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1404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β-ip)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由前氮磷川碱催化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α-ip)异构化制备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β-ip)是合成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等天然产物及香料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尤其是制备茶香酮(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kip)的主要原料,茶香酮同时又是制备三甲基氢醌(ve主环)的前体。

β-ip与α-ip是一对同分异构体,在酸或碱催化下存在异构平衡,β-ip可以通过α-ip的异构化反应而制得。但由于β-ip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因此其平衡浓度很低,需要不断抽提以打破平衡。当前,对于异构化反应已有许多文献进行了报道,催化类型主要分为酸催化和碱催化两种,主要工艺如下:

德国专利de2457157公开了利用三乙醇胺作为催化剂,以α-ip为原料进行异构化反应,反应液用酒石酸和盐溶液洗涤,来制备得到β-ip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反应收率低、后处理复杂、废液多等。

美国专利us4845303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铝等,实现了异构化反应。该工艺主要缺点是:1)β-ip时空产率低;2)副产物大量积累;3)催化剂难从均相催化剂体系中分离出来。

法国专利fr1446246、美国专利us5929285和德国专利de2508779等分别公开了一种以有机酸作为催化剂的异构化反应,用来制备β-ip,涉及的固体酸为:对己二酸、甲苯磺酸、氨基酸等。该工艺主要缺点是:1)转化率较低,2)副产物生成较多,3)设备腐蚀严重。

美国专利us6005147报道了co3o4催化的异构化反应,反应温度为216-217℃,通过减压蒸馏得到β-ip的方法,该工艺主要缺点是:1)反应副产较多,异佛尔酮自缩合产物明显;2)转化率低;3)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

中国专利cn1235954和美国专利us6265617等使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合成β-ip,所涉及的催化剂主要有naoh,na2co3等。该工艺主要缺点是:1)由于所用催化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该类强碱或强碱盐易盐析,严重腐蚀反应设备;2)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脚料较多,而且催化剂易中毒,不易再生循环使用,所形成的副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

中国专利cn1660752a以α-ip为原料,以酸性陶瓷材料为分离剂和催化剂,在多段反应器中进行异构化反应,该工艺主要缺点是:1)催化剂用量大,2)压力相对较高。

催化量的fecl3与格氏试剂rmgx协同作用下,同样可以促进异构化反应的进行,从而合成出β-ip,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1)反应条件比较苛刻,2)后处理比较复杂。

现有工艺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1)催化剂用量过大;2)时空产率不高;3)副产物积累较多;4)无机碱催化剂,易产生碱析,设备腐蚀严重;5)过渡金属催化剂对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β-ip)的绿色制备工艺。该工艺采用前氮磷川碱为催化剂,具有产品催化剂用量少、收率高、绿色环保、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时空产率不高、催化剂用量过大、副产物较多、设备强腐蚀严重等各种问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的制备方法,以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α-ip)为原料,以前氮磷川碱为催化剂,采用反应精馏技术,对α-ip进行异构化制备3,5,5-三甲基-3-环己烯-1-酮(β-ip)。

本发明中,所述前氮磷川碱催化剂的结构如式(1)所示,

其中,r、r'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表示h、含有1-10个碳原子的链状烷基、含有3-10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或者含有6-10个碳原子的芳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环戊基、正辛基、苄基等。优选的r'为含有2-5个碳原子的链状烷基。所述前氮磷川碱的用量为原料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的0.0001-1wt%。

做为优选的方案,本发明催化剂为全取代的前氮磷川碱(r≠h;r'≠h)与双取代前氮磷川碱(r=h;r'≠h)的组合,全取代的前氮磷川碱中r和r'优选2-5个碳原子的链状烷基,双取代的前氮磷川碱中r’优选为2-5个碳原子的链状烷基;所述2-5个碳原子的链状烷基如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等。其中,全取代的前氮磷川碱与双取代前氮磷川碱摩尔量比为50:1-1:5,优选20:1-5:1;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α-ip)的0.0001wt%-0.1wt%,优选0.001wt%-0.01wt%。采用组合的前氮磷川碱,可以有效微调体系的碱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本发明所述反应精馏是在塔式反应器中进行,所述塔式反应器的理论塔板数为25-50,优选30-40;回流比为10:1-2:1。常温下,将前氮磷川碱与原料α-ip预先进行混合,由塔釜进入塔式反应器,而后塔釜升温至150℃-230℃、优选170℃-220℃,反应精馏过程中塔式反应器的绝对压力为0.2bar–2bar,优选0.5bar–1bar。反应停留时间10-150h,优选20-80h。α-ip在前氮磷川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由于生成的产物β-ip的沸点为190℃,低于原料α-ip的沸点215℃,因此,反应生成的β-ip不断从塔顶被蒸出,从而使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向生成β-ip的方向移动。在塔顶采出纯度为50wt%-95wt%的β-ip粗品,反应选择性可达到99.2%-99.9%。

塔式反应器塔顶采出的β-ip粗品在减压精馏塔中经过进一步减压精馏得到产品β-ip,减压精馏塔理论塔板数为25-40,绝对压力为1-20kpa,回流比为1:1-5:1,塔顶温度为80-130℃。经进一步减压精馏后,产品β-ip的纯度可达到99.5wt%-99.8wt%。

本发明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催化剂前氮磷川碱在液相中以均相形式分散,前氮磷川碱可溶于α-ip中,无需增加其他溶剂,因此克服了无机碱易于碱析出的问题,产物选择性高。

2)与普通无机碱相比,前氮磷川碱具有更大位阻,阻挡了ip负离子中间体与其它ip分子的结合,进而抑制了自聚产物的生成,因此,具有高的异构选择性,减少了化学试剂的消耗,减少了"三废"的产生。

3)优选方案中,采用双取代与全取代的前氮磷川碱混合催化剂,可以有效微调体系的碱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4)采用反应精馏技术来进行反应,操作流程简单,反应可以连续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催化剂可以采用常规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具体反应路线如下:

化合物iii的合成

取物质ii(0.3mol)溶于300ml甲苯中,搅拌下滴入0.15mol的醛i与100ml甲苯的混合液,室温反应24h。蒸除溶剂后所得粘稠液体中加入150ml甲醇,冰水浴冷却下分批加入共8.8gnabh4,室温继续反应12h,浓缩后加入等体积水,用石油醚萃取(50ml×3),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得iii。

化合物iv的合成

向0.1mol的iii中加入0.1mol的naoh(10%),随后滴加0.2mol的卤代烃r'x,室温反应2h后,加水稀释,用正己烷萃取(50ml×3),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得化合物iv。

化合物v的合成

将0.05mol的中iv溶于50mlch2cl2中,冰盐浴降温至0-5℃,n2

保护下,先后滴入六甲基磷酰胺(0.05mol)和cf3so3h(0.05mol),加完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h。蒸除溶剂后用乙醚洗涤(30ml×3),得粘稠液体v。

化合物vi的合成

将0.045mol的v溶解于50ml四氢呋喃中,氮气保护下分次注入t-buok(0.09mol)的40mlthf溶液;反应2h后加入120ml正戊烷,静置分离上层清液;旋转蒸发除去轻组分后,减压精馏得前氮磷川碱vi。

实施例中使用到的不同的前氮磷川碱催化剂如下:

il-a:r=h;r'=正丁基

il-b:r=h;r'=乙基

il-c:r=异丁基;r'=异丙基

il-d:r=甲基;r'=正戊基

il-e:r=丙基;r'=环戊基

il-f:r=正辛基;r'=环戊基

il-g:r=h;r'=正丙基

il-h:r=苄基;r'=正己基

气相分析条件:安捷伦气相色谱在线测定,色谱柱:聚硅氧烷柱hp-5,气化室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50℃,1min;80℃,1min;10℃/min至250℃,10min。

实施例1

向塔式反应器塔釜加入含有0.05wt%前氮磷川碱催化剂il-a的α-ip原料,在塔釜温度210℃、理论塔板数为30,回流比为3:1,塔式反应器绝对压力0.9bar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精馏,发生α-ip异构化反应,反应选择性为99.7%,塔顶收集得到粗产品β-ip(气相纯度为70wt%)。粗产品β-ip在绝对压力为1.5kpa,理论塔板数为30,回流比为3:1条件下,进一步减压精馏得到纯度为99.5wt%的产品β-ip,塔顶温度为100℃。

实施例2-10及实施例11(对比例)

在实例1的基础上,改变催化剂类型及用量、反应精馏塔式反应器的理论塔板数、塔釜温度、压力、回流比、停留时间,结果详见表1。

表1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