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网纹珩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777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台网纹珩磨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 机缸体缸孔和缸套平台网纹精度恢复的平台网纹珩磨头。
背景技术
平台珩磨是恢复发动机缸体缸孔和缸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形成 平台网纹的重要加工技术。平台网纹的产生有利于改善缸孔和缸套表面的润滑效果,显 著减少缸孔表面的磨损,实际应用表明,与普通珩磨的发动机相比,平台珩磨后的发动机 润滑油消耗降低了 50% 83%,磨合期缩短了 33% 50%,扭矩提高了 5%,寿命提高了 10% 20%,并可有效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拉缸现象。平台珩磨通常包括粗珩和精珩 两个阶段,但随着缸体加工精度和性能的日益提高,仅仅依靠粗珩和精珩难以得到理想的 平台网纹,需要增加刷珩来消除精珩过程中产生的片盖现象,扫除网纹中存在的微小颗粒, 使平台网纹的微观形貌更加合理。目前,没有一种珩磨头能够同时满足粗珩、精珩和刷珩的 需要,在粗珩、精珩和刷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更换一到两次珩磨头,有时甚至需要更换珩 磨机床,严重影响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无法满足高精度平台网纹的需要。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2010年6月2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缸体平台 网纹珩磨工具(专利号为ZL200920128545. 5),提到一种可以将粗珩油石和精珩油石集中 在一起的珩磨头,避免了由粗珩磨向精珩磨转换的过程中更换珩磨头,但使用该珩磨工具 无法进行刷珩,难以满足高精度平台网纹珩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台网纹珩磨头,能够将粗珩油石、精 珩油石和刷珩油石集中在一个珩磨头上,无需在粗珩、精珩和刷珩转换的过程中更换珩磨 头或珩磨机床,有效提高平台网纹的质量和加工效率,能够满足高精度平台网纹珩磨的需要。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上端盖、下端盖、油石压紧弹簧、 支架、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刷珩油石、内轴和外轴,其中外轴套接于内轴上,内轴设置在支 架的中心孔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均勻交叉设置在支架的圆周均布的卡槽上, 油石压紧弹簧分别设置在上端盖和下端盖径向均勻分布的卡槽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 刷珩油石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卡槽中并与油石压紧弹簧连接,上端盖 和下端盖固定在支架的两端。所述的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的下端均分别设有两个倾斜角度相同的斜 块,其中粗珩油石和精珩油石下端斜块的倾斜方向一致并与刷珩油石下端斜块的倾斜方 向相反。所述的外轴圆周上均勻设有两排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刷珩油石涨紧斜块和若干条 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其中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和刷珩油石涨紧斜块设置在支架的卡槽中,并分别与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相连。所述的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和刷珩油石涨紧斜块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分别与精珩油 石和刷珩油石下端的斜块相同,相邻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刷珩油石涨紧斜块和粗珩油石涨 紧斜块卡槽之间沿外轴圆周方向的夹角相同。所述的内轴圆周上均勻对称设有两排粗珩油石涨紧斜块,粗珩油石涨紧斜块设置 在外轴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和支架卡槽中,并与粗珩油石相连。所述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的倾斜角度和方向与粗珩油石下端的斜块相同。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首先将该新型平台网纹珩磨头放止在待加工的缸孔或缸套 内,再向下移动内轴,粗珩油石将在内轴上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的推动下均勻张开,实现粗 珩油石的进给运动,粗珩加工结束后,向上移动内轴,粗珩油石将在油石压紧弹簧的张力下 缩回。然后向下移动外轴,精珩油石将在外轴上的精珩油石涨紧斜块的推动下均勻张开,实 现精珩油石的进给运动,精珩加工结束后,缓慢向上移动外轴,精珩油石将在油石压紧弹簧 的张力下缩回,继续向上移动外轴,刷珩油石将在外轴上的刷珩油石涨紧斜块的推动下均 勻张开,实现刷珩油石的进给运动,刷珩结束后,向下移动外轴,刷珩油石将在油石压紧弹 簧的张力下缩回,珩磨头将恢复到初始状态,平台珩磨过程结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将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集中在一个珩磨头上,避免在平台珩 磨过程中频繁的更换珩磨油石或珩磨头,防止珩磨头在反复定位过程中的存在的误差,提 高了平台珩磨的质量和效率。2、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平台珩磨,而且可以单独进行粗珩、精珩或者刷珩,从而适 应不同珩磨加工的需要,通用性强。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端盖14、下端盖2、端盖螺钉1、油石压紧弹 簧3、支架4、粗珩油石5、精珩油石6、刷珩油石7、内轴9、外轴13,其中外轴13套在内轴 9上,内轴9设置在支架4的中心孔中,粗珩油石5、精珩油石6和刷珩油石7均勻交叉设置 在支架4的圆周均布的12个卡槽内,4个粗珩油石5、4个精珩油石6和4个刷珩油石7分 别成十字对称设置,相邻粗珩油石5、精珩油石6和刷珩油石7之间的夹角均为30°,油石 压紧弹簧3分别设置在上端盖14和下端盖2的圆周均布的12个卡槽中,粗珩油石5、精珩 油石6和刷珩油石7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上端盖14和下端盖2的卡槽中,并与油石压紧 弹簧3连接,上端盖14和下端盖2通过螺钉1固定在支架4的两端。所述的粗珩油石5、精珩油石6和刷珩油石7的下端均有两个倾斜角度为45°的斜块,粗珩油石5和精珩油石6下端斜块的倾斜方向一致,与刷珩油石7下端斜块的倾斜方 向相反。所述的外轴13圆周上均勻对称分布了两排精珩油石涨紧斜块11、刷珩油石涨紧 斜块12和4条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10,精珩油石涨紧斜块11和刷珩油石涨紧斜块12的 倾斜角度为45°,倾斜方向分别与精珩油石6和刷珩油石7下端的斜块相同,相邻精珩油石 涨紧斜块11、刷珩油石涨紧斜块12和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10之间沿外轴圆周方向的夹 角为30°,精珩油石涨紧斜块11和刷珩油石涨紧斜块12设置在支架4的卡槽中,并分别与 精珩油石6和刷珩油石7相连。所述的内轴9圆周上十字交叉对称分布了两排粗珩油石涨紧斜块8,粗珩油石涨 紧斜块8的倾斜角度为45°,倾斜方向与粗珩油石5下端的斜块相同,粗珩油石涨紧斜块8 设置在外轴13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10和支架4的卡槽中,并与粗珩油石5相连。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该新型平台网纹珩磨头放止在待加工的缸孔或缸套 内,再向下移动内轴9,粗珩油石5将在内轴9上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8的推动下均勻张开, 实现粗珩油石5的进给运动,粗珩加工结束后,向上移动内轴9,粗珩油石5将在油石压紧弹 簧3的张力下缩回。然后向下移动外轴13,精珩油石6将在外轴13上的精珩油石涨紧斜 块11的推动下均勻张开,实现精珩油石6的进给运动,精珩加工结束后,缓慢向上移动外轴 13,精珩油石6将在油石压紧弹簧3的张力下缩回,继续向上移动外轴13,刷珩油石7将在 外轴13上的刷珩油石涨紧斜块12的推动下均勻张开,实现刷珩油石7的进给运动,刷珩结 束后,向下移动外轴13,刷珩油石7将在油石压紧弹簧的张力下缩回,珩磨头将恢复到初始 状态,平台珩磨过程结束。
权利要求
1.一种平台网纹珩磨头,包括上端盖、下端盖、油石压紧弹簧、支架、粗珩油石、精珩 油石、刷珩油石、内轴和外轴,其特征在于外轴套接于内轴上,内轴设置在支架的中心孔 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均勻交叉设置在支架的圆周均布的卡槽上,油石压紧弹 簧分别设置在上端盖和下端盖径向均勻分布的卡槽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的 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卡槽中并与油石压紧弹簧连接,上端盖和下端盖固 定在支架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 珩油石的下端均分别设有两个倾斜角度相同的斜块,其中粗珩油石和精珩油石下端斜块 的倾斜方向一致并与刷珩油石下端斜块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轴圆周上均勻设 有两排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刷珩油石涨紧斜块和若干条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其中精珩 油石涨紧斜块和刷珩油石涨紧斜块设置在支架的卡槽中,并分别与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相 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精珩油石涨紧斜块和刷 珩油石涨紧斜块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分别与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下端的斜块相同,相邻精珩 油石涨紧斜块、刷珩油石涨紧斜块和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之间沿外轴圆周方向的夹角相 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轴圆周上均勻对称 设有两排粗珩油石涨紧斜块,粗珩油石涨紧斜块设置在外轴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卡槽和支 架卡槽中,并与粗珩油石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粗珩油石涨紧斜块的倾 斜角度和方向与粗珩油石下端的斜块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的平台网纹珩磨头,包括上端盖、下端盖、油石压紧弹簧、支架、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刷珩油石、内轴和外轴,外轴套接于内轴上,内轴设置在支架的中心孔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均匀交叉设置在支架的圆周均布的卡槽上,油石压紧弹簧分别设置在上端盖和下端盖径向均匀分布的卡槽中,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在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卡槽中并与油石压紧弹簧连接,上端盖和下端盖固定在支架的两端。本发明能够将粗珩油石、精珩油石和刷珩油石集中在一个珩磨头上,无需在粗珩、精珩和刷珩转换的过程中更换珩磨头或珩磨机床,有效提高平台网纹的加工质量和效率,满足高精度平台网纹珩磨的需要。
文档编号B24B33/08GK102091998SQ2010105812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朱明宇, 苏皓, 陈铭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