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35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器具技术领域的一项技术方案,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结构设计,特别是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



背景技术:

井式热处理炉属常规炉具,市场上在用的井式热处理炉多数采用电加热,其配套的炉膛均按额定的热功率布置电热丝及电热丝托。所设电热丝托在用耐火砖垒砌炉膛时一并预置而成,现有技术预置的电热丝托均设在炉膛内壁上,这种外露的电热丝托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排放电热丝便捷,能够实现可靠、均匀加热的目的。但是,炉膛内壁上外露的电热丝托和被支承的电热丝缺少保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例如,装卸工件时,稍不注意工件碰撞到电热丝托就会造成损坏,因为脆性材料制作的电热丝托耐冲击能力差,一旦电热托损坏,呈悬置状的电热丝易发生熔断。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只要发生电热丝熔断,就会降低热功率,从而影响热处理质量和生产效率。停炉维修虽然可恢复功能,但维修工期长,维修成本大,不能满足持续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配置的电热丝托外露,在装卸工件时易发生被碰撞损坏的事故,从而导致内置电热丝熔断损坏的问题,提出一种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该炉膛采用内置隐槽安放的电热丝,确保装卸工件时碰不到电热丝,因此大大减少电热丝熔断概率,再加上炉膛内部无外凸结构,便于工件高效装卸。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它由炉膛和内置的隐槽组成。所述炉膛是一种使用耐火砖按敞口朝上的圆筒形垒砌而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隐槽是径向凹入炉膛内壁的开口槽,轴向顺序排列的隐槽距a=500~580mm,隐槽(2)轴向截面主体为一道有缺口的圆,圆直径φ=280~320mm,缺口b=230~270mm,缺口处炉膛(1)最小壁厚c=40~6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在炉膛内预置隐槽,该结构简单,垒砌容易;

2、安放电热丝的隐槽位置相对隐蔽,工件装卸时可做到无障碍通过,直接提高装卸效率;

3、电热丝安放在隐槽内稳妥,装卸工件时免遭撞击,故安全性能好,大大减少电热丝熔断事故的发生,可提高热处理质量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所示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它由炉膛1和内置的隐槽2组成。所述炉膛1是主体构件,它是一种使用耐火砖按敞口朝上的圆筒形垒砌而成。所述隐槽2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结构,它是径向凹入炉膛1内壁的开口槽。本实施例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用于石油钻杆接头热处理,因此规格相对较大,额定电加热功率高达75kw。为了提高炉膛1温度均匀分布,以及便于工件装卸作业,从结构上做到无障碍,尽可能避免内置电热丝被工件撞击,特在炉膛1内壁预置多道隐槽2供安装电热丝。本实施例中共设5道隐槽2,轴向顺序排列的隐槽2间距a=500mm,隐槽2轴向截面主体为一道有缺口的圆,该圆直径φ=280mm,缺口b=230mm,缺口处炉膛1最小壁厚c=60mm。

本实用新型中的隐槽2轴向截面主体除了是有缺口的圆形外,也可制成有缺口的矩形,虽然截面形状不同,但仍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炉膛1内预置隐槽2,该结构极其简单,垒砌成形容易。由于安放电热丝的隐槽2位置相对隐蔽,炉膛1内无外凸结构或构件,装卸工件时可做到无障碍通过,所以可提高装卸效率。从结构角度上看,电热丝安放在隐槽2内十分稳妥,装卸工件时免遭撞击,故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大大减少电热丝熔断事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热处理质量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它由炉膛(1)和内置的隐槽(2)组成;所述炉膛(1)是一种使用耐火砖按敞口朝上的圆筒形垒砌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槽(2)是径向凹入炉膛(1)内壁的开口槽,轴向顺序排列的隐槽(2)间距a=500~580mm,隐槽(2)轴向截面主体为一道有缺口的圆,圆直径φ=280~320mm,缺口b=230~270mm,缺口处炉膛(1)最小壁厚c=40~6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隐槽的电加热井式热处理炉膛,它由炉膛和内置的隐槽组成。所述炉膛是一种使用耐火砖按敞口朝上的圆筒形垒砌而成。所述隐槽是径向凹入炉膛内壁的开口槽,轴向顺序排列的隐槽用于安放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中安放电热丝的隐槽位置相对隐蔽,炉膛内无外凸结构或构件,装卸工件可做到无障碍通过,所以可提高装卸效率。从结构角度上看,电热丝安放在隐槽内十分稳妥,装卸工件时免遭撞击,故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大大减少电热丝熔断事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热处理质量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国;袁志强;张正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曙光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