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3976发布日期:2022-06-08 08:4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装置,具体是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生物有机肥相较于传统化肥营养元素齐全,且其含有能够改善作物根基的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虫害能力。现有的生物有机肥料发酵罐为封闭式结构,相较于传统发酵方法效率更高,但是发酵罐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翻动不均匀和氧气供给不足导致原料出现结块现象,氧气供给不足、透气性差还易导致细菌滋生、原料腐臭味严重,导致产出肥料品质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均匀、氧气供给充足的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包括罐体、绞龙、控制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罐体内设有绞龙;罐体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罐体右侧壁的顶端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罐体为卧式罐;罐体内壁设有保温层;罐体表面设有观察窗;罐体的顶面左端设有进料口;罐体的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密封门;罐体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一组支撑柱;绞龙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罐体的内壁上;绞龙转轴的左端穿出罐体,传动装置驱动绞龙转动。
7.优选的:所述罐体左侧壁顶端开设有进气孔;进气管道一端连接进气孔,进气管道另一端连接进气泵的输出端;罐体底面开设有排气孔;排气管道一端连接排气孔,排气管道另一端连接排气泵的输入端,排气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空气净化器的输入端连接;进气泵、排气泵和空气净化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面开设有进汽口;进汽口处的进汽管道外接蒸汽源;进汽管道上设有一号电磁阀;一号电磁阀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面还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处的进水管道外接水源;进水管道上设有二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1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1.控制器的设置实现了发酵过程的增氧、升温、加湿全自动化,确保了增氧、升温、加湿的准确性,提高了发酵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罐体设置为卧式罐,被绞龙抛起的物料自由下落后又反复被抛起,提高了物料混合的效果;排气泵将罐体内发酵产生的臭气抽出,经空气净化器净化后再排放,保护了环境,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的剖视图。
13.图2为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包括罐体1、绞龙2、控制器3、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所述罐体1内设有绞龙2;罐体1表面设有控制器3;所述罐体1右侧壁的顶端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分别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16.所述罐体1为卧式罐;罐体1内壁设有保温层11防止热量流失;罐体1表面设有观察窗12,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发酵的过程和检查罐体1内部的运行情况;罐体1的顶面左端设有进料口13;罐体1的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处设有密封门15;罐体1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一组支撑柱16;绞龙2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罐体1的内壁上;绞龙2转轴的左端穿出罐体1,传动装置7驱动绞龙2转动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
17.所述罐体1左侧壁顶端开设有进气孔41;进气管道42一端连接进气孔41,进气管道42另一端连接进气泵43的输出端;罐体1底面开设有排气孔44;排气管道45一端连接排气孔44,排气管道45另一端连接排气泵46的输入端,排气泵46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空气净化器47的输入端连接;进气泵43、排气泵46和空气净化器47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氧气传感器4感应到罐体1内氧含量过低时,通过控制器3同时启动进气泵43、排气泵46和空气净化器47,进气泵43将外界空气输入进罐体1,提升罐体1内部氧气含量,提高发酵效率,排气泵46将罐体1内发酵产生的臭气抽出,经空气净化器47净化后再排放;当氧气传感器4感应到罐体1内氧含量达标时,控制器3自动关闭进气泵43、排气泵46和空气净化器47。
18.所述罐体1的顶面开设有进汽口51;进汽口51处的进汽管道52外接蒸汽源;进汽管道52上设有一号电磁阀53;一号电磁阀53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罐体1内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3打开一号电磁阀53向罐体1内输入高温蒸汽来提高发酵温度,提高发酵效率;通过温度传感器5实时检测罐体1内的温度来控制一号电磁阀53的启停和调节大小。
19.所述罐体1的顶面还开设有进水口61;进水口61处的进水管道62外接水源;进水管道62上设有二号电磁阀63;二号电磁阀63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湿度传感器6检测到罐体1内的湿度过低时,控制器3打开二号电磁阀63向罐体1内添加水来提高湿度;通过湿度传感器6实时检测罐体1内的温度来控制二号电磁阀63的启停。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1.工作人员将所需发酵的有机肥料通过进料口13添加进罐体1内,并倒入适量的菌剂,启动传动装置7,传动装置7带动绞龙2在罐体1内部转动,对罐体1内部有机肥料进行搅拌作业;罐体1设置为卧式罐,被绞龙2抛起的物料自由下落后又反复被抛起,提高了物料搅拌的效果;待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后,当氧气传感器4感应到罐体1内氧含量过低时,通过控制器3同时启动进气泵43、排气泵46和空气净化器47,进气泵43将外界空气输入进罐体1,提升
罐体1内部氧气含量,提高发酵效率,排气泵46将罐体1内发酵产生的臭气抽出,经空气净化器47净化后再排放;当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罐体1内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3打开一号电磁阀53向罐体1内输入高温蒸汽来提高发酵温度,提高发酵效率;当湿度传感器6检测到罐体1内的湿度过低时,控制器3打开二号电磁阀63向罐体1内添加水来提高湿度;控制器的设置实现发酵过程全自动化;待罐体1内部肥料发酵完毕后,工作人员打开密封门15和传动结构7,绞龙2将物料输送出罐体1。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包括罐体(1)、绞龙(2)、控制器(3)、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有绞龙(2);罐体(1)表面设有控制器(3);所述罐体(1)右侧壁的顶端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分别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罐体(1)左侧壁顶端开设有进气孔(41);进气管道(42)一端连接进气孔(41),进气管道(42)另一端连接进气泵(43)的输出端;罐体(1)底面开设有排气孔(44);排气管道(45)一端连接排气孔(44),排气管道(45)另一端连接排气泵(46)的输入端,排气泵(46)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空气净化器(47)的输入端连接;进气泵(43)、排气泵(46)和空气净化器(47)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罐体(1)的顶面开设有进汽口(51);进汽口(51)处的进汽管道(52)外接蒸汽源;进汽管道(52)上设有一号电磁阀(53);一号电磁阀(53)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罐体(1)的顶面还开设有进水口(61);进水口(61)处的进水管道(62)外接水源;进水管道(62)上设有二号电磁阀(63);二号电磁阀(63)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为卧式罐;罐体(1)内壁设有保温层(11);罐体(1)表面设有观察窗(12);罐体(1)的顶面左端设有进料口(13);罐体(1)的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处设有密封门(15);罐体(1)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一组支撑柱(16);绞龙(2)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罐体(1)的内壁上;绞龙(2)转轴的左端穿出罐体(1),传动装置(7)驱动绞龙(2)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肥发酵混料装置,涉及生物肥发酵设备领域,包括罐体、绞龙、控制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罐体内设有绞龙;罐体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罐体右侧壁的顶端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设置实现了发酵过程的增氧、升温、加湿全自动化,确保了增氧、升温、加湿的准确性,提高了发酵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罐体设置为卧式罐,被绞龙抛起的物料自由下落后又反复被抛起,提高了物料混合的效果;排气泵将罐体内发酵产生的臭气抽出,经空气净化器净化后再排放,保护了环境,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圣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