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28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业的防呆防错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以装配作业为主的产品组装过程中会有大量装配出错的机率,其结果会导致较低的产品合格率和较高的制造成本。只有根据实际状况分别使用相应防错技术,则可能避免加工中出现的装配缺陷、产品设计中非工艺化考虑不周的设计缺陷等造成更大不良和浪费。特别在汽车钣金零部件焊接总成生产过程中,每个分总成涉及到许多的片件组合,大部分片件上都有焊接螺母、螺栓、各种支架等。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操作者长时间重复性的动作,难免会出现漏装、漏焊、装错、装反等,最终导致产品的不良或者报废。为了避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疏漏,进而衍生了在焊接夹具上增加防呆防错装置来规避人为因造成的差错O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原有的行程开关防错系统到现在大量采用的接近传感器,甚至激光检测系统等,对防错防漏等质量缺陷做出了大量的保证。然而在零部件的搭接层次的防错问题上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旦零部件搭接顺序装错,产品基本就报废,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包括零件一、零件二、零件三、夹具,传感器一位于零件一安装位置的下方,传感器二位于零件二安装位置的下方,顶杆也位于零件二安装位置的下方且与零件二形成配合。
[0006]所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分别与PLC连接,PLC与顶杆和夹具连接并分别对其进行控制。
[0007]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以往传统的防错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发明,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该防错装置对成本基本没有影响,部件易于采购和加工;有效的防止了零件搭接顺序装错而导致的产品报废损失,填补了部件之间搭接关系出错防范的空白,稳定可靠的检测方式值得全面推广。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9]附图标记说明:传感器一I,传感器二2,顶杆3,零件一4,零件二5,零件三6。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 ]实施例:如图1,第一顺序零件为零件一4,第二顺序零件为零件二5,第三顺序零件为零件三6。其中感器一 I位于零件一 4安装位置的下方,传感器二 2位于零件二 5安装位置的下方,顶杆3也位于零件二 5安装位置的下方且与零件二 5形成配合。传感器用于检测零件有无,顶杆设置在第二顺序零件位置,防止第二顺序零件在第一顺序零件未装时误装。如果没有防顺序出错的装置,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就是第二顺序零件人为的操作成第一顺序零件,更甚至第一顺序零件装到第三顺序零件位置。
[0012]当夹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顶杆3处于顶升状态;当第一顺序零件装入夹具定位位置后,传感器一 I检测到有件,给信号到PLC,此时PLC控制顶杆3回落,方可装入第二顺序零件。如若第一顺序零件未被检测到,顶杆3不回落,同时夹具不夹紧;第二顺序零件装入正常定位位置,传感器二2检测到有件,继而进行下一步动作,否则夹具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反之,直接先装第二顺序零件时,顶杆3处于顶升状态,零件无法正常的装入定位机构,同时传感器检测不到零件,夹具无法进行下一步动作。进而达到了对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防范目的。
[0013]该防错系统目前应用在长安福特产品锐界/金牛座前纵梁延长件总成和尾裙板总成上,在自动运行情况下均无一例失效。
[001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包括零件一 (4)、零件二 (5)、零件三(6)、夹具,其特征是:传感器一(I)位于零件一 (4)安装位置的下方,传感器二 (2)位于零件二 (5)安装位置的下方,顶杆(3)也位于零件二 (5)安装位置的下方且与零件二 (5)形成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一(I)、传感器二 (2)分别与PLC连接,PLC与顶杆(3)和夹具连接并分别对其进行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零件搭接层次出错的机构,包括零件一、零件二、零件三、夹具,传感器一位于零件一安装位置的下方,传感器二位于零件二安装位置的下方,顶杆也位于零件二安装位置的下方且与零件二形成配合。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以往传统的防错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发明,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该防错装置对成本基本没有影响,部件易于采购和加工;有效的防止了零件搭接顺序装错而导致的产品报废损失,填补了部件之间搭接关系出错防范的空白,稳定可靠的检测方式值得全面推广。
【IPC分类】B23K37/04
【公开号】CN205254421
【申请号】CN201521105940
【发明人】刘乾高
【申请人】杭州宝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