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0099发布日期:2022-01-15 10:0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化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


背景技术:

2.夹层玻璃是建筑玻璃行业中常见的一类玻璃,夹层玻璃是有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由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粘接物形成的复合玻璃制品,这类玻璃通常具有一定刚性、高韧性、击破不易散落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行业中。而随着对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夹层玻璃在节能性能方面也有所要求,如应用在户外场所的建筑玻璃、缆车等,在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还需要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但现有的这类夹层玻璃通常仅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不能够很好的降低光热辐射,光热辐射还是容易传递至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次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由第一钢化玻璃层、第二钢化玻璃层、粘接胶层、第一镀膜层、第二镀膜层构成,所述第一镀膜层由外至内依次形成有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氧化铝镀覆层、银层、镍铬合金镀覆层、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构成,所述第二镀膜有内至外依次由第一硅合金氧化层、锌合金氧化层、氧化硅镀覆层、第二硅合金氧化层构成,所述第一镀膜层镀覆在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镀膜层镀覆在第二钢化玻璃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与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
6.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粘接胶层为spg胶干化形成的胶体层,其厚度为0.66mm。
7.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的厚度为33~45nm。
8.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氧化铝镀覆层的厚度为22~30nm。
9.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镍铬合金层、锌合金氧化层的厚度均为6~10nm。
10.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氧化硅镀覆层的厚度为26~30nm。
11.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硅合金氧化层、第二硅合金氧化层的厚度均为24~32nm。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应用在实际时,具有第二钢化玻璃层的一侧面向室内应用,外界的光照射时,先经过第一镀膜层,第一镀膜层中的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均有一定的吸光作用,银层反射一定的光线,氧化铝镀覆层、镍铬合金镀覆层作为光折射层,光线经过第一镀膜层的第一次光辐射削弱后通过第一钢化玻璃层,经过粘接胶层时则背吸收一定的光能,最后透过第二钢化玻璃层至第二镀膜层,第二镀膜层中的第一硅合金氧化层、锌合金氧化层、氧化硅镀覆层、第二硅合金氧化层共同起到削弱光辐射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外
界射入的光辐射,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降光辐射作用。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第一钢化玻璃层;2、第二钢化玻璃层;3、粘接胶层;4、第一镀膜层;5、第二镀膜层;6、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7、氧化铝镀覆层;8、银层;9、镍铬合金镀覆层;10、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1、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2、锌合金氧化层;13、氧化硅镀覆层;14、第二硅合金氧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1.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玻璃本体由第一钢化玻璃层1、第二钢化玻璃层2、粘接胶层3、第一镀膜层4、第二镀膜层5构成,第一镀膜层4由外至内依次形成有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6、氧化铝镀覆层7、银层8、镍铬合金镀覆层9、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0构成,第二镀膜有内至外依次由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1、锌合金氧化层12、氧化硅镀覆层13、第二硅合金氧化层14构成,第一镀膜层4镀覆在第一钢化玻璃层1的外侧面,第二镀膜层5镀覆在第二钢化玻璃层2的外侧面,第一钢化玻璃层1与第二钢化玻璃层2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
22.其中,粘接胶层3为spg胶干化形成的胶体层,其厚度为0.66mm;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6、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0的厚度为33~45nm;氧化铝镀覆层7的厚度为22~30nm;镍铬合金层、锌合金氧化层12的厚度均为6~10nm;氧化硅镀覆层13的厚度为26~30nm;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1、第二硅合金氧化层14的厚度均为24~32nm。
23.应用在实际时,具有第二钢化玻璃层2的一侧面向室内应用,外界的光照射时,先经过第一镀膜层4,第一镀膜层4中的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6、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0均有一定的吸光作用,银层8反射一定的光线,氧化铝镀覆层7、镍铬合金镀覆层9作为光折射层,光线经过第一镀膜层4的第一次光辐射削弱后通过第一钢化玻璃层1,经过粘接胶层3时则背吸收一定的光能,最后透过第二钢化玻璃层2至第二镀膜层5,第二镀膜层5中的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1、锌合金氧化层12、氧化硅镀覆层13、第二硅合金氧化层14共同起到削弱光辐射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外界射入的光辐射,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降光辐射作用。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由第一钢化玻璃层(1)、第二钢化玻璃层(2)、粘接胶层(3)、第一镀膜层(4)、第二镀膜层(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膜层(4)由外至内依次形成有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6)、氧化铝镀覆层(7)、银层(8)、镍铬合金镀覆层(9)、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0)构成,所述第二镀膜有内至外依次由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1)、锌合金氧化层(12)、氧化硅镀覆层(13)、第二硅合金氧化层(14)构成,所述第一镀膜层(4)镀覆在第一钢化玻璃层(1)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镀膜层(5)镀覆在第二钢化玻璃层(2)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1)与第二钢化玻璃层(2)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层(3)为spg胶干化形成的胶体层,其厚度为0.6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6)、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10)的厚度为33~45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镀覆层(7)的厚度为22~3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铬合金层、锌合金氧化层(12)的厚度均为6~1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镀覆层(13)的厚度为26~30n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合金氧化层(11)、第二硅合金氧化层(14)的厚度均为24~32n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夹层隔热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由第一钢化玻璃层、第二钢化玻璃层、粘接胶层、第一镀膜层、第二镀膜层构成,所述第一镀膜层由外至内依次形成有第一锌铝合金氧化层、氧化铝镀覆层、银层、镍铬合金镀覆层、第二锌铝合金氧化层构成,所述第二镀膜有内至外依次由第一硅合金氧化层、锌合金氧化层、氧化硅镀覆层、第二硅合金氧化层构成,所述第一镀膜层镀覆在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镀膜层镀覆在第二钢化玻璃层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与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之间通过粘接胶相粘接。


技术研发人员:罗景勇 庄帝尊 冯超 刘永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隆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