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4557发布日期:2021-11-25 12:3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合金铸造模壳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


背景技术:

2.当前,传统的模壳制备采用的人工制作方式,其不仅制作效率低,且制作的多个模壳品质也不统一,这就降低了合金铸造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合金铸造成品的产品合格率,同时不符合铸造标准使用要求模壳需要修整或销毁重新制作,既耗时,也增加了成本损耗投入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铸造行业已经对自动化生产进行研究,将自动化生产引入到模壳的制备中,机器人是实现模壳自动化制备的基础,在模壳的制备中存在沾浆、淋砂的处理步骤,而如何将模壳与流水线机器人结合固定抓取进行稳定、高效和安全的沾浆、淋砂动作是当前所需解决的。
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进行组合装配作业,与机器人系统相配合使用,完成挂架上模壳精准的抓取,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模壳沾浆、淋砂动作,实用性强。
6.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包括固定连接柱,及设置在固定连接柱一端端面的连接板,及设置在连接板一面的固定臂,及对称设置在固定臂一端端面的一组l形限位板,及两端分别卡入一组l形限位板内的圆形支撑柱,及与圆形支撑柱相配合使用的竖连接杆,其中,圆形支撑柱设置在竖连接杆一端,且成“十字形”结构。
7.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还包括设置在固定臂一端表面内,且位于一组l形限位板之间的u形凹槽,及设置在u形凹槽内的限位凸块,及设置在竖连接杆一端内且与限位凸块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
8.本技术方案的,所述限位凸块、限位凹槽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锥形结构。
9.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还包括设置在竖连接杆内的竖连接杆通孔,及通过竖连接杆通孔设置在竖连接杆另一端的锥形连接块,及设置在锥形连接块内的螺纹固定通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进行组合装配作业,与机器人系统相配合使用,完成挂架上模壳精准的抓取,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模壳沾浆、淋砂动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立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竖连接杆、圆形支撑柱、竖连接杆通孔、锥形连接块、螺纹固定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一
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包括固定连接柱1,及设置在固定连接柱1一端端面的连接板2,及设置在连接板2一面的固定臂3,及对称设置在固定臂3一端端面的一组l形限位板5,及两端分别卡入一组l形限位板5内的圆形支撑柱7,及与圆形支撑柱7相配合使用的竖连接杆6,其中,圆形支撑柱7设置在竖连接杆6一端,且成“十字形”结构。
18.实施例二
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包括固定连接柱1,及设置在固定连接柱1一端端面的连接板2,及设置在连接板2一面的固定臂3,及对称设置在固定臂3一端端面的一组l形限位板5,及两端分别卡入一组l形限位板5内的圆形支撑柱7,及与圆形支撑柱7相配合使用的竖连接杆6,其中,圆形支撑柱7设置在竖连接杆6一端,且成“十字形”结构,及设置在固定臂3一端表面内,且位于一组l形限位板5之间的u形凹槽4,及设置在u形凹槽4内的限位凸块8,及设置在竖连接杆6一端内且与限位凸块8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9。
20.作为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所述限位凸块8、限位凹槽9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锥形结构,其中,限位凸块8的尺寸小于限位凹槽9的尺寸。
21.如图4所示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还包括设置在竖连接杆6内的竖连接杆通孔10,及通过竖连接杆通孔10设置在竖连接杆6另一端的锥形连接块11,及设置在锥形连接块11内的螺纹固定通孔12,锥形连接块11、螺纹固定通孔12用于与模壳挂架相配合连接使用。
22.本结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进行组合装配作业,与机器人系统相配合使用,完成挂架上模壳精准的抓取,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模壳沾浆、淋砂动作,实用性强。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柱(1),及设置在固定连接柱(1)一端端面的连接板(2),及设置在连接板(2)一面的固定臂(3),及对称设置在固定臂(3)一端端面的一组l形限位板(5),及两端分别卡入一组l形限位板(5)内的圆形支撑柱(7),及与圆形支撑柱(7)相配合使用的竖连接杆(6),其中,圆形支撑柱(7)设置在竖连接杆(6)一端,且成“十字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还包括设置在固定臂(3)一端表面内,且位于一组l形限位板(5)之间的u形凹槽(4),及设置在u形凹槽(4)内的限位凸块(8),及设置在竖连接杆(6)一端内且与限位凸块(8)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凹槽(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8)、限位凹槽(9)设置为相配合使用的锥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还包括设置在竖连接杆(6)内的竖连接杆通孔(10),及通过竖连接杆通孔(10)设置在竖连接杆(6)另一端的锥形连接块(11),及设置在锥形连接块(11)内的螺纹固定通孔(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合金铸造模壳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包括固定连接柱,及设置在固定连接柱一端端面的连接板,及设置在连接板一面的固定臂,及对称设置在固定臂一端端面的一组L形限位板,及两端分别卡入一组L形限位板内的圆形支撑柱,及与圆形支撑柱相配合使用的竖连接杆,其中,圆形支撑柱设置在竖连接杆一端,且成“十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模壳自动化制备的机器人用装夹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进行组合装配作业,与机器人系统相配合使用,完成挂架上模壳精准的抓取,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模壳沾浆、淋砂动作,实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朱鑫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炽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