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278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豆青釉,青釉派生釉色之一,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豆青釉基本的色调以青中闪黄为主,青色淡雅。传统的豆青釉料为单一色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开始出现在烧制豆青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色彩入窑二次烧造,淡雅的釉色衬托下的色彩,更加艳丽妩媚,但豆青釉透明度不及白釉,在豆青釉上彩所得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000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审美多样性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豆青釉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单色釉面效果和斑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能提供一种继承传统豆青釉的优点,又在传统的釉面效果上显示出区别于传统釉面的花纹,以提供一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瓷器,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及制备工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器由坯体向外依次有豆青釉层和梅枝斑点釉层,
[0007]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35、煅烧高岭土 10-15、白垩10-15、石英10-15、苏州土5-10、硅酸锆5-10、滑石5-10、白云石3-5、碳酸钡1-5、氧化铁1-3;
[0008]所述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5-40、石英15-25、松木灰5-20、苏州土 5-10、单飞粉5-10、氧化铁5-10、滑石1-5、碳酸钡1-5、二氧化锰1-5、骨粉1-5、氧化钴1-3。
[0009]优化的,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10、白垩10、石英15、苏州土10、硅酸锆8、滑石5、白云石5、碳酸钡2.5、氧化铁I.5。
[0010]优化的,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石英25、松木灰14、苏州土5、单飞粉1、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2、氧化钴I。
[0011]优化的,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13、白垩11、石英13、苏州土8、硅酸锆6、滑石7、白云石4、碳酸钡3、氧化铁2。
[0012]优化的,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6、石英18、松木灰9、苏州土 8、单飞粉7、氧化铁8、滑石2、碳酸钡4、二氧化锰3、骨粉3、氧化钴2。
[0013]优化的,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4、煅烧高岭土13、白垩12、石英1、苏州土 1、硅酸锆9、滑石8、白云石2、碳酸钡1、氧化铁I。
[0014]优化的,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8、石英25、松木灰7、苏州土7、单飞粉8、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1、氧化钴I。
[0015]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具体步骤如下:
[0016]步骤I,制备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
[0017]步骤2,在陶瓷坯体上施豆青釉;
[0018]步骤3,待陶瓷坯体干燥后通过彩绘的方式在豆青釉面上施梅枝斑点釉;
[0019]步骤4,待梅枝斑点釉干燥后,将陶瓷坯体放入窑炉中烧制;
[0020]步骤5,窑炉升温,还原气氛为下,烧成温度为1200-1300°C;
[0021]步骤6,开炉,冷却后获得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
[0022]进一步的,步骤I所述豆青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水=1:2:0.8,所述梅枝斑点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水=1:2:1。
[0023]进一步的,步骤5中烧成温度为1290°C。
[0024]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具有豆青釉的底色,该豆青釉的釉色为青中泛白,釉面光泽,青色素雅,透光率高;在豆青釉的外层通过梅枝斑点釉绘制了彩样,该梅枝斑点釉呈灰褐色,色如树木的枝干、釉面较为粗糙;本发明提供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在传统的豆青釉效果上增加了可与其相融合的梅枝斑点釉,梅枝斑点釉可施于器物口沿部,与豆青釉的底色形成复古、做旧的效果,也可在豆青釉的表面绘制树木、枝干、房屋等图样,细腻温润的底色与粗狂的彩绘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两种釉料一次烧成,可节省20-30%的燃料,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种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器由坯体向外依次有豆青釉层和梅枝斑点釉层,
[0027]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35、煅烧高岭土 10-15、白垩10-15、石英10-15、苏州土5-10、硅酸锆5-10、滑石5-10、白云石3-5、碳酸钡1-5、氧化铁1-3;
[0028]所述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5-40、石英15-25、松木灰5-20、苏州土 5-10、单飞粉5-10、氧化铁5-10、滑石1-5、碳酸钡1-5、二氧化锰1-5、骨粉1-5、氧化钴1-3。
[0029]具体实施例一:
[0030]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10、白垩10、石英15、苏州土10、硅酸锆8、滑石5、白云石5、碳酸钡2.5、氧化铁I.5;
[0031]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石英25、松木灰14、苏州土5、单飞粉10、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2、氧化钴I。
[0032]具体实施例二:
[0033]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13、白垩11、石英13、苏州土8、硅酸锆6、滑石7、白云石4、碳酸钡3、氧化铁2;
[0034]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6、石英18、松木灰9、苏州土8、单飞粉7、氧化铁8、滑石2、碳酸钡4、二氧化锰3、骨粉3、氧化钴2。
[0035]具体实施例三:
[0036]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4、煅烧高岭土13、白垩12、石英10、苏州土 10、硅酸锆9、滑石8、白云石2、碳酸钡1、氧化铁I;
[0037]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8、石英25、松木灰7、苏州土7、单飞粉8、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1、氧化钴I。
[0038]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具体实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9]步骤I,制备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
[0040]步骤2,在陶瓷坯体上施豆青釉;
[0041]步骤3,待陶瓷坯体干燥后通过彩绘的方式在豆青釉面上施梅枝斑点釉;
[0042]步骤4,待梅枝斑点釉干燥后,将陶瓷坯体放入窑炉中烧制;
[0043]步骤5,窑炉升温,还原气氛为下,烧成温度为1200-1300°C ;
[0044]步骤6,开炉,冷却后获得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
[0045]优化的,步骤I所述豆青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水=1:2:0.8,所述梅枝斑点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水=1:2:1;
[0046]优化的,步骤5中烧成温度为1290°C。
[0047]使用上述方法所制备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具有豆青釉的底色,该豆青釉的釉色为青中泛白,釉面光泽,青色素雅,透光率高;在豆青釉的外层通过梅枝斑点釉绘制了彩样,该梅枝斑点釉呈灰褐色,色如树木的枝干、釉面较为粗糙,本发明提供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可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梅枝斑点釉可施于器物口沿部,与豆青釉的底色形成复古、做旧的效果,也可在豆青釉的表面绘制树木、枝干、房屋等图样,两种釉料一次烧成,可节省20-30 %的燃料,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0048]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瓷器由坯体向外依次有豆青釉层和梅枝斑点釉层, 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35、煅烧高岭土 10-15、白垩10-15、石英10-15、苏州土5-10、硅酸锆5-10、滑石5-10、白云石3-5、碳酸钡1-5、氧化铁1-3; 所述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5-40、石英15-25、松木灰5-20、苏州土 5-10、单飞粉5-10、氧化铁5-10、滑石1-5、碳酸钡1-5、二氧化锰1-5、骨粉1-5、氧化钴1_3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 10、白垩10、石英15、苏州土 10、硅酸锆8、滑石5、白云石5、碳酸钡2.5、氧化铁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0、石英25、松木灰14、苏州土 5、单飞粉10、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2、氧化钴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3、煅烧高岭土 13、白垩11、石英13、苏州土8、硅酸锆6、滑石7、白云石4、碳酸钡3、氧化铁2。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6、石英18、松木灰9、苏州土 8、单飞粉7、氧化铁8、滑石2、碳酸钡4、二氧化锰3、骨粉3、氧化钴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豆青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4、煅烧高岭土 13、白垩12、石英10、苏州土 10、硅酸锆9、滑石8、白云石2、碳酸钡1、氧化铁I。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特征在于,梅枝斑点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长石38、石英25、松木灰7、苏州土7、单飞粉8、氧化铁6、滑石3、碳酸钡2、二氧化锰2、骨粉1、氧化钴I。8.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I,制备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 步骤2,在陶瓷坯体上施豆青釉; 步骤3,待陶瓷坯体干燥后通过彩绘的方式在豆青釉面上施梅枝斑点釉; 步骤4,待梅枝斑点釉干燥后,将陶瓷坯体放入窑炉中烧制; 步骤5,窑炉升温,还原气氛为下,烧成温度为1200-1300 °C; 步骤6,开炉,冷却后获得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豆青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水=1:2:0.8,所述梅枝斑点釉使用湿球磨制成,其中料:球沐= 1:2:1。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烧成温度为1290°C。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及制备工艺。该种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相结合的瓷器由坯体向外依次有豆青釉层和梅枝斑点釉层,该豆青釉的釉色为青中泛白,釉面光泽,青色素雅,透光率高;在豆青釉的外层通过梅枝斑点釉绘制了彩样,该梅枝斑点釉呈灰褐色,色如树木的枝干、釉面较为粗糙;本发明提供的豆青釉与梅枝斑点釉可相互融合,梅枝斑点釉可施于器物口沿部,与豆青釉的底色形成复古、做旧的效果,也可在豆青釉的表面绘制树木、枝干、房屋等图样,细腻温润的底色与粗狂的彩绘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两种釉料一次烧成,可节省20?30%的燃料,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IPC分类】C04B41/89, C03C8/00
【公开号】CN105712747
【申请号】CN201610165752
【发明人】周冬菊
【申请人】德化县万盛陶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