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5825发布日期:2022-09-03 01: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校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2.硅芯管是一种内壁带有硅胶质固体润滑剂的新型复合管道,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工程造价低,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光电缆通信网络系统。硅芯管产品一般为盘装物,盘装使得硅芯管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弧度,而工程上须从具有弧度的硅芯管上截取一定的长度作为产品质量检测的样品,样品也具有弧度。试验检测除个别参数外均要求样品为笔直状态,否则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管材校直对试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亟需一种方便的试验室管材校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的试验室没有方便的管材校直装置导致管材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材校直装置,它可以方便地校直管材,并且校直效果较好。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管材校直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底座和下压支架,所述底座上设有笔直的承压槽,所述下压支架连接有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承压槽相配合的加压块,所述加压块为直线型,所述承压槽的下方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动力元件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加热机构连接有第二控制器。
8.作为可选,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有下压开关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有加热开关和电源。
9.作为可选,所述加压块的横截面为v型。
10.作为可选,所述加压块与管材的接触面设有与管材相适配的弧形槽。
11.作为可选,所述承压槽为v型,所述承压槽与所述加压块的开口正对。
12.作为可选,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自下方覆于所述承压槽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
13.作为可选,所述动力元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及显示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
14.作为可选,所述承压槽的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及显示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
15.3、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了上下压紧的承压槽和加压块,可以方便快速地压直管材,并且承压槽的下方设有加热机构,可将管材加热保温,提高管材的易变形程度,
提高了管材的校直效果;更进一步地,加压块和承压槽的横截面为v型,承压槽与加压块的开口正对,方便管材精准定位,同时提高了校直效率;更进一步地,动力元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压力数值,避免管材被压坏,承压槽的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避免管材受热熔化,充分保护管材。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管材校直装置的侧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管材校直装置的正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20.1、底座;2、下压支架;3、动力元件;4、加压块;5、弧形槽;6、第一控制器;7、承压槽;8、加热机构;9、第二控制器;10、下压开关;11、加热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3.实施例
24.结合附图1-2,一种管材校直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底座1和下压支架2,所述底座1上设有笔直的承压槽7,所述下压支架2连接有动力元件3,所述动力元件3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承压槽7相配合的加压块4,所述加压块4为直线型,所述承压槽7的下方设有加热机构8,所述动力元件3连接有第一控制器6,所述加热机构8连接有第二控制器9。
25.本装置不止可以用于硅芯管的校直,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校直的管材。本实施例中,底座1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并连接下压支架2,下压支架2以及加压块4用于压紧管材,是本装置地关键部件。管材置于承压槽7上,承压槽7为槽,可以容纳和初步定位管材,避免管材乱跑。管材为弧形,承压槽7需要一定的宽度将管材完全纳入到槽内,这样加压块4才能下压管材且不损坏管材。第一控制器6和第二控制器9均连接有外置开关,用于启动和关闭
动力元件3和加热机构8,可将管材加热保温,提高管材的易变形程度,提高了管材的校直效果。笔直的承压槽7和直线型的加压块4可以校直管材,管材在压力下随承压槽7和加压块4一起变直。
26.所述第一控制器6连接有下压开关10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器9连接有加热开关11和电源,一般电源使用220v交流电,在试验室内较为常见,能源易得,方便操作。
27.所述加压块4的横截面为v型。所述承压槽7为v型,所述承压槽7与所述加压块4的开口正对。一般的管材为圆管,v型的槽可以定位圆管,形成两个接触点,圆管的轴心与v型的槽的对称轴在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中,加压块4和承压槽7均为v型,共在圆管的轴截面形成四个接触点来定位,稳定可靠。
28.所述加压块4与管材的接触面设有与管材相适配的弧形槽5,用于适配圆管的表面,使得圆管表面和加压块4更贴合,定位更加稳定。
29.所述加热机构8包括自下方覆于所述承压槽7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9。加热板内置加热金属丝,且加热的温度由第二控制器9控制,使得温度可控,避免管材受到高温而损毁。承压槽7的侧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及显示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9。承压槽7处的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同样的,为了增加校直效果,可在管材试样被加持之前,在65℃恒温箱中保温0.5h-1h,65℃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也可以采用60℃或70℃。
30.所述动力元件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及显示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6,实时控制压力,避免过大的压力将管材压坏,管材的最大安全压力可由有限次实验得出,且不同管材的最大安全压力均不同,在此不过多赘述。
31.工作原理:
32.将管材试样放入承压槽7,启动下压开关10和加热开关11,进行校直,实时观测显示装置,避免管材试样受损,目测管材试样校直后关闭并复位加压块4,关闭加热开关11即可取出管材试样,完成校直。
3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