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1809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陶瓷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具有石纹外观效果的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具有石头纹理效果的陶瓷制品由于具有特别的观赏效果,作为花瓶、摆设、用具或者收藏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它成为陶瓷制品装饰的一个发展方向。
[000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218020A提出了一种在陶瓷上形成大理石纹饰的方法,首先提供一高密度、粘度小、高稠度的底釉,然后将比重小、粘度大、低稠度的面釉缓缓倒入底釉中,由于两种釉比重及粘度的落差,面釉在底釉中未立即分解,并漂浮于底釉的表层,接着划动釉面使其产生大理石纹,然后将素烧胚部分浸于釉中滚转一圈,使釉彩覆于胚上,完成上釉程序后在高温中烧制即产生大理石纹。该方法操作难以控制,再现性较差,成品率低,并且难以形成不能形成石头的自然色斑。
[0004]CN1241497A、 CN1424190A、 CN1546294A、 CN1727147A、 CN1887558A 以及CN101585210A公开的具有石纹表层的陶瓷是采用机械方法将一种或多种色浆分散在陶瓷素坯表面,烧成后陶瓷表面显示多种色浆颜色来体现石头斑纹。但是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并且由于斑纹过于规整,仿石效果较差。
[0005]CN1923747A认为,将色素包裹在熔块中,烧成后可形成仿石材图案釉面陶瓷,但由于色素斑块过小,出现石材图案与天然石头差距较大。
[0006]CN101066890A认为,在陶瓷泥坯上施一层底釉,制备底釉坯,将底釉坯表面沾取含有气泡的色釉,由于色釉浆泡破灭形成大理石花纹,这种方法适应性能强,能够适用于器型复杂的陶瓷产品,但色斑单一,陶瓷产品表面平整度较差,与自然石头纹理差距较远。
[0007]在申请人的关联申请CN2010105902776中,提出一种在烧制过程釉层出现窑变而形成印度红石纹的陶瓷制造方法,配制含二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镍和氧化钴的第一釉浆,含氧化钴、氧化镍、三氧化二铬、氧化铁和二氧化锰的第二釉浆,含二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镍和氧化锑的第三釉浆,在陶瓷坯体上依次施第一釉浆、第二釉浆和第三釉浆,烧制后陶瓷制品釉层出现窑变,在釉层出现灰黑色和白色等色斑,色斑深浅和分布状况与芝麻石相近似,具有芝麻石外观视觉效果。但生产过程需要配置多种釉浆,多次施釉,费工费力,成本也由此提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易,在烧制过程釉层出现窑变而形成桑浦山油麻石石纹的陶瓷制造方法。
[0009]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二氧化锡7.7—9.1%,二氧化锆52.6—55.4%,氧化镍5.1—7.4%,氧化钻 5.2一6.8%,二氧化一■络 4.2一4.8%,氧化铁 5.4一6.6%,一■氧化猛 11.4一
12.6%,氧化锑1.8—2.2%的色基材料,加水研磨;
B.按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础釉重量比20: 100的比例将研磨后的色基材料与透明基础釉混合再次研磨,加水配成总含固量45— 52wt%的釉浆;
C.在陶瓷坯体上施上述釉浆,干燥后釉层厚度0.03—0.12mm ;
D.施釉后的陶瓷坯体进行烧制:在200—800°C时每小时升温180— 200°C,800—IlOOcC时每小时升温 90— 100°C,1100— 1280°C时每小时升温 50—60°C,到达 1280~1290°C时保温0.5-1小时,停火降温,冷却后陶瓷坯体成为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制品。
[0010]本发明中,透明基础釉是陶瓷工业中使用的普通透明釉,或者成为熔块。
[0011 ] 在步骤A中,色基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二氧化锡8.4%,二氧化锆54.6%,氧化镍
6.2%,氧化钴6.1%,三氧化二铬4.5%,氧化铁6.2%,二氧化锰12%,氧化锑2%。
[0012]步骤C中,烧制过程在温度为800—900°C时,采用还原方式烧制,即加大燃料用量但不增加空气流量,窑炉中燃料在缺氧状态下燃烧,此外的其它温度范围采用氧化方式烧制,即燃料在氧气充分的状态下完全燃烧。
[0013]本发明在烧成过程釉层出现窑变,烧成后的陶瓷制品在釉层出现灰黑色和白色等色斑,色斑深浅和分布状况与桑浦山油麻石相近似,具有桑浦山油麻石的外观视觉效果。与CN2010105902776专利相比,采用一次施釉,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的陶瓷制品表面外观效果图。
[0015]图2是图1陶瓷制品的局部表面外观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将二氧化锡8.4克,二氧化错54.6克,氧化镍6.2克,氧化钴6.1克,三氧化二络4.5克,氧化铁6.2克,二氧化锰12克,氧化锑2克混合,加入50克水研磨,在加入500克透明基础釉,加水300克继续研磨,加水配成含固量48— 50wt%的釉浆,
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浸泡到上述釉浆中,取出干燥,控制干燥后釉层厚度0.03—0.12mm,如不合格,可再次施釉一次。也可以采用喷洒方式施釉。
[0017]施釉后的陶瓷坯体进行烧制:在开始时缓慢加热,使陶瓷坯体中的水分缓慢蒸发,防止陶瓷坯体变形,加热I小时后可升高到80°C,之后逐渐加大火力,经I小时后升高到200 0C,在200— 800 0C之间每小时升温200 V,温度升高到800 °C后,在800— 900 V之间,采用还原方式烧制,即加大燃料用量但不增加空气流量,窑炉中燃料在缺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I小时后温度升高到900°c,之后增加空气流量,窑炉中燃料完全燃烧,在900— 1100°C之间每小时升温100°C,1100— 1280°C之间每小时升温60°C,到达1290°C时保温0.5小时,停火降温,冷却到室温后打开窑炉,陶瓷坯体成为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制品。
[0018]该陶瓷制品外观视觉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2是按比例尺1:1的局部表面外观图,从图1和图2可见,在釉层出现灰黑色和白色等多种色斑,色斑深浅和分布状况与桑浦山油麻石相近似,具有明确的桑浦山油麻石的外观视觉效果。
【主权项】
1.一种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含二氧化锡7.7—9.1%,二氧化锆52.6—55.4%,氧化镍5.1—7.4%,氧化钻 5.2一6.8%,二氧化一■络 4.2一4.8%,氧化铁 5.4一6.6%,一■氧化猛 11.4一12.6%,氧化锑1.8—2.2%的色基材料,加水研磨; B.按色基材料和透明基础釉重量比20: 100的比例将研磨后的色基材料与透明基础釉混合再次研磨,加水配成总含固量45— 52wt%的釉浆; C.在陶瓷坯体上施上述釉浆,干燥后釉层厚度0.03—0.12mm ; D.施釉后的陶瓷坯体进行烧制:在200—800°C时每小时升温180— 200°C,800—IlOOcC时每小时升温 90— 100°C,1100— 1280°C时每小时升温 50—60°C,到达 1280~1290°C时保温0.5-1小时,停火降温,冷却后陶瓷坯体成为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制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色基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二氧化锡8.4%,二氧化锆54.6%,氧化镍6.2%,氧化钴6.1%,三氧化二络4.5%,氧化铁6.2%,二氧化猛12%,氧化铺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烧制过程在温度为800—900°C时,采用还原方式烧制,此外的其它温度范围采用氧化方式烧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操作简易,在烧制过程釉层出现窑变而形成桑浦山油麻石石纹的陶瓷制造方法,配制含二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镍,氧化钴,三氧化二铬,氧化铁,二氧化锰,氧化锑的色基材料,与透明基础釉混合配成总含固量45—52wt%的釉浆,施釉后的陶瓷坯体进行烧制成为仿桑浦山油麻石石纹陶瓷制品。本发明在烧成过程釉层出现窑变,烧成后的陶瓷制品在釉层出现灰黑色和白色等色斑,色斑深浅和分布状况与桑浦山油麻石相近似,具有桑浦山油麻石的外观视觉效果。采用一次施釉,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C04B41/86
【公开号】CN105036806
【申请号】CN201510438607
【发明人】陈树波, 陈佩娟, 陈晓湘, 苏小洁, 陈晓晖, 蔡清林
【申请人】陈晓晖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