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4431发布日期:2020-08-07 17:4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国内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缓冲器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缓冲器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的破坏作用,缓冲器承受载荷大,对铸件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qcp836缓冲器铸件,铸件重80kg,为典型的薄壁件结构,表面要求100%磁粉探伤,对裂纹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控制缓冲器铸造质量的浇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为一模两件,包括浇口杯、直浇道、冒口,该冒口包括第一上冒口、第二上冒口、第三上冒口、第四上冒口、第一下冒口、第二下冒口和第三下冒口;

第一上冒口、第二上冒口位于铸件i的顶端且与铸件i型腔连通;第三上冒口、第四上冒口位于铸件ii的顶端且与铸件ii型腔连通;该第一下冒口、第二下冒口设置于铸件i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的型腔连通;该第一下冒口、第三下冒口设置于铸件ii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i的型腔连通;该第一下冒口位于该直浇道下端,且第一下冒口分别与该铸件i和该铸件ii相连;

浇口杯位于直浇道的顶端并与该直浇道连通,第一下冒口位于该直浇道的末端并与铸件i和铸件ii的型腔连通。

第一上冒口、第二上冒口在铸件i上端面对称设置;第三上冒口、第四上冒口在铸件ii上端面对称设置。

第一下冒口、第二下冒口对称设置于铸件i的两侧,第三下冒口、第一下冒口对称设置于铸件ii的两侧。

浇口杯、第一上冒口、第二上冒口、第三上冒口、第四上冒口的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缓冲器铸件为大批量铸件,铸件的孤立热节较多,最大铸件热节1.5cm,通过合适的冒口设计实现了对孤立热节的良好补缩,整体浇注系统能够保证低流速、大流量的钢水快速平稳充型,从而控制该缓冲器薄壁铸件的裂纹产生率以保证铸件符合生产要求,降低铸件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缓冲器铸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浇口杯,2-直浇道,31-第一上冒口,32-第二上冒口,41-第三上冒口,42-第四上冒口,5-第一下冒口,6-第二下冒口,7-第三下冒口,8-铸件i,9-铸件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如图1至3所示,其中图1是缓冲器铸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的顶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当进行方位描述时,为以图1所示零件的摆放方位为基础,观察者观察到的上下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浇注系统使用一箱两件的浇注方式,即浇注系统浇注一次浇注并列的两件缓冲器铸件i8和铸件ii9;该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杯1、直浇道2、冒口,冒口包括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第三下冒口7;

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对称地设置于铸件i8的顶端;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位于铸件ii9的顶端;第一下冒口5位于两件铸件i8和铸件ii9的中间,即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设置于铸件i8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8的型腔连通,第一下冒口5、第三下冒口7设置于铸件ii9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i9的型腔连通;第一下冒口5位于直浇道2下端,且分别与铸件i8和铸件ii9相连通;

较佳的,直浇道2穿过第一下冒口5且末端分叉分别引入铸件i8和铸件ii9,即与铸件i8和铸件ii9的型腔连通,浇口杯1位于直浇道2的顶端并与直浇道2连通;

较佳的,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对称设置于铸件i8的两侧,第三下冒口7、第一下5冒口对称设置于铸件ii9的两侧,即第一下冒口5位于铸件i8和铸件ii9之间,第二下冒口6以铸件i8为对称轴与第一下冒口5对称设置,第三下冒口7以铸件ii9为对称轴与第一下冒口5对称设置。较佳的,浇口杯1、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的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能够使冒口更好地实现补缩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材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符合铸件浇注领域的市售产品。

以上该,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杯(1)、直浇道(2)、冒口,其特征在于,冒口包括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和第三下冒口(7);

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位于铸件i(8)的顶端;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位于铸件ii(9)的顶端;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设置于铸件i(8)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8)的型腔连通;第一下冒口(5)、第三下冒口(7)设置于铸件ii(9)的两侧且均与铸件ii(9)的型腔连通;直浇道(2)下端穿过第一下冒口(5)后,分别与铸件i(8)和铸件ii(9)的型腔连通;

浇口杯(1)位于直浇道(2)的顶端并与直浇道(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在铸件i(8)上端面对称设置;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在铸件ii(9)上端面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冒口(5)、第二下冒口(6)对称设置于铸件i(8)的两侧;第三下冒口(7)、第一下冒口(5)对称设置于铸件ii(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浇口杯(1)、第一上冒口(31)、第二上冒口(32)、第三上冒口(41)、第四上冒口(42)的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列车用缓冲器铸件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杯、直浇道、内浇口、冒口,所述冒口包括第一上冒口、第二上冒口、第三上冒口、第四上冒口、第一下冒口、第二和第三下冒口;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冒口位于所述铸件的顶端;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下冒口设置于所述铸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铸件的型腔连通;所述直浇道穿过所述第一下冒口;所述浇口杯位于所述直浇道的顶端并与所述直浇道连通。通过冒口位置设计实现了对缓冲器孤立热节的良好补缩,整体浇注系统可使钢水快速平稳充型,以控制缓冲器薄壁铸件的裂纹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良;朱伟;熊六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铭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5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