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以及使用方法。特征是:将转炉出钢口位置设计在转炉炉底,通过在出钢口内填入高镁质填充料,并利用出钢开闭机构托住填充料,避免吹炼过程钢液流出。吹炼结束后,将钢包移动至指定位置,打开出钢开闭机构,填充料由于失去开闭机构的托举作用,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填充料破裂,钢水流入钢包内,通过耳轴驱动转炉角度控制转炉内液面高度,避免钢渣混出,当转炉角度为23°时,停止驱动,待钢包中钢水重量达到要求时,将转炉驱动至-15°,在出钢口内填入高镁质填充料,并将出钢开闭机构复位,转炉即可冶炼下一炉钢种。本发明可大幅减少转炉出钢下渣量,减少钢中夹杂物生成数量,提高钢液洁净度,并能降低操作工操作难度,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专利说明】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转炉冶炼出钢领域,涉及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钢水洁净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转炉出钢时钢水中的氧、出钢时的下渣量是钢中氧化物夹杂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出钢时的下渣量,目前转炉出钢时采取的措施是出钢前戴挡渣帽,出钢末期加挡渣球或挡渣塞。采取这些措施后,转炉出钢下渣量相对未挡渣出钢有明显下降,但在摇炉出钢过程中,由于摇炉角度大,经常出现挡渣帽烧结不严实而滑落的现象,摇炉出钢过程中在钢水出来前已大量下渣,且由于摇炉角度大(O~100° ),要求钢包车与转炉精密配合,操作工操作难度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少转炉出钢下渣量,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以提高钢水洁净度,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装置提供了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传统转炉出钢口在炉帽部位,该装置将转炉出钢口设计在转炉炉底,打开出钢口后可直接出钢,出钢时摇炉角度小(-15°~23° ),操作难度小,因此,该装置可显著减少转炉出钢下渣量,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包括出钢开闭机构1、出钢口 2、耳轴3、钢包4、钢包车5,转炉吹炼结束准备出钢时,利用出钢开闭机构I打开转炉炉底的出钢口 2,钢水可自动流入钢包车5上的钢包4内,并通过耳轴3驱动转炉,使钢水全部通过出钢口 2流入钢包4内,通过钢包车5的移动来配合出钢口 2位置的移动,出钢完毕后出钢开闭机构I复位。
[0005]本发明在转炉炉体附近安装出钢开闭机构1,并将出钢口 2设计在转炉炉底。出钢口 2内填入填充料避免冶炼过程中钢液流出,出钢口 2内填充料通过出钢开闭机构I托举,控制是否出钢。
[0006]出钢开闭机构可以采用机械制动,也可以采用是人工手动。
[0007]本发明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转炉出钢口位置设计在炉底,打开出钢开闭机构,钢水可直接由炉内流向钢包内,避免了传统转炉出钢时需摇炉至一定角度,摇炉过程中可能下渣至钢包内的情况,且相对传统转炉该装置摇炉角度小(-15°~23° ),摇炉动作简单,无需专业培训,简化了操作技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转炉偏心炉底装置整体结构图;
[0009]图2是本发明转炉偏心炉底装置摇炉23°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发明转炉偏心炉底装置摇炉-15°示意图;[0011]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
[0012]如下图1所示本发明偏心炉底装置基本示意图。转炉吹炼结束准备出钢时,将钢包车(5)上的钢包(4)移动至出钢口(2)下方,打开出钢开闭机构(1),由于钢水静压力的作用,出钢口( 2)内的填充料破裂,钢水由炉内流入钢包(4)中,随着炉内钢水的减少,通过传动机构耳轴(3)驱动转炉至一定角度(23° ),使炉内钢水全部流动至出钢口(2)上方,当钢包(4)内的钢水量达到正常容量时,通过耳轴(3)驱动转炉至一定角度(-15° ),钢液即停止流出,在出钢口(2)内填入适量填充料,并将出钢开闭机构(5)复位,转炉即可进行下一炉冶炼。由于该装置将出钢口(2)设计在转炉炉底,开始出钢时不会有炉渣流入钢包(4)内,出钢结束时可采用留钢操作,同样避免了下渣。因此,该装置大幅降低了下渣量,并可做到 “零下渣”,而钢包中的转炉渣是钢中夹杂物的重要来源,减少下渣量意味着夹杂物生成量的减少,钢液洁净度也将大幅提高,同时,该装置操作步骤简单,简化了转炉出钢过程,降低了操作 技能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钢开闭机构(I)、出钢口(2)、耳轴(3)、钢包(4)、钢包车(5),转炉吹炼结束准备出钢时,利用出钢开闭机构(I)打开设置在转炉炉底的出钢口(2),钢水可自动流入钢包车(5)上的钢包(4)内,并通过耳轴(3)驱动转炉,使钢水全部流动至出钢口上方,通过钢包车(5)的移动来配合出钢口(2)位置的移动,出钢完毕后出钢开闭机构(I)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炉炉体附近安装出钢开闭机构(1),并将出钢口(2)设计在转炉炉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出钢口(2)内填入填充料避免冶炼过程中钢液流出,出钢口(2)内填充料通过出钢开闭机构(I)托举,控制是否出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转炉偏心炉底出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出钢开闭机构采用机械制动,或采用是人工手动。
【文档编号】C21C5/42GK103834762SQ20141008099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包燕平, 李翔, 王敏, 林路, 王林珠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