电机机构或伸缩气缸机构来实现,以便于驱动所连接部件的运动。
48.如上所述,本案保护的是一种用于椅底座组件的加工机器,一切与本案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都应示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