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5578发布日期:2021-12-18 00:5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厚度10mm以下的产品底部打磨,大部分采用的是纯手工按压。
3.现有技术的做法会出现相应的弊端,例如:手部与砂纸(砂带)接触,导致手部擦伤。在打磨的一致性上并不是很好。
4.因此打磨后的产品时常会出现粘接不牢,导致产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零件更换方便的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该工装包括一体成型的:
8.定位机构,用于将待打磨产品固定;
9.夹持机构,便于固定工装的扶持;
10.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产品卡槽,该产品卡槽边缘设有卡环,该卡环的内轮廓与待打磨产品的外轮廓匹配。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机构还包括产品避让槽,该产品避让槽位于靠近夹持机构的一侧,产品避让槽边缘设有凸台,打磨时,该凸台与待打磨产品的非打磨面抵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台的内轮廓尺寸小于卡环的内轮廓尺寸。
13.进一步地,所述的产品避让槽的厚度大于待打磨产品上非打磨面的凸起尺寸。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机构外缘开设有便于扶持的加持平台,该加持平台沿固定工装的圆周向均匀分布,便于计算各个磨痕形成的角度。
15.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持平台的数量为2

8个。
16.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持平台的数量为4个。
17.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机构的截面为圆形。
18.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工装的材料为非金属材料。
19.进一步地,所述的待打磨产品的整体厚度小于10mm。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对于较薄产品,且一面需要进行打磨皆可适用;
22.(2)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可以通过手握夹持机构,来进行打磨,不容易出现手部擦伤,也可以利用机械夹具夹住夹持机构进行打磨;
23.(3)本实用新型零件更换方便:这个工装因其是非金属材质,所以在加工难度上较低,因而可以频繁更换。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中打磨工装的侧试剖视图;
25.图2为实施例中打磨工装的立体图;
26.图3为实施例中待打磨产品的结构图;
27.图中标号所示:卡槽1、卡环11、产品避让槽2、凸台21、夹持机构3、加持平台31、待打磨产品4、打磨面41、非打磨面42、凸起43。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9.实施例
30.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如图1

2,该工装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机构,用于将待打磨产品4固定;夹持机构3,便于固定工装的扶持;定位机构的截面为圆形。固定工装的材料为非金属材料,材料轻便,强度高且持久耐用。如图3,待打磨产品4的整体厚度小于10mm。
31.定位机构包括产品卡槽1,该产品卡槽1边缘设有卡环11,该卡环11的内轮廓与待打磨产品4的外轮廓匹配。定位机构还包括产品避让槽2,该产品避让槽2位于靠近夹持机构3的一侧,产品避让槽2边缘设有凸台21,打磨时,该凸台21与待打磨产品4的非打磨面42抵接。凸台21的内轮廓尺寸小于卡环11的内轮廓尺寸。产品避让槽2的厚度大于待打磨产品4上非打磨面42的凸起43尺寸。
32.夹持机构3外缘开设有便于扶持的加持平台31,该加持平台31沿固定工装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加持平台31的数量为4个。
33.将待打磨产品4固定夹持在产品卡槽1内,固定工装通过对产品的有效定位,可控制于砂带摩擦的深度,然后将打磨面41进行打磨,由于4个加持平台31构成的截面为正方形,可以借此来控制打磨的方向,可以使产品的打磨面41磨痕之间呈90
°
夹角,这使产品在打磨后粘接性能更好,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良品率。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机构,用于将待打磨产品(4)固定;夹持机构(3),便于固定工装的扶持;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产品卡槽(1),该产品卡槽(1)边缘设有卡环(11),该卡环(11)的内轮廓与待打磨产品(4)的外轮廓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还包括产品避让槽(2),该产品避让槽(2)位于靠近夹持机构(3)的一侧,产品避让槽(2)边缘设有凸台(21),打磨时,该凸台(21)与待打磨产品(4)的非打磨面(4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21)的内轮廓尺寸小于卡环(11)的内轮廓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避让槽(2)的厚度大于待打磨产品(4)上非打磨面(42)的凸起(43)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机构(3)外缘开设有便于扶持的加持平台(31),该加持平台(31)沿固定工装的圆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持平台(31)的数量为2

8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持平台(31)的数量为4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的截面为圆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工装的材料为非金属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打磨产品(4)的整体厚度小于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产品打磨用固定工装,该工装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机构,用于将待打磨产品(4)固定;夹持机构(3),便于固定工装的扶持;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产品卡槽(1),该产品卡槽(1)边缘设有卡环(11),该卡环(11)的内轮廓与待打磨产品(4)的外轮廓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零件更换方便等优点。零件更换方便等优点。零件更换方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向春林 张毛毛 邹建丽 吴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茸科新型塑料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2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