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6978发布日期:2022-07-20 00:5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盖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锂电池盖板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锂电池盖板的剪切面有全光亮带要求,现有的冲压模具通常做法是减少冲裁间隙以使剪切面达到光亮要求,但这样做效果并不理想,很难产生全光亮剪切面,且随着冲裁刀口的磨损,光亮剪切面就更不明显,较为耗时,且加工全光亮带的效果不好。这样就需要频繁更换新的冲裁冲子及冲切刀口,从而增加模具零件的损耗量,频繁更换模具零部件使产品生产制造的成本较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冲压产品剪切面光亮带生产困难,剪切冲子及刀口磨损快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能实现冲压件剪切面全光亮带的冲压模具结构以达到冲压产品剪切面全光亮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解决了剪切面全光亮带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冲压模具零部件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上、下相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从左至右依次相对应设置有用于对料带进行初步冲切的第一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进行变形冲切的第二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成品进行掉落冲切的第三冲切组件,在所述第二冲切组件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之前,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上设置有半剪冲切组件,所述半剪冲切组件包括与上模座连接的半剪上模和与下模座连接的半剪下模,所述半剪上模内部设有半剪冲头,所述半剪下模内部设有与所述半剪冲头相对应的半剪型腔,所述半剪型腔用于容纳料带上的产品;所述半剪冲头的下端尺寸大于所述半剪型腔的上端尺寸,半剪冲头的下端比半剪型腔的上端单边大0.19mm-0.21mm,所述半剪冲头向下下冲到冲压产品厚度的厚度的19%-21%位置。
5.进一步的,半剪冲头的下端比半剪型腔的上端单边大0.2mm;所述半剪冲头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厚度的20%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的上端连接设有上盖板,上模座的下端连接设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的下端连接设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下端连接设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的下端连接设有脱料板。
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下端连接设有下垫脚,所述下垫脚的下端连接设有下托板;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连接设有与所述脱料板相对应的下模板。
8.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上连接设有上回弹组件,所述上回弹组件包括上弹簧,所述上弹簧的下端连接设有顶销,所述顶销呈空筒状。
9.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上连接设有下回弹组件,且所述下回弹组件与所述上回弹组件相对应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回弹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的顶销,所述顶销的底部设有下弹簧,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下模座有止付螺丝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上端用于与冲床的上台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托板的下端用于与冲床的下台面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冲切组件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工序之前,在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上设置半剪冲切组件。利用半剪冲切组件在产品被第三冲切组件冲落之前,对产品进行一次不完全冲切,使产品和料带还有一定的连接厚度,半剪冲头和半剪下模的半剪型腔腔刀口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能减少模具零件的磨损。最后再在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头的作用下彻底将产品切落,此时,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切冲头和第三冲切组件的型腔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达到最后冲压件具有剪切全光亮带的效果,且对刀口模具的耗费小、使模具零件的损耗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更新频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省更换零部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剪冲切组件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16.图中:1、上盖板2、上模座3、上垫板4、上夹板5、止挡板6、脱料板7、料带8、下模板9、下垫板10、下模座11、下垫脚12、下托板13、上弹簧14、顶销15、下回弹组件16、两用销17、产品18、落料型腔19、落料冲头20、半剪冲头21、半剪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所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以图1为参考图做出的方位词,且所有方位词均不对本实用新型做限定,只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18.实施例1
19.如图1-3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2和下模座10,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下相对应设置。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之间从左至右依次相对应设置有用于对料带7进行初步冲切的第一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进行变形冲切的第二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成品进行掉落冲切的第三冲切组件。在第二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前,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有半剪冲切组件,半剪冲切组件包括与上模座2连接的半剪上模和与下模座10连接的半剪下模,半剪上模内部设有半剪冲头20,半剪下模内部设有与半剪冲头20相对应的半剪型腔21,半剪型腔21用于容纳料带7上的产品17。半剪冲头20的下端尺寸大于半剪型腔21的上端尺寸,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19mm-0.21mm,半剪冲头20从上至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19%-21%位置。
20.为了更好的效果,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19mm;所述半
剪冲头20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19%位置。
2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冲切组件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工序之前,在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半剪冲切组件。利用半剪冲切组件在产品17被第三冲切组件切冲落之前,对产品17进行一次不完全冲切,使产品17和料带7还有一定的连接厚度,半剪冲头20和半剪下模的半剪型腔21腔刀口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能减少模具零件的磨损。最后再在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头的作用下彻底将产品17切落,此时,落料冲头19和落料型腔18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达到最后冲压件具有剪切全光亮带的效果,且对刀口模具的耗费小、使模具零件的损耗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更新频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省更换零部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2.实施例2
23.如图1-3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2和下模座10,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下相对应设置。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之间从左至右依次相对应设置有用于对料带7进行初步冲切的第一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进行变形冲切的第二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成品进行掉落冲切的第三冲切组件。在第二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前,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有半剪冲切组件,半剪冲切组件包括与上模座2连接的半剪上模和与下模座10连接的半剪下模,半剪上模内部设有半剪冲头20,半剪下模内部设有与半剪冲头20相对应的半剪型腔21,半剪型腔21用于容纳料带7上的产品17。半剪冲头20的下端尺寸大于半剪型腔21的上端尺寸,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19mm-0.21mm,半剪冲头20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19%-21%位置。
24.为了更好的效果,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2mm;所述半剪冲头20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20%位置。
25.为了更好的效果,上模座2的上端安装有上盖板1,上模座2的下端安装有上垫板3,上垫板3的下端安装有上夹板4,上夹板4的下端安装有止挡板5,止挡板5的下端安装有脱料板6,脱料板6用于压盖在料带7的上表面,便于料带7的冲压剪切。
26.为了更好的效果,下模座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垫脚11,下垫脚11的下端固定连接设有下托板12;下模座10的上端安装有下垫板9,下垫板9的上端安装有与脱料板6相对应的下模板8。下垫脚11起到支撑下模座10的作用,同时,下托板12与下模座10之间的空间用于收集料带7上剪切掉落的残余废料。
27.为了更好的效果,上模座2上安装设有上回弹组件,上回弹组件包括上弹簧13,上弹簧13的下端连接设有顶销14,顶销14呈空筒状。下模座10上安装设有下回弹组件15,且下回弹组件15与上回弹组件相对应设置。下回弹组件15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10上的两用销16,两用销16的底部设有下弹簧,下弹簧的下端与下模座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回弹组件和下回弹组件15的设置使上模座2在工作时会受到一个反向回弹力,用于助力将冲切进入到半剪型腔21内部的坯料弹出。
28.为了更好的效果,上盖板1的上端用于与冲床的上台面固定连接。下托板12的下端用于与冲床的下台面固定连接。生产时,上盖板1固定到冲床上台面,下托板12固定到冲床下台面。调整模高后,将料带7放置到下模板8上,冲床带动上模座2往下运动脱料板6压住料带7。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冲切组件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工序之前,在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半剪冲切组件。利用半剪冲切组件在产品17被第三冲切组件冲落之前,对产品17进行一次不完全冲切,使产品17和料带7还有一定的连接厚度,半剪冲头20和半剪下模的半剪型腔21腔刀口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能减少模具零件的磨损。最后再在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头的作用下彻底将产品17切落,此时,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切冲头和第三冲切组件的型腔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达到最后冲压件具有剪切全光亮带的效果,且对刀口模具的耗费小、使模具零件的损耗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更新频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省更换零部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0.实施例3
31.如图1-3所示,本实施列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盖板全光亮带冲压模具结构,其包括上模座2和下模座10,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下相对应设置。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之间从左至右依次相对应设置有用于对料带7进行初步冲切的第一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进行变形冲切的第二冲切组件、用于对料带7成品进行掉落冲切的第三冲切组件。在第二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的工序之前,上模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有半剪冲切组件,半剪冲切组件包括与上模座2连接的半剪上模和与下模座10连接的半剪下模,半剪上模内部设有半剪冲头20,半剪下模内部设有与半剪冲头20相对应的半剪型腔21,半剪型腔21用于容纳料带7上的产品17。半剪冲头20的下端尺寸大于半剪型腔21的上端尺寸,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19mm-0.21mm,半剪冲头20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19%-21%位置。
32.为了更好的效果,半剪冲头20的下端比半剪型腔21的上端单边大0.21mm;所述半剪冲头20向下下冲到待冲压产品17厚度的21%位置。
33.为了更好的效果,上模座2的上端安装有上盖板1,上模座2的下端安装有上垫板3,上垫板3的下端安装有上夹板4,上夹板4的下端安装有止挡板5,止挡板5的下端安装有脱料板6,脱料板6用于压盖在料带7的上表面,便于料带7的冲压剪切。
34.为了更好的效果,下模座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垫脚11,下垫脚11的下端固定连接设有下托板12;下模座10的上端安装有下垫板9,下垫板9的上端安装有与脱料板6相对应的下模板8。下垫脚11起到支撑下模座10的作用,同时,下托板12与下模座10之间的空间用于收集料带7上剪切掉落的残余废料。
35.为了更好的效果,上模座2上安装设有上回弹组件,上回弹组件包括上弹簧13,上弹簧13的下端连接设有顶销14,顶销14呈空筒状。下模座10上安装设有下回弹组件15,且下回弹组件15与上回弹组件相对应设置。下回弹组件15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10上的两用销16,两用销16的底部设有下弹簧,下弹簧的下端与下模座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回弹组件和下回弹组件15的设置使上模座2在工作时会受到一个反向回弹力,用于助力将冲切进入到半剪型腔21内部的坯料弹出。
36.为了更好的效果,上盖板1的上端用于与冲床的上台面固定连接。下托板12的下端用于与冲床的下台面固定连接。生产时,上盖板1固定到冲床上台面,下托板12固定到冲床下台面。调整模高后,将料带7放置到下模板8上,冲床带动上模座2往下运动脱料板6压住料带7。
37.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冲切组件工序之后且位于第三冲切组件工序之前,在上模
座2与下模座10上设置半剪冲切组件。利用半剪冲切组件在产品17被第三冲切组件冲落之前,对产品17进行一次不完全冲切,使产品17和料带7还有一定的连接厚度,半剪冲头20和半剪下模的半剪型腔21腔刀口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能减少模具零件的磨损。最后再在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头的作用下彻底将产品17切落,此时,第三冲切组件的冲切冲头和第三冲切组件的型腔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达到最后冲压件具有剪切全光亮带的效果,且对刀口模具的耗费小、使模具零件的损耗降低,减少零部件的更新频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省更换零部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