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0517发布日期:2021-08-27 11: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水口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又能保证打孔位置不变且减少废品率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上水口在生产过程中,如图1所示,在产品1内设置有打孔的蜡纸6,该蜡纸6是套在加料器4的外筒上;生产时,加料器芯5先套在芯棒联接件3上;加料完成后取出加料器4,装上芯棒头2,再完成余下的加料过程;产品压制后先要取出芯棒头2,在其上侧孔用工具旋转几下再拔出芯棒头2,因为加料后芯棒头2和芯棒联接件3的配合部位会有夹料,故需旋转后才能脱出;最后从芯棒上取下产品1打孔,在钻头尖上能发现蜡纸6,则说明打孔位置正确。

现有的芯棒头2和芯棒联接件3、芯棒联接件3和加料器芯5的配合存在问题。一种情况是:当芯棒头2、芯棒联接件3和加料器芯5的联接部位配合都是圆柱形时,这种设计利于产品从芯棒里脱出来,但不能保证蜡纸6的定位,因为在加料过程中加料器4的外筒会旋转导致蜡纸6的打孔位置变化而使孔打不通,产品就会报废。另一种情况是:当芯棒头2、芯棒联接件3和加料器芯5的联接部位都是方形时,这种设计利于保证蜡纸6的定位,在加料过程中加料器4的外筒不会旋转,蜡纸6能安装在设计位置不变,打孔位置也不会变化;但不利于取出芯棒头2,因为做此方形就不能旋转芯棒头2,压制后芯棒头2和芯棒联接件3的结合部位有余料卡死了芯棒头2和件芯棒联接件3,很难取出芯棒头2,影响了生产效率。上述两种设计方案都有缺陷,影响生产效率,导致废品率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又能保证打孔位置不变且减少废品率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包括芯棒头、芯棒联接件、加料器和加料器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联接件的上部设有方形连接头和圆形联接头,其中方形连接头用于和加料器芯相连接、圆形联接头用于和芯棒头相连接,且方形连接头和圆形联接头中位于上方的联接头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联接头的外径。

所述的芯棒联接件上先设置方形连接头,在方形连接头的顶部设置圆形联接头。

所述加料器芯的下部设有能够同时容纳圆形联接头和方形连接头的方形联接槽且方形联接槽和方形连接头吻合连接。

所述芯棒头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的圆形联接槽。

所述圆形联接槽下方的芯棒头上设有圆形扩口槽,圆形扩口槽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的外径以容纳方形连接头。

所述的芯棒联接件上先设置圆形联接头,在圆形联接头的顶部设置方形连接头。

所述芯棒头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的圆形联接槽,圆形联接槽和圆形联接头吻合连接且圆形联接槽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的外径。

所述加料器芯的下部设有连接方形连接头的方形联接槽,且方形联接槽和方形连接头吻合连接。

所述方形联接槽下方的加料器芯上设有能够容纳圆形联接头的开口槽,且该开口槽的内径大于圆形联接头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通过芯棒联接件的方形联接头和圆形联接头的组合设计,使得该芯棒联接件的方形联接头与加料器芯的方形联接槽采用方柱形连接配合,能保证蜡纸的定位,在加料过程中加料器的外筒不会旋转,蜡纸能安装在设计位置不变且打孔位置也不会变化;使得芯棒头的圆形联接槽和芯棒联接件的圆形联接头采用圆柱形连接配合,取出芯棒头时能通过旋转后轻松脱模;上述组合模具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又能保证打孔位置不变,减少废品率,从而解决产品在脱模和通气蜡纸定位产生的矛盾,故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中的芯棒头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中的芯棒联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中的加料器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产品;2—芯棒头;21—圆形联接槽;22—圆形扩口槽;3—芯棒联接件;31—圆形联接头;32—方形联接头;4—加料器;5—加料器芯;51—方形联接槽;6—蜡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包括芯棒头2、芯棒联接件3、加料器4和加料器芯5,在芯棒联接件3的上部设有方形连接头32和圆形联接头31,其中方形连接头32用于和加料器芯5相连接、圆形联接头31用于和芯棒头2相连接,且方形连接头32和圆形联接头31中位于上方的联接头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联接头的外径。

一种实施例如图2-4所示,在芯棒联接件3上先设置方形连接头32、然后在方形连接头32的顶部设置圆形联接头31。此时在加料器芯5的下部设有能够同时容纳圆形联接头31和方形连接头32的方形联接槽51且方形联接槽51和方形连接头32吻合连接;在芯棒头2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31的圆形联接槽21且圆形联接槽21和圆形联接头31吻合连接,该圆形联接槽21下方的芯棒头2上设有圆形扩口槽22,圆形扩口槽22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32的外径以容纳方形连接头32。

另一种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在芯棒联接件3上先设置圆形联接头31、然后在圆形联接头31的顶部设置方形连接头32。此时在芯棒头2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31的圆形联接槽21,圆形联接槽21和圆形联接头31吻合连接且圆形联接槽21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32的外径;在加料器芯5的下部设有连接方形连接头32的方形联接槽51且方形联接槽51和方形连接头32吻合连接,同时在方形联接槽51下方的加料器芯5上设有能够容纳圆形联接头31的开口槽,且该开口槽的内径大于圆形联接头31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通过芯棒联接件3的方形联接头31和圆形联接头32的组合设计,使得该芯棒联接件3的方形联接头31与加料器芯5的方形联接槽51采用方柱形连接配合,能保证蜡纸6的定位,在加料过程中加料器4的外筒不会旋转,蜡纸6能安装在设计位置不变且打孔位置也不会变化;使得芯棒头2的圆形联接槽21和芯棒联接件3的圆形联接头32采用圆柱形连接配合,取出芯棒头2时能通过旋转后轻松脱模;上述组合模具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又能保证打孔位置不变,减少废品率,从而解决产品在脱模和通气蜡纸定位产生的矛盾,故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包括芯棒头(2)、芯棒联接件(3)、加料器(4)和加料器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联接件(3)的上部设有方形连接头(32)和圆形联接头(31),其中方形连接头(32)用于和加料器芯(5)相连接、圆形联接头(31)用于和芯棒头(2)相连接,且方形连接头(32)和圆形联接头(31)中位于上方的联接头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联接头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棒联接件(3)上先设置方形连接头(32),在方形连接头(32)的顶部设置圆形联接头(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器芯(5)的下部设有能够同时容纳圆形联接头(31)和方形连接头(32)的方形联接槽(51)且方形联接槽(51)和方形连接头(32)吻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头(2)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31)的圆形联接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联接槽(21)下方的芯棒头(2)上设有圆形扩口槽(22),圆形扩口槽(22)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32)的外径以容纳方形连接头(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棒联接件(3)上先设置圆形联接头(31),在圆形联接头(31)的顶部设置方形连接头(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头(2)的下部设有连接圆形联接头(31)的圆形联接槽(21),圆形联接槽(21)和圆形联接头(31)吻合连接且圆形联接槽(21)的内径大于方形连接头(32)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器芯(5)的下部设有连接方形连接头(32)的方形联接槽(51),且方形联接槽(51)和方形连接头(32)吻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联接槽(51)下方的加料器芯(5)上设有能够容纳圆形联接头(31)的开口槽,且该开口槽的内径大于圆形联接头(31)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上水口的组合模具,包括芯棒头(2)、芯棒联接件(3)、加料器(4)和加料器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联接件(3)的上部设有方形连接头(31)和圆形联接头(32),其中方形连接头(31)用于和加料器芯(5)相连接、圆形联接头(32)用于和芯棒头(2)相连接,且方形连接头(31)和圆形联接头(32)中位于上方的联接头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联接头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通过芯棒联接件的方形联接头和圆形联接头的组合设计,既能能保证蜡纸的定位、又能在取出芯棒头时通过旋转后轻松脱模;上述组合模具既能够提高脱模效率、又能保证打孔位置不变,减少废品率,故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潘年军;朱开峰;周国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耐国际(宜兴)高级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