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412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理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间使用的自制返修工具顶起凹陷工具,需要把零件翻转过来后用顶针从背面把凹陷顶出,非常浪费时间,如果返修大件零件,翻转存在诸多因素:1、不安全因素;2、零件可能在翻转过程中会变形等,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我们发明了钳式工具顶起工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理工具,解决了凹陷工具修理复杂且不安全的问题。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修理工具,所述修理工具由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组合而成,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中段与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中段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成钳型修理工具,所述钳型修理工具分为夹持端与把手端,所述钳型修理工具的夹持端由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的顶料端和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的压料端构成。
[0005]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的压料端为扁平状,端头设有凹字型压料面。
[0006]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压料端上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呈拱型,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料端尾部,另一端悬空与所述压料面垂直,并从所述凹字型压料面缺口处穿过所述压料面,且略微伸出所述压料面下平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的顶料端呈凹字型,端头设有顶针。
[0007]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顶针与压料端的定位装置悬空的一端对正。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修理工具不需要人工钻到零件内部进行返修,改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消除了被零件压伤刮伤的隐患,效率提升一半以上,极大提高返修效率。
[0009]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修理工具的整体结构图。
[0011]附图标记:1、定位装置2、压料面3、顶针4、销轴6、第一钳体7、第二钳体8、顶料?而9、压料纟而10、夹持纟而11、把手立而。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示出了一种修理工具的整体结构图,该修理工具为钳形,把手端11与普通钳子无区别,而钳型修理工具的夹持端10由压料端9和顶料端8构成,所述压料端9为扁平状,为了确保所述压料端9可以与需要返修的零件相贴合,所述压料端9的端头设有凹字型压料面2,而扁平状的压料面2上端设有一个富有弹性的拱形定位装置1,该定位装置1 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料端9末端,而另一端向下垂直于所述凹字型压料面2并悬空,所述定位装置1悬空端的端头位置穿过所述凹字型的空缺内并略微伸出于所述凹字型压料面2的下平面;所述顶料端8整体为凹字型,以确保可以伸入到具有边框的需要返修的零件内,所述顶料端8的端头设有顶针3,所述顶针3的位置应与所述钳型修理工具夹持端10闭合时与所述定位装置1的悬空端对正。
【主权项】
1.一种修理工具,所述修理工具由第一钳体(6)和第二钳体(7)组合而成,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6)中段与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7)中段通过销轴(4)活动连接成钳型修理工具,所述钳型修理工具分为夹持端(10)与把手端(11 ),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型修理工具的夹持端(10)由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6)的顶料端(8)和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7)的压料端(9)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7)的压料端(9)为扁平状,端头设有凹字型压料面(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端(9)上设有定位装置(1 ),所述定位装置(1)呈拱型,一端固定连接于压料端(9)尾部,另一端悬空与所述压料面(2)垂直,并从所述凹字型压料面(2)缺口处穿过所述压料面(2),且略微伸出所述压料面(2)下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具有弹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6)的顶料端(8 )呈凹字型,端头设有顶针(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修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3)与压料端(9)的定位装置(1)悬空的一端对正。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理工具,所述修理工具由第一钳体(6)和第二钳体(7)组合而成,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6)中段与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7)中段通过销轴(4)活动连接成钳型修理工具,所述钳型修理工具分为夹持端(10)与把手端(11),所述钳型修理工具的夹持端(10)由所述修理工具第一钳体(6)的顶料端(8)和所述修理工具第二钳体(7)的压料端(9)构成;使用该修理工具不需要人工钻到零件内部进行返修,改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消除了被零件压伤刮伤的隐患,效率提升一半以上,极大提高返修效率。
【IPC分类】B21D1/12
【公开号】CN105268769
【申请号】CN201510701631
【发明人】杨振才, 甘泽平, 计红虎, 罗兆义, 梁敏胜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