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施工性的底吹插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269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提升施工性的底吹插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融液用气体吹入插塞。具体涉及用于向转炉等的金属熔融液中吹入气体的底吹插塞,该底吹插塞组装在转炉等的底壁上。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转炉中,为了促进精炼或者搅拌熔融钢等,通过埋入在转炉底部的底吹插塞来吹入气体。

转炉底部的概略结构如图4的纵剖视图所示。10为炉底部分的铁皮,20为气体吹入用风口。在炉底部分的铁皮10的上方铺有永久砖9,在该永久砖9的上方层叠有工作砖5。并且,如图4所示,上述工作砖5存在如下两种情况,即通过下层砖5b、上层砖5a而形成两层衬的情况,以及使用具有上下双层的层厚度的长条砖而形成一层衬的情况。图中,6为用于形成风口的长条一体化砖,7为炉身部,8为出钢口(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0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转炉的耐火砖暴露于高温熔融液中会被腐蚀,因此需要定期重新铺设。在重新铺设转炉的耐火砖时,从铁皮的规定位置沿纵向以及横向铺设砖,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以规定位置为中心同轴状地铺设砖。

底吹插塞也根据耐火砖的铺设顺序而被组装在设置于铁皮上的、用于使底吹插塞的气体供给管穿过的位置附近。

因铺装耐火砖时产生的误差,有时会发生底吹插塞的气体供给管未插入到铁皮的气体供给管用孔中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在使用内插式底吹插塞的情况下,当对多根插塞进行施工时,由于风口的铁皮的孔较小(参考图4),会产生底吹插塞的气体供给管未插入到铁皮的孔中的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更换耐火砖的作业,或者进行削去耐火砖的一部分以调整底吹插塞的位置的作业。然而,这种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会产生转炉的修补时间延长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吹插塞,其能够容易地组装在转炉等的炉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底吹插塞设置在转炉等的炉底耐火物中,并具有用于喷出气体的插塞本体以及用于向该插塞本体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给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自由弯曲管。

由于气体供给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自由弯曲管,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气体供给管插通到用于插通气体供给管的铁皮的孔中。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底吹插塞组装在炉底。

在上述底吹插塞中,所述自由弯曲管可以为挠性软管和/或波纹管。此外,所述自由弯曲管必须具有耐热性、耐压性以及气密性。

另外,所述插塞本体可以具有扇形的截面形状。由此,便于以炉心为中心并以围绕炉心的方式组装底吹插塞。

另外,所述插塞本体可以具备多个贯通孔。由此,用于吹入气体的孔不会被熔融液堵塞。

有益效果

由于气体供给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自由弯曲管,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气体供给管插通到用于插通气体供给管的铁皮的孔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吹插塞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吹插塞的横剖视图。

图3是示出自由弯曲管的变形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示出转炉底部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设置在转炉等的炉底耐火物中的底吹插塞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底吹插塞由插塞本体1和自由弯曲管2构成,其中,所述插塞本体1具有多个贯通孔11,所述自由弯曲管2被安装在插塞本体1的下部。

插塞本体1形成为纵截面呈上侧小而下侧大的梯形形状,并具有对着转炉熔融液的平坦的上表面13、下表面12以及外周面14。如图2所示,插塞本体1的外周面14由两个平面14a和曲面14b、14c组成。曲面14b是以转炉的炉芯o为中心且半径为r0的圆的圆弧,曲面14c是以o为中心且半径为r1(>r0)的圆的圆弧。

在插塞本体1的下表面12上安装有用于形成气体室31的基部3。在插塞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气体室31,贯通孔11的下部开口于该气体室31,自由弯曲管2与气体室31连通。

优选地,插塞本体1的耐火物材质为高耐用的镁·碳材质。

如图2所示,贯通孔11形成为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并且贯通孔11沿着插塞本体1的轴心延伸设置。而且,各个贯通孔11在插塞本体1的上表面13开口,并且在底面12开口,由此,能够向熔融液吹入气体。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塞本体1中,90个贯通孔11等间隔地配置在6个同心正六角形上。

通过圆盘4塞住圆筒状基部3的下部,从而形成气体室31。在圆盘4的中心,固定设置有与插塞本体1同轴配置的安装口41。5为与插塞本体1的下表面12抵接的金属制圆盘。

在安装口41上连接着自由弯曲管2的一个端部。金属制的自由弯曲管2由薄壁管21以及在管21的外周以螺旋状缠绕的部件22组成,在耐热性、耐压性、气密性方面优异。螺旋状缠绕的部件22发挥如下作用:即使薄壁管21弯曲也保持圆形截面。

自由弯曲管2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挠性软管2a。挠性软管2a是通过用不锈钢制筛网2a2包覆不锈钢制芯管2a1的外周而形成的。2a3为不锈钢制端部接接器。芯管2a1是一种波纹管,筛网2a2为不锈钢丝编织物。

与自由弯曲管2相比,挠性软管2a在弯曲性、耐热性、耐压性、气密性方面更加优异。

自由弯曲管2也可以是波纹管。

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吹插塞中,与气体室31连通的气体管2的全部为自由弯曲管,但是,也可以是气体管2的一部分为自由弯曲管。

在实施方式的吹入插塞中,用于向插塞本体1的贯通孔11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管具备自由弯曲管2,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气体供给管插通到用于插通气体供给管的转炉铁皮的孔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吹入插塞中,插塞本体1的外周面14具有曲面14b和曲面14c,其中,所述曲面14b是以转炉的炉芯o为中心且半径为r0的圆的圆弧,所述曲面14c是以o为中心且半径为r1(>r0)的圆的圆弧,因此,便于以炉心为中心并以围绕炉心的方式组装底吹插塞。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塞本体

2:自由弯曲管

2a:挠性软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底吹插塞,其能够容易地安装在转炉等的炉底。用于向插塞本体(1)输送气体的气体供给管(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自由弯曲管。

技术研发人员:小出邦博;津田智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京窑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5.12.17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