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4145发布日期:2022-07-01 20:1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模具。


背景技术:

2.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通过热压成型的v形块,其具有一定的弧度,横截面呈v形。目前用于该v形块热压成型的热压模的结构较为固定,体积较大,不易移动、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压模具,解决了现有热压模的结构较为固定,体积庞大,不易移动、运输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热压模具,主要可以包括:底座、下模框、下模组件、上模组件。
6.下模框可拆卸连接于底座。下模组件插接在下模框内。下模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第一下模的下部与第二下模的下部相抵接,第一下模的上部与第二下模的上部之间留置有成型腔。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和可拆卸连接于上模板的上模芯,上模板与下模组件可拆卸连接,上模芯的形状与成型腔相匹配,上模芯与成型腔的内壁之间留置有间隙。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组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块,上模板可拆卸连接在限位块上,限位块位于下模组件和上模板之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通过销钉连接在下模组件的顶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板和限位块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上模板和限位块通过螺栓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框和底座开设有第二螺栓孔,下模框和底座通过螺栓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板和上模芯开设有第三螺栓孔,上模板和上模芯通过螺栓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模组件和下模框开设有第四螺栓孔,下模组件和下模框通过螺栓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下模框、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的材质为中硅钼球墨铸铁。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隔热板连接有底板,底板上连接有支座,支座上固设有检测块和支板。
15.检测块呈弧形,检测块的横截面呈v形。
16.支板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铰接有切面样板,切面样板上开设有与检测块匹配的检测缺口。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切面样板的右侧连接有l形角片,l形角片与切面
样板相抵接,l形角片固定在一滑套上,滑套与连接杆滑动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1.通过上模芯和成型腔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原材料热压成型,以得到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v形块。
20.2.通过使下模框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下模组件插接在下模框内、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活动连接、上模板与上模芯可拆卸连接、上模板与下模组件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需要移动或运输热压模具时,可将热压模具拆分后再进行移动或运输,以方便热压模具的移动或运输。
2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v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热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俯视图;
26.图4为图3沿a-a向的剖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上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块、支板和切面样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中的检测块和切面样板沿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v形块,2-热压模具,21-底座,22-下模框,221-第二螺栓孔,222-第四螺栓孔,23-下模组件,231-第一下模,232-第二下模,233-成型腔,24-上模组件,241-上模板,242-上模芯,243-第一螺栓孔,244-第三螺栓孔,25-限位块,251-销钉,261-隔热板,262-底板,263-支座,264-检测块,265-支板,266-滑块,267-连接杆,268-切面样板,269-检测缺口,271-l形角片,272-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压模具2,主要可以包括:底座21、下模框22、下模组件23、上模组件24。其中,底座21、下模框22、下模组件23和上模组件24的材质为中硅钼球墨铸铁。
38.下模框22可拆卸连接于底座21。下模组件23插接在下模框22内。下模组件23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下模231和第二下模232,第一下模231的下部与第二下模232的下部相抵接,第一下模231的上部与第二下模232的上部之间留置有成型腔233。上模组件24包括上模板241和可拆卸连接于上模板241的上模芯242,上模板241与下模组件23可拆卸连接,上模芯242的形状与成型腔233相匹配,上模芯242与成型腔233的内壁之间留置有间隙。
39.通过上模芯242和成型腔233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原材料热压成型,以得到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v形块1。通过使下模框22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下模组件23插接在下模框22内、第一下模231和第二下模232活动连接、上模板241与上模芯242可拆卸连接、上模板241与下模组件23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需要移动或运输热压模具2时,将热压模具2拆分后再进行移动或运输,以方便热压模具2的移动或运输。
40.下模组件23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块25,上模板241可拆卸连接在限位块25上,限位块25位于下模组件23和上模板241之间。更换限位块25,便可以调节上模芯242与成型腔233之间的间隙。
41.限位块25通过销钉251连接在下模组件23的顶部,以便于限位块25的拆装、更换。
4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分热压模具2,优选地,上模板241和限位块25开设有第一螺栓孔243,上模板241和限位块25通过螺栓连接。下模框22和底座21开设有第二螺栓孔221,下模框22和底座21通过螺栓连接。上模板241和上模芯242开设有第三螺栓孔244,上模板241和上模芯242通过螺栓连接。下模组件23和下模框22开设有第四螺栓孔222,下模组件23和下模框22通过螺栓连接。更具体的是,上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43.实施例2
4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进一步的改进。
45.请参照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检测通过热压模具2热压成型的v形块1是否符合要求,底座21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261,隔热板261连接有底板262,底板262上连接有支座263,支座263上固设有检测块264和支板265。检测块264呈弧形,检测块264的横截面呈v形。支板26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66,滑块266上固定有连接杆267,连接杆267铰接有切面样板268,切面样板268上开设有与检测块264匹配的检测缺口269。
46.在将成型后的v形块1脱模后,可将v形块1搭接在检测块264上,再下移切面样板268,使检测缺口269的内壁抵接在v形块1的外侧,检测块264的外侧抵接在v形块1的内侧,再测量切面样板268下移的距离是否与预设指相符合。若切面样板268下移的距离与预设指相符合,则v形块1的厚度值便符合要求,反之,则不符合要求。
47.为了使切面样板268保证与支板265平行的状态,切面样板268的右侧连接有l形角片271,l形角片271与切面样板268相抵接,l形角片271固定在一滑套272上,滑套272与连接杆267滑动连接。为了方便切面样板268与l形角片271之间的连接,切面样板268与l形角片271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左移l形角片271,使l形角片271抵接在切面样板268上后,再通过螺栓将l形角片271与切面样板268连接。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