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9173发布日期:2020-04-29 01:2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卧式曲颈易折安瓿机生产过程,均为高速电机上下移动实现安瓿瓶的定位刻痕,此种方式生产的安瓿瓶刻痕粗短,呈船型中间深两端浅,折断力偏差大,安瓿折断后断面平整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增加了刻痕长度,减小了折断力偏差,提高了折断力稳定性和断面平整质量的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包括刻痕电机,刻痕电机安装在双导杆机构上,刻痕电机输出端连接至挠性轴,挠性轴前端连接有刻刀,双导杆机构一侧的后端设置有行走齿轮,行走齿轮轴心通过连杆连接至凸轮机构,行走齿轮下端与齿条配合,齿条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刻痕电机底部设置有配重装置。

所述的配重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放置有配重块。

使用原理为:

使用时,本装置设置在安瓿机定位点位置处,安瓿瓶在安瓿机上行进时,通过凸轮机构和连杆,带动行走齿轮在齿条上往返运动,从而带动双导杆机构横向运动,在双导杆机构横向运动的过程中,刻痕电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双导杆机构上横向移动,配合挠性轴,使得刻刀横向弧形运动进行刻痕,从而实现了安瓿刻痕的增长,并且刻痕细长深浅一致,能有效减小折断力偏差,提高折断力稳定性和提高断面平整质量。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刻痕电机设置在了双导杆机构上,配合凸轮机构,刻痕电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双导杆机构上横向移动,配合挠性轴,使得刻刀横向弧形运动进行刻痕,从而实现了安瓿刻痕的增长,可将1-2ml安瓿刻痕长度由1.0mm左右增长到3mm左右,可将5ml以上安瓿刻痕长度由1.5mm左右增长到4mm左右,并且刻痕细长深浅一致,能有效减小折断力偏差,提高折断力稳定性和提高断面平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刻痕电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刻痕电机;2、双导杆机构;3、挠性轴;4、刻刀;5、行走齿轮;6、连杆;7、凸轮机构;8、齿条;9、底座;10、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包括刻痕电机1,刻痕电机1安装在双导杆机构2上,刻痕电机1输出端连接至挠性轴3,挠性轴3前端连接有刻刀4,双导杆机构2一侧的后端设置有行走齿轮5,行走齿轮5轴心通过连杆6连接至凸轮机构7,行走齿轮5下端与齿条8配合,齿条8固定在底座9上。

刻痕电机1底部设置有配重装置,配重装置包括盒体10,盒体10内放置有配重块。

使用原理为:

使用时,本装置设置在安瓿机定位点位置处,安瓿瓶在安瓿机上行进时,通过凸轮机构7和连杆6,带动行走齿轮5在齿条8上往返运动,从而带动双导杆机构2横向运动,在双导杆机构2横向运动的过程中,刻痕电机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双导杆机构2上横向移动,配合挠性轴3,使得刻刀4横向弧形运动进行刻痕,从而实现了安瓿刻痕的增长,并且刻痕细长深浅一致,能有效减小折断力偏差,提高折断力稳定性和提高断面平整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包括刻痕电机(1),其特征在于:刻痕电机(1)安装在双导杆机构(2)上,刻痕电机(1)输出端连接至挠性轴(3),挠性轴(3)前端连接有刻刀(4),双导杆机构(2)一侧的后端设置有行走齿轮(5),行走齿轮(5)轴心通过连杆(6)连接至凸轮机构(7),行走齿轮(5)下端与齿条(8)配合,齿条(8)固定在底座(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痕电机(1)底部设置有配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装置包括盒体(10),盒体(10)内放置有配重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颈易折安瓿刻痕移动增长装置,包括刻痕电机,刻痕电机安装在双导杆机构上,刻痕电机输出端连接至挠性轴,挠性轴前端连接有刻刀,双导杆机构一侧的后端设置有行走齿轮,行走齿轮轴心通过连杆连接至凸轮机构,行走齿轮下端与齿条配合,齿条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通过将刻痕电机设置在了双导杆机构上,配合凸轮机构,刻痕电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在双导杆机构上横向移动,配合挠性轴,使得刻刀横向弧形运动进行刻痕,从而实现了安瓿刻痕的增长,可将1‑2ML安瓿刻痕长度由1.0mm左右增长到3mm左右,可将5ML以上安瓿刻痕长度由1.5mm左右增长到4mm左右,并且刻痕细长深浅一致,能有效减小折断力偏差,提高折断力稳定性和提高断面平整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