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超声器和磁化器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966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超声器和磁化器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的生产和使用是节能技术的一大进步,目前所使用的间歇式脂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主要由精炼油脂(植物油、动物油)废餐饮油等为原料,通过脂交换工艺制得。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甲醇精炼塔、冷凝器、真空泵等。物料主要在反应釜中完成脂交换反应。实践证明这种设备存在不少问题:脂交换属于传脂控制反应,理应尽可能提高搅拌强度,但却受到容量吨位的限制而无法提高。小吨位的还可以,超过2吨物料时,搅拌强度明显不够,加大搅拌动力也无济于事,生产率也随之下降,无论怎样调整参数,产率也只能达到85.2%,这说明仅在反应釜(混料罐)内进行搅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搅拌强度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将混料罐的搅拌和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脂交换传脂控制要求,克服了原工艺搅拌强度不够,产率达不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的带超声器和磁化器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包括生物柴油制造设备的柴油罐、添加剂罐、水罐、调节剂罐、反应釜、物料计量表、阀门、管路及泵,所述的柴油罐包括一个混料罐和一个成品罐,在混料罐和成品罐之间设置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上设有超声器和磁化器;

所述的超声器由带连接法兰的入口管段,与此入口管段相连接的入口联管,与此入口联管相连结的一组超声波管,与超声波管另一端相连接的出口联管,与此出口联管相连接的带连接法兰的出口管及安装在超声波管内两端的超声发生器所组成;

所述的磁化器由带连接法兰的入口管,与此入口管相连接的入口联管,与此入口联管相联的磁化管,与磁化管另一端相联的出口联管和带连接法兰的出口管所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组超声波管由2-5根超声波管组成,其管件为白钢管,所述的超声发生器包括超声体和超声片。

进一步,所述的磁化器为不锈钢管,管内壁交替布置环形绝缘体和环形永磁铁。

采用本发明,按规定比例的各种原料输入到混料罐中,经初步混合的物料首先进入超声器经超声波处理后再进入磁化器,使物料稀化、磁化,再进入成品罐中进行搅拌,形成最终产品。

试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生物柴油产率稳定在95-96.4%之间,达到原设计要求,产品质量指标,特别是粘度指标为40℃/mm2·s,达到了美国标准astm2.8-6.0之间,烧渣≧49,20℃时的密度为0.89-0.9g/mm3,并且皂化反应特别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超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磁化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带超声器和磁化器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包括生物柴油制造设备的柴油罐、添加剂罐、水罐、调节剂罐、反应釜、物料计量表、阀门、管路及泵,所述的柴油罐包括一个混料罐1和一个成品罐2,在混料罐1和成品罐2之间设置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7上设有超声器4和磁化器3;

所述的超声器4由带连接法兰41的入口管段42,与此入口管段42相连接的入口联管43,与此入口联管43相连结的一组超声波管45,与超声波管45另一端相连接的出口联管46,与此出口联管46相连接的带连接法兰48的出口管47及安装在超声波管45内两端的超声发生器44所组成。

所述的磁化器3由带连接法兰31的入口管32,与此入口管32相连接的入口联管33,与此入口联管33相联的磁化管34,与磁化管34另一端相联的出口联管37和带连接法兰39的出口管38所组成。所述的磁化管34为不锈钢管,管内壁交替布置环形绝缘体35和环形永磁铁36。

进一步,所述的一组超声波管45由2-5根超声波管组成,其管件为白钢管,所述的超声发生器4包括超声体和超声片。

进一步,所述的磁化器3为不锈钢管,管内壁交替布置环形绝缘体和环形永磁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方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案,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超声器和磁化器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包括生物柴油制造设备的柴油罐、添加剂罐、水罐、调节剂罐、反应釜、各种物料计量表、阀门、各种管路及泵,其特征在于反应釜包括一个预混罐和一个成品罐,在此预混罐和成品罐之间设置罐外强化搅拌循环管路,管路上依次设置超声器和磁化器,原料在混料罐中初步混合后经振荡空化、超声波处理和磁化处理后,稠度降低、清除杂质,混合反应效果更好。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生产装置,设备产率从85.2%提高到96%左右,质量指标均达到原设计指标要求,实现了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的新突破。

技术研发人员:姜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姜树华
技术研发日:2016.08.30
技术公布日:2018.03.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