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679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翅片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翅片模具中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空调模具由引伸、冲孔、百叶窗、翻边、异形切、边切、导正、纵切、送料、
横切子模组成。导正子模是实现空调模具中导正的模具结构,其通常与边切子模放置在一起。目前,现有导正子模的两侧均设置固定卸料板的垫块,由于垫块的布置使导正子模的长度较长,使其无法置于两个边切子模之间,导致模具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卸料板的形状,改变垫块的安装位置,使导正子模中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的长度缩短,并可置于边切子模之间,使模具结构更为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位使用率。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包括互为上下布置的导正上模及导正下模,所述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均位于两个边切子模之间,于所述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之间设置卸料板,多个垫块沿纵向方向布置并固接于所述卸料板的四个角部;于所述导正上模上设置导正凸模,于所述导正下模安装导向套,于所述导向套内开有用于配合导正凸模的导正孔。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7]各垫块通过螺母与大模板固接;
[0008]所述卸料板为“H”形。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卸料板设计为“H”形,同时在卸料板的四个角部固接垫块,从而使导正子模中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的长度缩短,并可置于边切子模之间,使模具结构更为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位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2为图1的前视图。
[0013]其中:1、垫块;2、边切子模;3、卸料板;4、托料板;5、大模板;6、导正上模;601、导正凸模;7、导正下模;701、导向套;702、导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所述的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包括互为上下布置的导正上模6及导正下模7,导正上模6与导正下模7均位于两个边切子模2之间,于导正上模6与导正下模7之间设置卸料板3,多个垫块I沿纵向方向布置并固接于卸料板3的四个角部,各垫块I通过螺母与大模板5固接,上述卸料版3也通过定位销与大模板5定位。于导正上模6上设置导正凸模601,于导正下模7安装导向套701,于导向套701内开有用于配合导正凸模601的导正孔702。如权利要求1的本实施例的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卸料板3为“H”形,卸料板3设计为“H”形能有效防止与边切子模2干涉。
[001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17]如图1、图2所示,在卸料板3的底部还设置用于托料的托料板4,托料板4通过螺母与大模板5固接,在工作过程中待导正的材料置于导正下模7上,导正上模6向下运动使导正凸模601穿过卸料板3并伸入至导正下模7中导向套701的导正孔702内,从而实现材料的导正,导正完毕后导正上模6向上运动带动材料随动,材料在上行过程中与卸料板3接触后落下至托料板4的表面。
[0018]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上下布置的导正上模(6)及导正下模(7),所述导正上模(6)与导正下模(7)均位于两个边切子模(2)之间,于所述导正上模(6)与导正下模(7)之间设置卸料板(3),多个垫块(1)沿纵向方向布置并固接于所述卸料板(3)的四个角部;于所述导正上模(6)上设置导正凸模¢01),于所述导正下模(7)安装导向套(701),于所述导向套(701)内开有用于配合导正凸模(601)的导正孔(7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垫块(1)通过螺母与大模板(5)固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3)为“H”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正子模的安装结构,包括互为上下布置的导正上模及导正下模,所述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均位于两个边切子模之间,于所述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之间设置卸料板,多个垫块沿纵向方向布置并固接于所述卸料板的四个角部;于所述导正上模上设置导正凸模,于所述导正下模安装导向套,于所述导向套内开有用于配合导正凸模的导正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卸料板设计为“H”形,同时在卸料板的四个角部固接垫块,从而使导正子模中导正上模与导正下模的长度缩短,并可置于边切子模之间,使模具结构更为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位使用率。
【IPC分类】B21D37/12, B21D37/10
【公开号】CN205056835
【申请号】CN201520821190
【发明人】李民, 陈兆茂, 王静娴
【申请人】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