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676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加工过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段法叠合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两种不同含量硫酸镍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
背景技术
丙烯叠合是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原料生产的重要过程。丙烯三聚物壬烯和四聚物十二烯的生产,近年来倍受重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壬烯主要用来制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烯用途比较广泛,用它制备的十二叔碳硫醇是合成橡胶工艺中的分子量调节剂,硫化烷基酚钙是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是匀染剂,十二烷基苯磺酸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磷酸酯甲盐是乳化剂(DK,DL-1),十二烷基丁二酚是润滑剂,磷苯二甲酸十二碳酯是增塑剂,支链十二烷基苯和支链烷基苯磺酸是农用乳化剂。因此,丙烯制备十二烯的工艺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国外丙烯叠合技术主要是固体磷酸催化工艺,占垄断地位的是UOP技术。它使用的是固体磷酸-硅藻土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和选择性高、工艺合理、技术成熟。它的主要缺点是丙烯四聚选择性低,催化剂寿命短,只能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反应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入水,且催化剂易泥化结块等。CN1285241公开了一种丙烯齐聚固体磷酸催化剂,组成为SiAaBb(P2O5)·H2O,催化剂是过渡金属改性固体磷酸催化剂。它以C3(丙烯40-60%,丙烷为稀释剂)为原料,在4.0MPa、190℃、2.0h-1条件下,C3=转化率为79%,C12=选择性为12%、C9=选择性为74%。从反应结果看出,C3=转化率低、十二烯选择性也较低。CN98107236.4公开了一种含两种第八族过度金属硫酸盐/氧化铝烯烃叠合催化剂。以C3=为原料,在3.0MPa、60℃、2.0h-1条件下,C3=转化率为92.89%,C12=选择性为30%、C9=选择性42%。从反应结果看出,十二烯选择性不高。T.Cai et al.,Appl.Catal.,1991,691报道了一种NiSO4/γ-Al2O3烯烃叠合催化剂。以C3=为原料,在3.0MPa、30℃、2.0h-1条件下,C3=转化率为95%以上,丙烯二聚选择性60%以上。该催化剂对C3=叠合反应表现出异常高的活性、二聚选择性和较好的稳定性,但三聚以上产物的选择性较差。蔡天锡等(石油化工,1994,23149-153)研究了由丙烯制造壬烯和十二烯的新工艺,采用二段双温丙烯齐聚反应法,在60℃和80℃下丙烯总转化率为96.5%,壬烯和十二烯选择性分别为27.4%和27.4%。此工艺中的十二烯选择率偏低,壬烯偏高是重要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C3=叠合反应中C12=选择性偏低的不足,提出一种两段法叠合新工艺,高选择性地合成C12=。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在现有叠合工艺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的硫酸镍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由C3=最大量的叠合成C12=。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1)C3=进入第一段反应器内后,在硫酸镍催化剂PC-A(镍含量为2-5Ni wt.%)作用下,在2.0-4.0MPa、0-50℃、0.5-2.0h-1条件下进行叠合反应,产物通过DI分馏塔进行分离,分离出的丙烯经压缩返回到第一段反应器循环反应。其中PC-A催化剂性质如下直径1.5-1.8mm长度3-5mm堆密度0.7-0.8g/ml机械强度102N/粒比表面积>150M2/g孔容>0.3ml/gNi含量2-5wt.%(2)分离出的C6=进入第二段反应器,在硫酸镍催化剂PC-B(镍含量为6-10 Ni wt.%)作用下,在0.2-1.0MPa、60-120℃、0.5-2.0h-1条件下进行进一步叠合反应。反应生成物经过DII分离,未反应的C6=返回到第二段反应器同第一段反应生成的C6=一同进入第二反应器进行叠合反应。其中PC-B催化剂性质如下直径1.5-1.8mm长度3-5mm堆密度0.8-0.9g/ml机械强度150N/粒比表面积>170M2/g孔容>0.4ml/gNi含量6-10wt.%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设备投资小,C12=生成物选择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附图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图中RI为第一反应器,RII为第二反应器,DI为第一分馏塔,DII为第二分馏塔,DIII为第三分馏塔。C3=原料进入第一段反应器RI中进行叠合反应。反应生成物在分馏塔DI中先进行气液分离,由塔顶部放出未反应的C3=,经回收、压缩、液化后加入到RI中进行反应,分离出的C6=进入第二段反应器RII中进行进一步叠合反应。第二段反应器RII反应生成物在分馏塔DII塔中进行分离,未反应的C6=由塔顶部分离出,返回到第二段反应器继续叠合反应。DI和DII塔的残液送至分馏塔DIII,分离出C9=、C12=及C15=+各组份。C15=+可用作制造高碳烷基苯磺酸盐,作为三次采油驱油剂。
附表是具体实施例及参比实施例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采用的两段法叠合新工艺的实施例。
实施例1在内径10mm、长度为4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RI、RII)中,分别装入15ml 40-60目PC-A、PC-B催化剂。叠合反应温度是由位于反应管中心部位的热电偶来测量,通过调节外加套内循环水的温度来控制的,原料用计量泵由反应器底部打入。将丙烯以空速为2.0h-1的速度打入反应温度为30℃、系统压力为30MPa的RI反应器中,经过叠合反应C3=的转化率为94.7%,C6=选择性为81.2%。经过分离后,将C6=以空速为1.0h-1的速度打入反应温度为80℃、系统压力为1.0MPa的RII反应器中。经过对分馏塔DIII入口物料的分析,C12=含量为70.7%,其结果如附表所示。
实施例2本实施例工艺流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段反应温度控制在50℃,第二段反应温度为80℃。经过对分馏塔DIII入口物料的分析,C12=含量为58.0%,其结果如附表所示。
实施例3本实施例工艺流程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原料为C3=为90%、C30为10%,第一段反应温度为40℃。经过对分馏塔DIII入口物料的分析,C12=含量为61.2%,其结果如附表所示。
参比实施例1RI和RII反应器采取串联方式,两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均采用PC-B催化剂,反应系统压力为3.0MPa,反应空速为2.0h-1。由RI出来的物料不经过分离直接进入RII反应器。第一段反应温度为60℃,第二段反应温度为70℃。由于RI反应温度较高,C6=选择性低,约为40%;RII中的C12=收率为27.4%,收率偏低,其结果如附表所示。
参比实施例2与参比实施例1方法一致,不同的是RI和RII的反应温度分别为60℃和80℃。由于RI反应温度较高,C6=选择性低,约为41.4%;RII中的C12=收率为29.6%,收率偏低,其结果如附表所示。
附表 实施例及参比实施例反应条件及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是采用两种不同的硫酸镍催化剂,在不同操作条件,由C3=最大量的叠合成C12=,其特征在于a.C3=进入第一段反应器内,在PC-A催化剂作用下,在2.0-4.0MPa、0-50℃、0.5-2.0h-1条件下,进行叠合反应,高选择性合成C6=;b.经过分离的第一段生成物C6=进入第二段反应器,在PC-B催化剂作用下,在0.2-1.0MPa、60-120℃、0.5-2.0h-1条件下,进行叠合反应,高选择性合成C12=,同时副产C9=和C15=+,未反应的C6=经分离返回到第二段反应器循环反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其特征为在于,第一段反应器选用对C3=具有高选择性二聚固体硫酸镍PC-A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镍含量为2-5%;第二段反应器选用对C6=具有高活性二聚固体硫酸镍PC-B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镍含量为6-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其特征为在于,第一段生成物进行分离后,C6=产物进入第二段反应器;第二段反应的生成物经过分离后,未反应的C6=加入到第二段反应器进一步进行叠合反应。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选择地制造丙烯四聚体的两段法叠合工艺,其特征为在于,反应原料为C3=或C3和C3=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加工过程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一种以NiSO
文档编号C07C11/00GK1379006SQ0210928
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2日
发明者蔡天锡, 贺民, 樊宏飞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