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45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件,它采用中心风冷的方式来解决臭氧发生器件在工作时的发热问题。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臭氧发生器件在工作时必需用冷却水循环冷却它的金属管套外壁,由于金属管不但有将空气导向电火花发生区的功能,同时又是作为交变高压的一个输入点,因此对设备的接电要求较高,接地电阻一旦升高,会使设备带电,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传统的臭氧发生器件的内电极是在玻璃管内涂有导电材料,管内用玻璃纤维作为填充物,因此它的散热效果是很差的,玻璃管壁在热积累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电火花击穿,造成臭氧发生管永久性的损坏。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一种采用片状陶瓷或管状陶瓷在表面烧结由银粉电极的臭氧发生器件,它们所采用的是沿边放电技术,它的缺陷是电火花集中在银电极的周围,因此对银电极的电腐蚀速度较快,造成该类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臭氧发生管采用沿面放电技术,内电极涂层喷涂在玻璃管的内侧的臭氧发生器,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不锈钢金属管、玻璃管、塑料夹套、组合夹紧螺栓、四氟密封套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玻璃管套在不锈钢金属管之中,玻璃管内侧喷涂有非金属的导电材料,四氟密封套要同时包裹不锈钢金属管的外径和玻璃管的内径,塑料夹套设在由组合夹紧螺栓固定在不锈钢金属管、玻璃管两端,不锈钢金属管和玻璃管之间设有四氟密封套,塑料夹套上设有安装方向相反的气管接头,轴流风机设在一端的塑料夹套外,不锈钢金属管与玻璃管长度相等,不锈钢金属管内径与玻璃管外经存有1-3mm的间隙,塑料夹套的轴向设有通风孔,喷涂有非金属的导电材料在玻璃管的两端5-7mm的距离范围内。实施该技术的明显效果是;克服了上述缺陷,达到了使用寿命长,臭氧发生量大,减少维修次数,运行成本低,使用效率高。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塑料夹套、2-玻璃内套管、3-不锈钢外套管、4-电极接触架、4-1-内电极接触片、4-2-内电极高压引入线、4-3-接触片支撑弹簧、5-四氟密封套、6-组装夹紧螺栓、6-1固定螺母、7-压缩空气输入口、8-臭氧气体输出口、9-轴流风机。10-非金属的导电材料,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


图1,将喷涂有导电层的玻璃管(2)置于不锈钢管(3)中,用四氟密封套(5)将两管套住,四氟密封套(5)的外层包裹在不锈钢管(3)的外径,内层包裹在玻璃管(2)的内径,四氟密封套(5)外层有一个Φ5的圆孔,它必须与不锈钢管(3)两端相对而开的Φ5圆孔准,接下来将塑料夹套(1)紧套在四氟密封套(5)外面,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压缩空气输入口(7)及臭氧气体输出口(8)的底部必须与不锈钢管(3)两端相对而开的Φ5圆孔及四氟密封套(5)Φ5圆孔准,上述步部署完成后,将四根组装夹紧螺栓(6)穿入塑料夹套(1)四角的孔中,同时将轴流风机(9)一并穿入,然后用固定螺母(6-1)将其固定。
见附
图1,本臭氧发生组件中轴流风机(9)选用直流12v电压,高压选用15000v,频率20kc的交流电压,臭氧发生的气源可用压缩纯氧,或进过过滤及经过干燥处理的自然空气。先开启电源,启动空气压缩机,空气通过接头(7)进入不锈钢金属管(3)与玻璃管(2)之间,再开启高压电源,产生电火花,触发臭氧气体的产生,再通过另一端接口输出。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包括不锈钢金属管(3)、玻璃管(2)、塑料夹套(1)、组合夹紧螺栓(6)、四氟密封套(5)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玻璃管套(2)在不锈钢金属管(3)之中,玻璃管(2)内侧喷涂有非金属的导电材料,四氟密封套(5)要同时包裹不锈钢金属管(3)的外径和玻璃管(2)的内径,塑料夹套(1)设在由组合夹紧螺栓(6)固定在不锈钢金属管(3)、玻璃管(2)两端,不锈钢金属管(3)和玻璃管(2)之间设有四氟密封套(5),塑料夹套(1)上设有安装方向相反的气管接头(7),轴流风机(9)设在一端的塑料夹套(1)外。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金属管(3)与玻璃管(2)长度相等,不锈钢金属管(3)内径与玻璃管(2)外经存有1-3mm的间隙。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塑料夹套(1)的轴向设有通风孔(11)。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喷涂有非金属的导电材料(10)在玻璃管(2)的两端5-7mm的距离范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心风冷式臭氧发生器,包括不锈钢金属管、玻璃管、塑料夹套、组合夹紧螺栓、四氟密封套在内的结构,玻璃管套在不锈钢金属管之中,玻璃管内侧喷涂有非金属的导电材料,四氟密封套要同时包裹不锈钢金属管的外径和玻璃管的内径,塑料夹套设在由组合夹紧螺栓固定在不锈钢金属管、玻璃管两端,克服了现有市场产品的缺陷,达到了使用寿命长,臭氧发生量大,减少维修次数,运行成本低,使用效率高。
文档编号C01B13/11GK2878349SQ20062003960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王晓辉, 叶国永, 夏三广 申请人:上海科林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