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444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辐射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器,这些电器一般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辐射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辐射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15份-30份聚氯乙烯、5份-10份稀土氧化物、10份-15份氧化钨粉、2份-5份偶联剂、20份-30份硫酸钡粉、1份-2份棕榈酸、1份-2份氢氧化钠、0.5份-1份助溶剂、2份-4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5份-1份乙酸乙酯、5份-10份甲苯、3份-6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3份-5份聚氯乙烯、2份-4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防辐射材料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贴覆在产生辐射的物体表面,可有效降低辐射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包括25份聚氯乙烯、8份稀土氧化物、12份氧化钨粉、3份偶联剂、25份硫酸钡粉、1.5份棕榈酸、1.5份氢氧化钠、0.8份助溶剂、3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8份乙酸乙酯、8份甲苯、5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4份聚氯乙烯、3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包括15份聚氯乙烯、5份稀土氧化物、10份氧化钨粉、2份偶联剂、20份硫酸钡粉、1份棕榈酸、1份氢氧化钠、0.5份助溶剂、2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5份乙酸乙酯、5份甲苯、3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3份聚氯乙烯、2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进一步,以重量份计,包括30份聚氯乙烯、10份稀土氧化物、15份氧化钨粉、5份偶联剂、30份硫酸钡粉、2份棕榈酸、2份氢氧化钠、1份助溶剂、4份水性丙烯酸乳液、1份乙酸乙酯、10份甲苯、6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5份聚氯乙烯、4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进一步,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辐射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20份聚氯乙烯、8份稀土氧化物、13份氧化钨粉、4份偶联剂、22份硫酸钡粉、1.5份棕榈酸、1.2份氢氧化钠、0.7份助溶剂、2.8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7份乙酸乙酯、7份甲苯、5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4份聚氯乙烯、3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本实施例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采用常规手段将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的各个组件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

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贴覆在产生辐射的物体表面,可有效降低辐射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辐射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25份聚氯乙烯、8份稀土氧化物、12份氧化钨粉、3份偶联剂、25份硫酸钡粉、1.5份棕榈酸、1.5份氢氧化钠、0.8份助溶剂、3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8份乙酸乙酯、8份甲苯、5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4份聚氯乙烯、3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本实施例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采用常规手段将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的各个组件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

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贴覆在产生辐射的物体表面,可有效降低辐射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辐射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15份聚氯乙烯、5份稀土氧化物、10份氧化钨粉、2份偶联剂、20份硫酸钡粉、1份棕榈酸、1份氢氧化钠、0.5份助溶剂、2份水性丙烯酸乳液、0.5份乙酸乙酯、5份甲苯、3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3份聚氯乙烯、2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本实施例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采用常规手段将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的各个组件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

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贴覆在产生辐射的物体表面,可有效降低辐射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辐射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30份聚氯乙烯、10份稀土氧化物、15份氧化钨粉、5份偶联剂、30份硫酸钡粉、2份棕榈酸、2份氢氧化钠、1份助溶剂、4份水性丙烯酸乳液、1份乙酸乙酯、10份甲苯、6份磷酸三丁氧基乙酯、5份聚氯乙烯、4份乙基乙酸乙烯酯。

本实施例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采用常规手段将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的各个组件按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到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

本实施例的防辐射材料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贴覆在产生辐射的物体表面,可有效降低辐射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