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12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盘,特别是涉及一种藉由螺栓结构的改良,而增加旋转稳定度的研磨盘。
背景技术
为使物品或任一平面的表面呈现平整,业者利用一研磨机具驱动一具有研磨片的研磨盘,并藉由高速转动此研磨盘而将表面的凸处磨平,达到抛光的目的。
现有习知的研磨盘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66984号所揭露的研磨盘,该研磨盘由一顶盘片、一缓冲体及一底盘片所组成,其中顶盘片由上固定板、一顶板、一栓件及一下固定板所组成,而该栓件顶端凸出上固定板,栓件底端设有铆接端穿入并凸出下固定板,且将栓件铆接端铆合于下固定板上,使栓件与上下固定板及顶板结为一体;另该顶盘片底侧有一海绵材质的缓冲体,而缓冲体在顶盘片的另一侧设有一底盘片。此实用新型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栓件仅藉由自身结合端与顶板卡合后再以铆接端铆合于下定位板来固定整体研磨盘,然而栓件的固定情形并不佳,在高速转动之下,经过数次的使用很容易就会有脱落的情形,再加上其缓冲体为较脆弱的海绵材质,只要内部元件一松脱,就会使得缓冲体破裂。
另,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32252号揭露了一种研磨盘结构,其基本结构与上述的研磨盘相似,该研磨盘是由一顶板、一缓冲板及一研磨片所组成,而此顶板包括上、下定位板以及一基板,虽此实用新型针对下定位板以及缓冲板的结构设计作一改良,而使得研磨盘整体的结合情形较佳,但上方的顶板仍仅藉由栓件由下而上穿透固定,再将栓件烧焊固定于下定位板,然而此举并无法彻底解决在先存在的问题。
上述的各式栓件结构均无法使上方顶盘片良好固定,由于本身的固定采用二次加工的动作,以及栓件本身无法与顶板完全契合而提供一垂直的准确度,不但内部元件易脱落,且因为元件非垂直固定,因此就会使得整体重心不平衡,而研磨盘在使用之时的旋转稳定度不够,容易造成偏摆,其中的元件也易因此磨损,而使用者也会在使用之时容易有手麻的感觉。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研磨盘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实际实施上的些许缺失,而亟待加以进一步再行突破改进。为了解决研磨盘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研磨盘存在的缺陷,为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发挥更佳的功效,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研磨盘,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研磨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研磨盘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研磨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螺栓结构的改良而可以降低研磨盘因元件的结合不够紧密,以及整体重量的不平衡而造成偏摆的现象,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研磨盘,该研磨盘1由一顶盘片10、一缓冲板20以及一研磨片30所构成;其中该顶盘片10为数个铆接元件11a、11b、一上定位板12、一顶板13、一螺栓14、一下定位板15以及一螺帽16所组成;该螺栓14具有一上螺纹段140、一卡合部141、一固定部142以及一下螺纹段143,而该卡合部141与该顶板13卡合,该固定部142为一多角形结构并与该下定位板15卡合,再以该螺帽16栓合,而可固定该顶盘片10;且该上螺纹段140、该卡合部141以及该固定部142的外径大小不同,而使该螺栓14不易脱落,牢固于该上定位板12、该顶板13以及该下定位板1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顶板13上有一中央孔130,该中央孔130与螺栓14的卡合部141的大小以及形状相符。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下定位板15上有一固定孔150,该固定孔150与螺栓14的固定部142的大小以及形状相符。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螺栓14的固定部142为四角形。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螺栓14的固定部142的侧面与卡合部141垂直。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缓冲板20为聚胺酯发泡所制成。
前述的研磨盘,其中所述的缓冲板20为橡胶发泡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研磨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新型的研磨盘1主要利用顶板13以及卡合部141的卡合以提供整体水平度,再配合螺栓14的多角形固定部142以及下定位板15的多角形固定孔150的组合,而提供整体的垂直度,如此研磨盘1的平衡度佳;另外藉由螺栓14的上螺纹段140、卡合部141以及固定部142的外径大小不同的设计,螺栓14本身不易松脱,且可良好固定整个项盘片10结构,因此,内部元件不易损坏,而可达到降低研磨盘1偏摆的目的,使得被研磨物的表面也可十分平整,且降低使用者因研磨盘1的不稳定旋转而造成手部酸麻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研磨盘,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研磨盘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的实施例构造。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实施例中螺栓的构造。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的实施例的侧面结构。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的实施例组合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研磨盘实施例装置在研磨机具上的示意图。
1研磨盘10顶盘片11a、11b铆接元件 12上定位板120中央孔 121结合孔13顶板 130中央孔131穿孔132结合孔14螺栓 140上螺纹段141卡合部 142固定部1421断面 143下螺纹段15下定位板 150固定孔151结合孔 16螺帽20缓冲板 200排尘孔
201第一凹部 202第二凹部30研磨片300通孔40研磨机具 50抽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研磨盘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揭露了本新型所提出的圆盘状研磨盘1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一顶盘片10、一缓冲板20以及一研磨片30。
其中顶盘片10包括有数个铆接元件11a和11b、一上定位板12、一顶板13、一螺栓14、一下定位板15以及一螺帽16。接着,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螺栓14的构造由一上螺纹段140、一卡合部141、一固定部142以及一下螺纹段143所组成;首先,螺栓14的卡合部141与顶板13中央的中央孔130互相卡合,而卡合部141的厚度要与顶板13的厚度相等,另外,卡合部141要与中央孔130的大小及形状相符合,而本实施例对于顶板13以及卡合部141本身的水平度均严格要求,因此当两者卡合后,藉由卡合部141与中央孔130大小的精密组合,则可提供水平的准确度,也藉此提供同轴的各元件一垂直方向的位置配置。
又,螺栓14的固定部142为多角形,其大小及形状与下定位板15中央的多角形固定孔150相符合,下定位板15藉由此设计与螺栓14卡合后,下方再以一螺帽16栓合于螺栓14的下螺纹段143;而固定部142的各个断面1421与卡合部141呈现垂直的角度,此垂直断面1421的设计配合下定位板15的多角形固定孔150则可提供顶盘片10垂直的准确度。
此较佳实施例以此多角形的固定结构,再配合上方的卡合部141设计,提供了顶盘片10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确实固定情形,整体研磨盘1的重心可以藉此维持,且旋转稳定性随之增加,旋转时不易偏摆,另外,此固定结构非习知的烧焊等二次加工,而是藉由元件之间以相符的大小尺寸配合来加以卡合,可增加其固定的能力,因此不易出现习知的元件脱落的情形。另外,在此实施例中此多角形为四角形,但只要是多角形的卡合设计应皆可应用于此实用新型之上。
接着,上定位板12的中央孔120再套合于螺栓14的上螺纹段140,此上螺纹段140为供研磨机具40螺锁之处。而上定位板12的上方再由数个铆接元件11a由上而下穿过上定位板12的数个结合孔121、顶板13的数个结合孔132以及下定位板15的数个结合孔151,并以数个铆接元件11b铆合于下定位板15的下方,如此螺栓14配合铆接元件11a、11b的固定方式能确保整个顶盘片10的稳定组合。
此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藉由螺栓14的上螺纹段140、卡合部141以及固定部142三者的外径大小不同的设计,使得螺栓14可牢牢固定于上定位板12、顶板13以及下定位板15之间,即使下方栓合的螺帽16在旋转过程中不慎松脱,螺栓14也不会脱落,如此可避免习知技艺中的螺栓在单一外径的设计下,在下方栓合的螺帽脱落后,整个螺栓就随之松脱的窘境。
缓冲板20为软质的盘状体,该缓冲板20是依顶板13的形状而发泡成形,并完全结合于顶板13与下定位板15结合之侧,因此相对于铆接元件11a、11b铆合处有数个第一凹部201,而相对于螺栓14与螺帽16栓合处有一第二凹部202。
现有习知的缓冲板的材质多为聚胺酯(polyurethane;PU)所发泡制成,因为PU发泡材质较轻,所以业者想要以此来降低研磨盘的偏摆情形,但由PU所发泡的产品的气泡大小不均,进而造成产品整体重量的不平衡,因而使得在使用研磨盘之时也易造成偏摆的情形;另外,由于PU材质脆弱且韧性不够,且由于其本身为环保材质,因此在碰触到墙壁或其他硬质材质时容易损坏,因而造成使用成本增加。本实施例以橡胶发泡来作为缓冲板20的材质,由于橡胶发泡的成品不但气泡均匀,且其韧性高,使得研磨盘1的整体重量平衡,不易偏摆,且不易因碰撞硬质材质而损坏。
缓冲板20的下方尚有一研磨片30,其藉由粘贴的方式与缓冲板20结合,并提供研磨物品表面的功能。整个研磨盘1组合完成的结构请参阅图4所示。
另外,我们还可在顶板13、缓冲板20以及研磨片30上设置有数个相通的穿孔131、排尘孔200以及通孔300,此相通的数个孔是用于以研磨机具40装上研磨盘1来进行研磨动作时,必会产生许多细小的粉尘,因此可藉此配合研磨机具40上加装抽气装置50的设计,请参阅图6所示,而使得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粉尘得以自这些相通的孔排除。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也可不设置这些相通的孔,请参阅图5所示。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研磨盘1主要利用顶板13以及卡合部141的卡合以提供整体水平度,再配合螺栓14的多角形固定部142以及下定位板15的多角形固定孔150的组合,而提供整体的垂直度,如此研磨盘1的平衡度佳;另外藉由螺栓14的上螺纹段140、卡合部141以及固定部142的外径大小不同的设计,螺栓14本身不易松脱,且可良好固定整个顶盘片10结构,因此,内部元件不易损坏,而可达到降低研磨盘1偏摆的功效,使得被研磨物的表面也可十分平整,且降低使用者因研磨盘1的不稳定旋转而造成手部酸麻的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研磨盘,该研磨盘(1)由一顶盘片(10)、一缓冲板(20)以及一研磨片(30)所构成;其中该顶盘片(10)为数个铆接元件(11a、11b)、一上定位板(12)、一顶板(13)、一螺栓(14)、一下定位板(15)以及一螺帽(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螺栓(14)具有一上螺纹段(140)、一卡合部(141)、一固定部(142)以及一下螺纹段(143),而该卡合部(141)与该顶板(13)卡合,该固定部(142)为一多角形结构并与该下定位板(15)卡合,再以该螺帽(16)栓合,而可固定该顶盘片(10);且该上螺纹段(140)、该卡合部(141)以及该固定部(142)的外径大小不同,而使该螺栓(14)不易脱落,牢固于该上定位板(12)、该顶板(13)以及该下定位板(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顶板(13)上设有一中央孔(130),该中央孔(130)与螺栓(14)的卡合部(141)的大小以及形状相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下定位板(15)上有一固定孔(150),该固定孔(150)与螺栓(14)的该固定部(142)的大小以及形状相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螺栓(14)的固定部(142)为四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螺栓(14)的固定部(142)的侧面与卡合部(141)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缓冲板(20)为聚胺酯发泡所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盘(1),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缓冲板(20)为橡胶发泡所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研磨盘,其包括一顶盘片、一缓冲板以及一研磨片;其中顶盘片包括数个铆接元件、一上定位板、一顶板、一螺栓、一下定位板以及一螺帽;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螺栓结构的手段,首先藉由螺栓本身的卡合部与顶板的中央孔卡合以供水平的准确度,再藉由螺栓下方一多角形固定部与下定位板相对的多角形固定孔卡合以供垂直的准确度,藉此提供一种固定良好且旋转稳定度佳的研磨盘;另外再配合螺栓的上螺纹段、卡合部以及固定部外径大小不同的设计,使螺栓不易松脱,具有内部元件不易磨损与使用者不因研磨盘的不稳定旋转而造成手部酸麻的优点。
文档编号B24B37/11GK2770872SQ2005200010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0日
发明者张中河 申请人:张中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