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1576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菌肥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味精第一生产大国,目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味精生产区域结构随着味精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如今,我国味精行业已 经呈现出比较高的集中度,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落实,国家对企业污染的治理力度的加大, 以及百姓的"谈味精色变"对味精的健康性的误解,味精行业还将面临调整,一些中小产能 将逐步退出味精行业。味精的脱盐液作为味精生产的废产品,以前往往被低价出售,农民往 往直接施用于农田中,最终往往引起土壤的板结和酸化,导致较大的土壤问题,随着"国家 循环经济"口号的提出,脱盐液因其富含高氨基酸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肥料生产,这样既 增加企业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腐植酸是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其基本结构是芳 环和脂环,环上连有羧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其与金属离子有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等作 用;在分散体系中作为聚电解质,有凝聚、胶溶、分散等作用。腐植酸分子上还有一定数量的 自由基,具有生理活性。腐植酸可有效促进作物根部生长,提高其生理活性,改善其吸收营 养物质的能力,增强肥效。
[0003] 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具有解磷作用,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等具 有解钾作用,这些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例如乳酸、羟基丁酸、草酸、 柠檬酸和一些酶类,如植酸酶等,这些酸和酶可溶解或分解在原材料中存在的难溶磷酸盐, 在核酸、核蛋白等物质中存在的磷,以及钾长石、云母等含钾硅酸盐矿物中存在的钾,这些 磷或钾释放到土壤中被植物吸收,这样开发和利用了土壤中赋存的十分丰富的无效磷和 钾,还可以减少施用无机磷或钾肥。
[0004] 味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料和废液,处理这些废料和废液很困难,给环保造 成了极大压力。废液提取硫酸铵后剩余的脱盐液含有有机质、氮磷钾以及氨基酸等成分。废 料主要是水解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菌肥的重要 原料。现有利用脱盐液生产有机菌肥的方法多采用喷浆造粒的办法,其生产过程将原料简 单混合后加入脱盐液造粒,该过程中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块状物料,且PH得不到调节,影响 菌种的活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 味精生产废料难利用的问题,且制备方法严格按顺序混料,既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又保 证了菌种的活性。
[0006] 本发明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7] 脱盐液35-45份 污泥8-18份
[0008] 水解渣25-35份 活性炭10-20份
[0009] 氢氧化钾2-5份 菌种0· 002-0. 010份
[0010] 所述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中的至少 两种的组合。
[0011] 所述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0012] 脱盐液36份 污泥10份
[0013] 水解渣28份 活性炭16份
[0014] 氢氧化钾3份 菌种0.005份
[0015] 所述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中的至少 两种的组合。
[0016] 本发明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1)将水解渣、活性炭和污泥混合均勾,得混合料1 ;
[0018] 2)将混合料1与脱盐液混合均勾,得混合料2 ;
[0019] 3)将混合料2与氢氧化钾和混合菌种混合均匀,得基础料;
[0020] 4)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品新型有机菌肥。
[0021] 有机菌肥制备过程中,固态原料先混合,再加入脱盐液,就会形成比较大的块状物 料,掺料不均匀;如果先加入菌种,则有可能因为PH值太低,而影响菌种的存活,加入氢氧 化钾,可以调节水解渣和脱盐液的pH,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严格按照规定顺序混料,避免了上 述问题的发生。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3] 1、本发明采用味精生产废料脱盐液和水解渣及工业废料污泥为有机肥生产原料, 既解决了工业废料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工业废料再利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0024] 2、本发明制备有机菌肥的方法,混料严格按照顺序,既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又 保证了菌种的生物活性,提高了有机菌肥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将25000kg水解渣、8000kg污泥和10000kg活性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35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2000kg 氢氧化钾、2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 品新型有机菌肥。
[0027] 实施例2
[0028] 将28000kg水解渣、10000kg污泥和13000kg活性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36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2500kg 氢氧化钾、3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 品新型有机菌肥。
[0029] 实施例3
[0030] 将28000kg水解渣、10000kg污泥和16000kg活性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36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3500kg 氢氧化钾、5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 品新型有机菌肥。
[0031] 实施例4
[0032] 将30000kg水解渣、13000kg污泥和16000kg活性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38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3800kg 氢氧化钾、7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 品新型有机菌肥。
[0033] 实施例5
[0034] 将32000kg水解渣、15000kg污泥和18000kg活性炭混合均勾,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41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4600kg 氢氧化钾、8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 品新型有机菌肥。
[0035] 实施例6
[0036] 将35000kg水解渣、18000kg污泥和20000kg活性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1,再向 混合料1中加入45000kg脱盐液,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2,再向混合料2中加入5000kg 氢氧化钾、IOkg菌种,充分混合均匀得基础料,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 成品新型有机菌肥。
[0037] 实验例:
[0038] 试验设四个本发明有机菌肥处理样,一个普通肥料对照样,共设五个小区,随机排 列。试验作物为冬小麦,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技术。
[0039] 处理1 :本发明有机菌肥80kg/亩施基肥,20kg/亩追肥。
[0040] 处理2 :本发明有机菌肥60kg/亩施基肥,40kg/亩追肥。
[0041] 处理3 :本发明有机菌肥70kg/亩施基肥,30kg/亩追肥。
[0042] 处理4 :本发明有机菌肥90kg/亩施基肥,IOkg/亩追肥。
[0043] 对照:普通尿素60kg/亩施基肥,普通碳酸氢铵40kg/亩追肥。
[0044] 效果见表1 :
[0045]
[0046] 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的有机肥在用量减少接近20%的情况下,每亩增值达到 3. 6-24. 1%,增产效果极为明显。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 成: 脱盐液35-45份 污泥8-18份 水解渣25-35份 活性炭10-20份 氢氧化钾2-5份 菌种0. 002-0. 010份 所述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的组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 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脱盐液36份 污泥10份 水解渣28份 活性炭16份 氢氧化钾3份 菌种0. 005份 所述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的组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水解渣、活性炭和污泥混合均匀,得混合料1 ; 2) 将混合料1与脱盐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料2 ; 3) 将混合料2与氢氧化钾和混合菌种混合均匀,得基础料; 4) 将基础料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品新型有机菌肥。
【专利摘要】本发明基于味精工业废料的有机菌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菌肥料生产领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脱盐液35-45份、污泥8-18份、水解渣25-35份、活性炭10-20份、氢氧化钾2-5份和菌种0.002-0.010份,所述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将上述原料按顺序混料后,经粉碎、造粒、烘干和筛分包装,得成品新型有机菌肥。本发明采用味精生产废料脱盐液和水解渣及工业废料污泥为有机肥生产原料,既解决了工业废料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工业废料再利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本发明制备有机菌肥的方法,混料严格按照顺序,既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又保证了菌种的生物活性,提高了有机菌肥的效果。
【IPC分类】C05G3/00
【公开号】CN104892103
【申请号】CN201510244529
【发明人】杨玉岭, 汤斌, 张远贞, 满德恩, 刘云, 郭脉海
【申请人】菱花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