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2216发布日期:2022-08-27 01:4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2.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3.现有的校正装置无法将车架左右两侧进行固定,从而不便于后续对车架进行校正工作,继而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本体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端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背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两个所述螺纹套筒的顶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一侧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滑动槽。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分别通过滑动板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后侧滑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滑块的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金属板,两个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的上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限位板相对一侧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心处连接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底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的前侧壁中心处设有水平仪。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校正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一侧共同连接有连接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架进行校正,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继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承重底座;2、支撑杆;3、防护箱本体;4、减速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连接杆;8、螺纹杆;9、螺纹套筒;10、第一金属板;11、限位板;12、滑动槽;13、可伸缩支撑板;14、电动缸;15、转轴;16、可伸缩校正杆;17、水平仪;18、第二金属板;19、滑杆;2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车架纵梁校正装置,包括承重底座1,承重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分别连接有支撑杆2,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连接有移动机构。
26.移动机构包括防护箱本体3,防护箱本体3的外壁顶端与承重底座1的下表面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防护箱本体3的内壁底端连接有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的底端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27.第一齿轮5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两个第二齿轮6的相背一侧分别连接有螺纹杆8,两个螺纹杆8的相背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10,两个第一金属板10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28.两个螺纹杆8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9,两个螺纹套筒9的顶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11,两个限位板11的相对一侧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滑动槽12。
29.两个限位板11的底端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20,两个滑块20的底端分别通过滑动板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后侧滑动连接。
30.两个滑块20的内壁共同滑动连接有滑杆19,滑杆19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金属板18,两个第二金属板18的底端分别与承重底座1的上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31.两个限位板11相对一侧的上方共同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两端设有与两个限位板11滑动连接的导向杆,支撑板13的底端中心处连接有电动缸14,电动缸14的底端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校正杆16,校正杆16的前侧壁中心处设有水平仪17。
32.校正杆1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滑动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二齿轮6的相对一侧共同连接有连接杆7。通过设置有移动机构,可以对车架进行固定,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车架进行校正,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继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4.首先支撑杆2对承重底座1进行支撑,接着工作人员将车架放在承重底座1的中心处,并启动防护箱本体3内的减速电机4,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使得第一齿轮5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6转动,从而两侧的第二齿轮6,带动螺纹杆8在第一金属板10上转动,而两个第二齿轮6中间则由连接杆7连接,继而使得两侧的螺纹套筒9向内移动,同时两侧的螺纹套筒9带动限位板11向内移动,而两侧的限位板11带动滑块20在滑杆19上滑动,并且第二金属板18对滑杆19进行支撑,接着两侧的限位板11向内移动,将车架进行限位固定,在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板13和校正杆16则向内收缩,接着启动支撑板13下的电动缸14向下移动,使得转轴15上的校正杆16在滑动槽12内向下滑动,当校正杆16降落至车架上后,工作人员查看水平仪17,并对车架进行校正。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