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果的利用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2144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茶叶果的利用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果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茶叶果是茶园茶树结的果实。茶叶是先年秋天开花,第二年春天结果。茶园采摘茶叶都在春夏季节,茶园采摘后仍然有大量结果,而茶叶果含有丰富的油脂,但由于茶叶果含有皂素等有害物质,苦涩感很重,吃了晕头,即使在缺少油料资源的农村,也很少用来榨取食用油,大量的茶叶果没有被利用开发而浪费。2015年我国茶园面积287.7万公顷,按每公顷500公斤计算,一年可收茶叶果144万吨。但除了少量用作茶苗种子外,绝大多数没有利用开发,也没有相应的现有技术公开。所以如何利用茶叶果,提高茶园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人们长期以来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能对茶叶果加以综合利用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利用茶叶果提取无毒副作用的茶叶果油的方法及其产品;本发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利用茶叶果壳制备茶叶果壳茶,对提取茶叶果油后的茶叶果仁粉渣加以利用以及制备茶皂素的方法及产品。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茶叶果的利用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先将茶叶果去壳,然后将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制得茶叶果仁粉,再将茶叶果仁粉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所述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包括以下步骤:

a.萃取:将粉碎后茶叶果仁原料放入萃取釜中,从溶剂罐中泵入烷烃溶剂进行萃取,温度控制在10-80°c,优选40-50°c,压力控制在0.1-2mpa,优选0.4-1.6mpa,0.6-1.3mpa,0.8-1.0mpa,萃取时间30-240min,优选40-200min,优选60-80min。

b.渣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出萃取釜,使萃取釜中的含油溶剂与茶叶果仁粉渣分离。

c.油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入分离釜进行真空分离成初油与溶剂,分离后的溶剂返回至溶剂罐;

d.循环:在分离步骤后,将溶剂回收并泵入新的溶剂到萃取釜再进行萃取分离,如此循环萃取2-5次,优选3-4次;

e.脱溶:将萃取出来的初油加温,使其中的残留溶剂脱离,使茶叶果油中的溶剂含量达标。

e.包装:将脱溶后的茶叶果油包装成产品。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包装前可以对脱溶后的茶叶果油进行精炼,使之脱色、脱酸和脱溴。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烷烃溶剂为丙烷、丁烷、高纯度异丁烷(r600a)、二甲醚(dme)、四氟乙烷(r134a)和六氟化硫(sf6)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4号溶剂-丁烷。

进一步地,所述灌入溶剂是按重量比,原料:溶剂为1:1-3的比例灌入。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的茶叶果去壳后,其茶叶果壳用于制备茶叶果壳茶。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制备茶叶果壳茶,采取以下步骤:

a.汽蒸:将茶叶果壳用蒸汽蒸透;

b.摊凉:将汽蒸后的茶叶果壳摊凉至室温;

c.发酵:将摊凉后的茶叶果壳渥堆发酵至成深褐色或产生酒糟味;

d.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果壳进行干燥待用;或分检、包装成茶叶果壳茶;

e.破碎:将干燥后的茶叶果壳破碎成易于冲泡的小片状或颗粒状,再包装成袋泡茶叶果壳茶。

所述小片状或颗粒状的大小为5-50目,优选8-40目,10-30目。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茶叶果仁粉碎是指粉碎10-80目,优选分别为12-70目,15-60目,18-50目,20-40目。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渣剂分离步骤中分离出来的茶叶果仁粉渣,可以包装成洗头粉产品;也可以用于做生物杀虫剂,也可用于做茶叶专用肥,也可以用于制备茶皂素。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茶皂素的制备方法为:按茶果粉渣重量加入3-10倍,优选依次为4-9倍、5-8倍、6-7倍75-95%的乙醇,加热至50-70℃,优选60℃,回流0.5-2h,优选1-1.5h,冷却至20-40℃,优选25-35℃,静置0.5-2h,优选1h,减压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静置得黄色或黄棕色茶皂素结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茶叶果得到综合利用,不仅可提取茶叶果油,而且用茶叶果壳制备茶叶果壳茶,利用茶叶果仁粉渣直接可包装成洗头粉产品、生物杀虫剂、茶叶专用肥、禽畜饮料,还利用茶叶果仁粉制备茶皂素。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大提高了茶农的综合收益。采取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具有提取率高,一次即可达95%左右经脱溶处理基本无有害溶剂残留,一次性处理可实现萃取精制,没有高温过程,可达到较高品质茶叶果油;操作方便,安全,环保,大大提高茶叶果油的收率,与传统压榨相比可以提高5-10个点的收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所制备的茶叶果油的脂肪酸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油酸,豆蔻酸等,而亚油酸,亚麻油酸是维持人体皮肤,毛发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能够预防动脉硬化。茶叶果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碘值为112,比其他食用植物油高。茶叶果油富含茶多酚,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茶叶果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兴致稳定,密封储藏一年后理化性质变化很小。茶叶果油比其他植物油容易储存。茶叶果油只要除去其中皂甙等有害物质,就可以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一样炒菜,凉拌菜等,并具有独特的茶香,是一种比茶油更好的食用油。茶叶果壳茶,比茶叶茶内含物更为丰富,耐冲泡,口感更加醇厚;利用茶叶果仁粉制备茶皂素,相比现有技术工艺简单,无需脱色,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茶叶果壳。

图2为茶叶果油。

图3为茶叶果仁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茶叶果的利用方法,采取如下步骤:

a.茶叶果去壳。茶叶果可以为鲜果,也可以为干果,一般干燥后去壳。去壳可以用机械,也可以手工分检去壳。b.将a步骤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制得茶叶果仁粉。粉碎10-80目,优选分别为15-35目,18-30目,20-25目。最佳20-40目;c.将步骤b制得的茶叶果仁粉,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

实施例2:一种茶叶果的利用方法,先将茶叶果去壳,然后将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制得茶叶果仁粉,再将茶叶果仁粉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其步骤如下:

a.萃取:将粉碎后茶叶果仁原料放入萃取釜中,从溶剂罐中泵入烷烃溶剂进行萃取,温度控制在10-80°c,压力控制在0.1-2mpa,萃取时间30-240min。

b.渣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出萃取釜,使萃取釜中的含油溶剂与茶叶果仁粉渣分离。

c.真空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入分离釜进行真空分离成初油与溶剂,分离后的溶剂返回至溶剂罐;

d.循环:在分离步骤后,将溶剂回收并泵入新的溶剂到萃取釜再进行萃取分离,如此循环萃取2-5次;

e.脱溶:将萃取出来的初油加温,使其中的残留溶剂脱离,使茶叶果油中的溶剂含量达标。

f.包装:将脱溶后的茶叶果油包装成产品。

实施例3:一种茶叶果的利用方法,先将茶叶果去壳。其茶叶果壳用于制备茶叶果壳茶。制备茶叶果壳茶,采取以下步骤:

a.汽蒸:将茶叶果壳用蒸汽蒸透;

b.摊凉:将汽蒸后的茶叶果壳摊凉至室温;

c.发酵:将摊凉后的茶叶果壳渥堆发酵至成深褐色或产生酒糟味;

d.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果壳(图1)进行干燥待用;或分检、包装成茶叶果壳茶;

e.破碎:将干燥后的茶叶果壳破碎成易于冲泡的小片状或颗粒状,再包装成袋泡茶叶果壳茶。所述小片状或颗粒状的大小为5-50目。

然后将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制得茶叶果仁粉。所述茶叶果仁粉碎是指粉碎10-80目。

再将制得的茶叶果仁粉,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其步骤如下:

a.萃取:将粉碎后茶叶果仁原料放入萃取釜中,从溶剂罐中泵入烷烃溶剂进行萃取,温度控制在优选40-50°c,压力控制在0.4-1.6mpa,萃取时间40-200min。

b.渣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出萃取釜,使萃取釜中的含油溶剂与茶叶果仁粉渣分离。

c.油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入分离釜进行真空分离成初油与溶剂,分离后的溶剂返回至溶剂罐;

d.循环:在分离步骤后,将溶剂回收并泵入新的溶剂到萃取釜再进行萃取分离,如此循环萃取2-5次,或者3-4次;

e.脱溶:将萃取出来的初油加温,使其中的残留溶剂脱离,使茶叶果油中的溶剂含量达标。

f.精炼:对脱溶后的茶叶果油进行脱色、脱酸和脱溴处理。

g.包装:将精炼后的茶叶果油(图2)包装成产品。

最后将渣剂分离步骤中分离出来的茶叶果仁粉渣(图3),用于以下产品:包装成洗头粉产品,或者包装用于做生物杀虫剂,或者用于做茶叶专用肥。使用前可以进行发酵处理,或者用于制备茶皂素。

所述茶皂素的制备方法为:按茶果粉渣重量加入3-10倍75-95%的乙醇,加热至50-70℃,回流0.5-2h,冷却至20-40℃,静置0.5-2h,减压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静置得黄色或黄棕色茶皂素结晶。

实施例4:一种茶叶果的利用方法,采取如下利用步骤:

1、利用茶叶果壳制茶:先将茶叶果去壳,利用茶叶果壳制备茶叶果壳茶,其步骤如下:

a.汽蒸:将茶叶果壳用蒸汽蒸透;

b.摊凉:将汽蒸后的茶叶果壳摊凉至室温;

c.发酵:将摊凉后的茶叶果壳渥堆发酵至成深褐色或产生酒糟味;

d.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果壳进行干燥待用;或分检、包装成茶叶果壳茶;

e.破碎:将干燥后的茶叶果壳破碎成易于冲泡的小片状或颗粒状,再包装成袋泡茶叶果壳茶。所述小片状或颗粒状的大小为5-50目。

2、利用茶叶果仁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其步骤如下:

a.备料:将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成20-60目制得茶叶果仁粉;b.投料:茶叶果仁粉投入萃取釜后,灌入丙烷、丁烷、高纯度异丁烷(r600a)、二甲醚(dme)、四氟乙烷(r134a)和六氟化硫(sf6)的一种或多种溶剂,使液面淹没物流后高出物料100-150mm;c.萃取:控制萃取釜压力0.2mpa,温度40℃,时间2小时;d.渣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出萃取釜,使萃取釜中的含油溶剂与茶叶果仁粉渣分离;

e.油剂分离:将萃取后的溶剂泵入分离釜进行真空分离成初油与溶剂,分离后的溶剂返回至溶剂罐;

f.循环:在分离步骤后,将溶剂回收并泵入新的溶剂到萃取釜再进行萃取分离,如此循环萃取2-5次,或者3-4次;

g.脱溶:将萃取出来的初油加温,使其中的残留溶剂脱离,使茶叶果油中的溶剂含量达标。

h.精炼:对脱溶后的茶叶果油进行脱色、脱酸和脱溴处理。

i.包装:将精炼后的茶叶果油包装成产品。

3、利用茶叶果仁粉渣制备茶皂素:按茶果粉渣重量加入5-8倍75-95%的乙醇,加热至60℃,回流1-1.5h,冷却至25-35℃,静置1h,减压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回收乙醇,静置得黄色或黄棕色茶皂素结晶。

实施例5:一种茶叶果的利用方法,采取如下利用步骤:

1、利用茶叶果壳制茶:将茶叶果去壳后,将茶叶果壳用100-150℃蒸汽蒸透;将汽蒸后的茶叶果壳摊凉至室温;然后渥堆发酵至成深褐色或产生酒糟味;再进行干燥、分检、包装成茶叶果壳茶。

2、利用茶叶果仁通过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其步骤如下:

a.备料:将去壳后的茶叶果仁粉碎成30-40目制得茶叶果仁粉;

b.投料:关闭萃取釜出料阀门,打开进料阀门,启动浸出器的转动电机,检查电机运转是否正常,并检查进料是否通畅。停止搅拌,然后按照先开进料绞龙、后斗提机的顺序启动进料系统,开始进料。进料至要求的位置后,停止进料(进料量约为罐容积的65%)。进料结束后,关闭进料阀门,启动萃取釜搅拌,使料胚在萃取釜内均匀分布。

要点:以最快的速度进料,每罐进料量要一致,其措施是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位置,当视孔灯和视镜看不见时,应及时在排料后拆除擦洗干净,待进料快结束时,迅速装好,进料快满时,正转和反转一、两圈,交替进行,使料胚在萃取釜内均匀分布,若视孔看不清,则轻微转动搅拌叶,以免搅拌叶挡住光线。停车时应先停提升机,后停进料绞龙。

c.排空:启动排空真空泵,没有异常,则开启排空阀门进行抽真空,达到-0.085mpa为止,重新关闭排空阀门。

d.浸出:从4号溶剂暂存罐向萃取釜注入溶剂,当注入结束,搅拌1周,每隔10分钟搅拌1次,正反转交替进行。当进入新鲜物料进行浸出时溶液剂量不足,应补充新鲜溶剂到规定液位。

e.过滤:当浸出结束后,开始从萃取釜向蒸发罐抽滤混合溶液。要点:抽滤期间,不可大幅度来回搅拌,以影响渗透。可以每隔10分钟正反交替搅拌1/4周,以避免滤饼结层太厚;抽滤快结束时(此时萃取釜内压力已低于正常浸出压力),打开萃取釜与蒸发罐上部平衡管,使两个罐压力平衡。当抽出的浓混合溶液进入蒸发罐时,可以通过启动压缩机降低蒸发罐内部的压力,使溶剂泵出口系统压力降低,以利于抽滤。

f.循环:以上循环浸出4次。第1次和第4次要尽量抽干净,由此有利于提高油的收得率。

g.脱溶:当萃取釜第四次混合溶液抽滤结束时,关闭萃取釜出口阀门,打开脱溶管道阀门,启动压缩机,开始脱溶。脱溶时间歇搅拌,并逐渐加热。当萃取釜压力接近零时,再启动脱溶真空泵,帮助脱溶。当萃取釜压力达到-0.08mpa时,温度40℃.停止脱溶,关闭整个脱溶系统。

h.排料:脱溶结束,开始排料。打开落料阀门之前一定要观查压力表为-0.08mpa,浸出器温度表35℃以上,开始排料;排料所得为茶叶果油。

i.茶叶果仁粉渣收集:萃取罐中脱油后剩下的残渣为茶叶果仁粉渣,可用于制备鱼饲料、禽畜饲料。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参数范围内及参数范围外附近每个技术要素点,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推理、扩展、排列组合的技术特征都属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范围。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能将一般不采收而废弃在山头的茶叶果得到综合利用,不仅可提取茶叶果油,而且用茶叶果壳制备茶叶果壳茶,利用茶叶果仁粉渣直接可包装成茶果洗头粉产品、生物杀虫剂、茶叶专用肥、禽畜饮料,还利用茶叶果仁粉制备茶皂素。茶果洗头粉属于天然洗头粉,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养发护发作用;茶果生物杀虫剂,不含化学药成份,无任何农药残留,适应于有机农业的生产;茶叶果仁粉含有大量茶叶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用作茶叶专用肥与其它肥料相比,所生产的茶叶产量高20-50%,茶叶内含物提高50%以上;茶叶果仁粉主要成份为植物蛋白,用作制备禽畜饮料既具有很高的营养成份,又可防治禽畜病虫害。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大提高了茶农的综合收益。所制备的茶叶果壳茶比茶叶茶内含物更为丰富,耐冲泡,口感更加醇厚;所制备的茶叶果油所制备的茶叶果油的脂肪酸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油酸,豆蔻酸等,而亚油酸,亚麻油酸是维持人体皮肤,毛发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能够预防动脉硬化。茶叶果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碘值为112,比其他食用植物油高。茶叶果油富含茶多酚,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茶叶果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兴致稳定,密封储藏一年后理化性质变化很小。茶叶果油比其他植物油容易储存。茶叶果油只要除去其中皂甙等有害物质,就可以与其他食用植物油一样炒菜,凉拌菜等,并具有独特的茶香,是一种比茶油更好的食用油。

本发明实施例萃取茶叶果油工艺与传统的油榨工艺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传统的油榨工艺榨取的茶叶果油含有毒素,不能食用,食用后会发生不良反应;本发明萃取油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食用油;

2、提高萃取率,与压榨法相比茶油提取率提高5%-10%,一次性提取即可达95%左右;

3、一次性处理可实现萃取精制,没有高温过程,可达到较高品质茶叶果油,无需后续的脱臭,脱色等处理步骤;

4、无杂质,无细菌残留,油品质量高;

5、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实施例亚临界工艺萃取茶叶果油与亚临界萃取工艺的效果比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