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968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所述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所述下料装置(14)平行布置,所述上料装置(1)设置于弯管装置(12)和压管装置(13)的侧方,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物料分离料斗(2)、送料气夹(3),所述弯管装置(12)与所述压管装置(13)之间安装有水平推送机械手(4)和翻转落模机械手(5),所述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之间安装有挑动卸料机械手(11)。该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联动机制使各部件有序运动使得机器的油温趋于恒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专利说明】
_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的生产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弯管压管联动机构主要用于钢管等材料的弯曲,在锅炉、桥梁、船舶、家倶、装潢等方面的管道铺设及修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即将一根直管道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其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弯曲度的弯管。在现有技术中,管道的弯管工作一般由工人手工操作,加工一个弯管需要进行反复操作,浪费大量人力,增加了弯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因为工人手工操作,不能确保避免弯管过程中可能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因此存在弯管操作隐患;而且由于是手工操作,弯管的成品精度也相对较差,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低。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弯管成型后再放入油压机压型,一般是单机人工操作,先手工上料弯管,然后卸料拿到油压机上压型,再下料,这样上下料安全性差,劳动强度大,人力资源利用率低。
[000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弯管压管联动机构技术上仍存在缺陷,有的是不能较好地将直管分离,出现夹具一次夹住多管的情况,或者夹具的直管分离效果不好,也有的不能准确地识别焊痕,导致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弯管过程中管子破裂。
[0004]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020585U,申请公布日期2016年2月10日,名称为《半自动弯管机》的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中,公开的半自动弯管机包括工作台、折弯模、锁紧组件、旋转折弯组件、旋转组件、控制旋转台工作的动力组件和行程限位组件,将工件插入折弯模的直段,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同时工件待折弯部分也置于旋转折弯组件的第二锁紧块上的凹陷内,启动动力组件,带动旋转折弯组件使旋转折弯组件带动工件沿着折弯槽成型,启动气缸上的顶柱触碰到行程限位组件上的限位柱,第一个折弯动作完成,然后通过扳手调整滑条的位置,便于下一步折弯动作,以此类推,实现所需要的折弯形状。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实现对管状物的折弯动作,也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但是该装置是半自动型的,机构相对比较复杂,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效率还是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管材生产中设备复杂、成本高、耗能高、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联动机制,改进了焊痕检测设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
[0006]—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所述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所述下料装置(14)平行布置,所述上料装置
(I)设置于弯管装置(12)和压管装置(13)的侧方,所述上料装置(I)包括物料分离料斗(2)、送料气夹(3),所述弯管装置(12)与所述压管装置(13)之间安装有水平推送机械手(4)和翻转落模机械手(5),所述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之间安装有挑动卸料机械手(11)。
[0007]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分离料斗(2)的物料出口安装有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所述送料气夹(3)的滑轨(7)。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气夹(3)安装在一气夹升降气缸(8)的推杆上,所述气夹升降气缸(8 )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7 )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包括钢管限位座(9),所述钢管限位座(9)两端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头(10)。
[0010]进一步地,所述压管装置(13)上开设有与所述挑动卸料机械手(11)匹配的凹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连接有竖直升降气缸和水平推送气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翻转落模机械手(5)和挑动卸料机械手(11)前端均开设有圆凹槽。
[0013]该实用新型采用了双激光传感头进行焊痕检测,可靠性高,采用联动机制使各结构紧密衔接,各部件连续有序运动,从而使得机器的油温趋于恒定,使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实现全自动快速工作,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
[0014]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中上料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解决管材生产中设备复杂、成本高、耗能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使生产工序简化、高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
[0018]—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所述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所述下料装置14平行布置,所述上料装置I设置于弯管装置12和压管装置13的侧方,所述上料装置I包括物料分离料斗2)、送料气夹3,所述物料分离料斗2的物料出口安装有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所述送料气夹3的滑轨7,所述送料气夹3安装在一气夹升降气缸8的推杆上,所述气夹升降气缸8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7上,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包括钢管限位座9,所述钢管限位座9两端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头10,所述弯管装置12与所述压管装置13之间安装有水平推送机械手4和翻转落模机械手5,所述压管装置13上开设有与所述挑动卸料机械手11匹配的凹槽,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连接有竖直升降气缸和水平推送气缸,所述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之间安装有挑动卸料机械手11,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翻转落模机械手5和挑动卸料机械手11前端均开设有圆凹槽。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管材从物料分离料斗落入焊痕位置检测装置上的钢管限位座,激光传感头对管材进行检测以确定焊痕的位置,焊痕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完毕后,送料气夹在气夹升降气缸的作用下下降夹起管材,上升回到原位后沿滑轨向水平推送机械手方向移动,将管材移动至水平推送机械手的圆凹槽正上方,然后送料气夹下降把管材放置于圆凹槽上,水平推送机械手在水平推送气缸的作用下将管材推送至弯管装置上,管材弯曲成形,水平推送机械手在竖直升降气缸的作用下上升使管材落入其圆凹槽上,水平推送机械手回到原来的位置,同时也把管材放置于翻转落模机械手的圆凹槽上,管材经翻转一次后向压管装置方向移动,在压管装置上落模,由于压管装置上开设有与挑动卸料机械手匹配的凹槽,管材可落入了挑动卸料机械手的圆凹槽上,压管成形后挑动卸料机械手挑动管材后卸料,经下料装置下料。
[0020]通过上面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这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采用了两个光纤头传感器进行焊痕检测,可靠性高,运用联动机制使各结构紧密衔接,各部件连续有序运动,从而使得机器的油温趋于恒定,使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实现全自动快速工作,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002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12)、压管装置(13)和所述下料装置(14)平行布置,所述上料装置(I)设置于弯管装置(12)和压管装置(13)的侧方,所述上料装置(I)包括物料分离料斗(2)、送料气夹(3),所述弯管装置(12)与所述压管装置(13)之间安装有水平推送机械手(4)和翻转落模机械手(5),所述压管装置(13)和下料装置(14)之间安装有挑动卸料机械手(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离料斗(2)的物料出口安装有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所述送料气夹(3)的滑轨(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气夹(3)安装在一气夹升降气缸(8)的推杆上,所述气夹升降气缸(8)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7)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痕位置检测装置(6)包括钢管限位座(9),所述钢管限位座(9)两端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头(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管装置(13)上开设有与所述挑动卸料机械手(11)匹配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连接有竖直升降气缸和水平推送气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压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推送机械手(4)、翻转落模机械手(5 )和挑动卸料机械手(11)前端均开设有圆凹槽。
【文档编号】B21C51/00GK205660015SQ20162019457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黄珅, 戴新家
【申请人】广州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武汉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广州自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