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8933发布日期:2022-08-06 03:4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连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渣坑建筑在平台上,会使平台中包车轨道受热变形,平台受热塌陷,且渣坑底部为混凝土结构,因长期受高温侵蚀,底部疏松,存在液体钢渣流入二冷室(配电室)隐患,中间包排渣需要通过流渣槽流入渣坑,流渣槽架设在前后高低两个横梁上,存在滑脱伤人重大安全隐患,生产中每班排渣至少两次,流渣槽容易受热发生变形,需要定期更换,流渣槽上的耐材也需要定期打结维护,每次排渣过后都需要人工进入到中包后侧将流渣槽内的残渣清理干净,便于下次排渣,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后侧温度高,存在高温灼烫伤的安全隐患,中间包上方为钢包,存在物体打击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解决了上述排渣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设置于在中包车上焊接的底座上,并位于中间包流渣口的下方,所述溢流罐结构包括罐体、挂耳、干渣和吊环,所述罐体的截面为倒等边梯形,其内壁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所述挂耳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罐体两侧的外壁顶部,所述干渣铺设于罐体内部且有一定厚度,所述吊环为四棱锥框架结构,放置于干渣上表面。
6.优选地,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30~45
°

7.优选地,所述吊环的高度大于罐体的高度。
8.优选地,所述干渣为干燥钢渣,铺设厚度≥200mm。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的流渣槽和渣坑,避免平台塌陷、轨道变形和频繁更换流渣槽的问题,直接使用溢流罐盛接液体钢渣,溢流罐不会变形,可重复性使用,节省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每次排渣后都需要人工清理流渣槽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的截面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14.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罐体,2-挂耳,3-干渣,4-吊环,5-底座,6-中间包流渣口,
7-中包车。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16.如图1~3所示,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设置于在中包车7上焊接的底座5上,并位于中间包流渣口6的下方,溢流罐结构包括罐体1、挂耳2、干渣3和吊环4,罐体1的截面为倒等边梯形,其内壁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夹角a的范围为30~45
°
,挂耳2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罐体1两侧的外壁顶部,干渣3铺设于罐体1内部且有一定厚度,干渣3为干燥钢渣,铺设厚度≥200mm,避免外溢流出的液体钢渣与溢流罐粘连,吊环4为四棱锥框架结构,放置于干渣3上表面,且吊环4的高度大于罐体1的高度。
17.实施例
18.如图1~3所示,排渣前,在中包车7底部焊接底座5,将溢流罐置于底座5上,中间包流渣口6的下方,溢流罐内铺设好干渣3并放置吊环4,中间包排出的液体钢渣从中间包流渣口6流入溢流罐,待液体钢渣与吊环4及少部分干渣3凝固为一体后,利用钢包交替时使用外设起吊设备吊起吊环4,将钢渣吊走即可,在下次排渣前再向溢流罐内放入一个新的吊环4,几次排渣后,溢流罐内干渣3减少至一定厚度时,可利用钢包交替时,使用外设起吊设备吊起挂耳2,将溢流罐吊出,向溢流罐内填充足量干渣3后再将其吊回原位,放入一个新的吊环4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设置于在中包车上焊接的底座上,并位于中间包流渣口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罐结构包括罐体、挂耳、干渣和吊环,所述罐体的截面为倒等边梯形,其内壁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所述挂耳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罐体两侧的外壁顶部,所述干渣铺设于罐体内部且有一定厚度,所述吊环为四棱锥框架结构,放置于干渣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30~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的高度大于罐体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渣为干燥钢渣,铺设厚度≥2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与中间包同步移动的接钢渣溢流罐,设置于在中包车上焊接的底座上,并位于中间包流渣口的下方,溢流罐结构包括罐体、挂耳、干渣和吊环,罐体的截面为倒等边梯形,其内壁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A,挂耳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于罐体两侧的外壁顶部,干渣铺设于罐体内部且有一定厚度,吊环为四棱锥框架结构,放置于干渣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的流渣槽和渣坑,避免平台塌陷、轨道变形和频繁更换流渣槽的问题,直接使用溢流罐盛接液体钢渣,溢流罐不会变形,可重复性使用,节省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每次排渣后都需要人工清理流渣槽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磐石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