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PCR实验操作的PCR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170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一种用于PCR实验操作的PCR管架。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来,以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其发展迅速,前沿性强,应用广泛,现已成为生命科学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分子生物学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涉及的实验技术众多,PCR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特异DNA片段的体外酶促扩增技术。该技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理,通过模拟天然DNA复制条件建立实验体系,从而实现细胞外特定DNA的合成与放大。PCR技术灵敏度高,从几个基因拷贝就可以特异性的扩增出大量的同样DNA片段。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常规PCR技术也得以不断拓展,进而出现如反转录PCR、菌落PCR、巢式PCR、实时定量PCR等多种多样的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序列分析、遗传诊断及临床疾病检测等诸多领域之中,具有反应精细,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等特点。而无论哪种PCR技术,其实验操作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特征:

1、反应组分多:常规PCR反应体系通常包括如下若干重要组分——模板、引物、Taq DNA聚合酶、dNTP(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dATP、dCTP、dGTP、dTTP)和缓冲液。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实验需要,有些技术还需要添加其他组分,如在实时定量PCR中需要加入昂贵的染料或探针。

2、反应组分微量:通常情况下,每种反应组分大多只需几微升,最多不过几十微升,多种组分共同构成一个反应体系,每个反应体系盛装于一个PCR管中,PCR管最常用的规格为0.2ml。

3、反应管数多:无论是用于扩增、鉴定或是检测,基于实验平行性或样本多样性,一个实验中通常都会涉及多个反应体系,也就是需要若干个、甚至数十个PCR管来完成一次实验。

正是PCR技术的上述特点,给实验者在操作上带来以下问题:

1、反应组分多——任何实验最大的禁忌就是污染。PCR也是如此。由于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组分种类较多,为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者需要频繁更换移液器枪头,使操作变得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熟练的实验者会将不同组分分别加到PCR管侧壁的不同位置上,再通过离心的方式将各组分混合起来。该方法确实可以免去加同一组分还要更换枪头的麻烦,但由于常用PCR管的规格只有0.2ml,在较为狭小的容积内,尤其是组分多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情况下,要通过肉眼观察来逐个确定各种组分不会在管壁上形成交叉污染,也非易事。

2、反应组分微量——反应组分通过移液器枪头吸取,再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对于只有几微升或几十微升的组分来说,加液体积稍有误差就会影响到整个实验的平行性和准确性,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能够将各组分精确的加入到每个PCR管则至关重要。所谓精确加入,既包括使微量组分足量加入,而在移液器枪头处无残留;同时还包括加液完成后移液器枪头离开PCR管时不会带出液体。这样的精细操作都需要通过肉眼判断,无疑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同时也会耗费实验时间,降低实验操作效率。

3、反应管数多——对于数个甚至数十个反应体系(PCR管)同时操作的实验来说,PCR管通常会有若干排,其中各排PCR管前后遮挡,想要做到如上所述的管壁加液和精确加液则更加困难。与此同时,普通的平面PCR管架通常会存在每排插孔间隔过小的问题,导致PCR管在开盖状态时,下一排的管盖遮挡住上一排的管口,不利于操作的同时还容易在取管时将其他排的PCR管带倒。另外,平面的管架通常只是在边缘处标有字母或数字标识,而远离边缘处的PCR管则无法很快通过标识定位,在加入组分时,不仅需要反复确认,浪费实验时间,还很容易错加或漏加,导致实验失败,造成样本和试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PCR实验操作的PCR管架。该管架结构稳固,尤其是在PCR管较多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管间的相互遮挡,便于观察每个PCR管内部的精细操作,还可以对PCR管进行快速定位,满足实验需求的同时,显著提高了PCR实验的操作效率和成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PCR实验操作的PCR管架,管架由上到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单层管架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步增大形成阶梯状,单层管架朝外一侧镂空形成带有顶层和底层的槽体,顶层和底层朝外的边缘分别装有滑道,两个滑道间设有可沿滑道滑动的透镜镜片,单层管架的顶层上设有PCR管插孔,在单层管架底层与PCR管插孔垂直对应处设有放置PCR管管底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镜片为凸透镜镜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镜片长度为管架横向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镜镜片可从滑道左右两端安装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层的单层管架顶层等间距分布12个PCR管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每层的单层管架顶层左侧设有字母标识,每个PCR管插孔左上角设有数字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的镂空位置用于在PCR管管壁上进行标记。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该PCR管架整体呈阶梯状,不仅结构稳固,而且最大限度的避免了PCR管间的相互遮挡,便于观察和操作。管架分为四层,每层12个插孔,可基本满足反应管数较多时的实验需求。插孔与对应凹槽相配合,保证了PCR管放置的稳固性。每层管架都装有可沿滑道滑动且具有放大作用的透镜镜片,可以使实验者清楚的观察到每个PCR管内部的精细操作。镜片可拼合、可拆卸,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并不影响在PCR管管壁上做标记。另外,每层管架都有明确的字母和数字标识且位置合理,便于对PCR管进行快速定位。该PCR管架能够降低PCR实验的操作难度,使用上简便灵活,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平行性,尤其是对于反应管数较多的情况来说,大大降低了操作复杂性,节省了实验时间,同时有效避免了因实验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珍贵样本或昂贵试剂的浪费,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对于经常进行PCR实验的生产或科研单位,该PCR管架可大幅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对于实验教学,尤其是刚刚接触PCR技术的初学者而言,使用该PCR管架可以降低操作失误率,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镜镜片;2.字母标识;3.数字标识;4、5、6、7.单层管架;8.PCR管插孔;9.上滑道;10.凹槽;11.下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上到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单层管架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步增大,形成稳固的阶梯状,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同排PCR管管体之间、以及管盖和管口之间的相互遮挡,便于观察和操作。每层管架朝外一侧镂空形成带有顶层和底层的槽体,顶层和底层朝外的边缘分别装有上滑道9和下滑道11,两个滑道间装有具有放大作用的透镜镜片1,镜片侧面具有和滑道契合的结构,可沿滑道滑动。透镜镜片1可以把在PCR管内进行的精细操作清楚的放大,避免因观察不清导致的组分间交叉污染和加液体积不准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平行性。由于对PCR管的标记多数是在管壁上而非管盖(实验中PCR管管盖通常与PCR仪仪器盖接触而容易导致标记磨损),因此,设计的透镜镜片1长度只有管架横向长度的一半,剩余镂空位置可用于在PCR管管壁上进行标记。透镜镜片1可从滑道左右两端安装拆卸,既可以将两个透镜镜片1组装在同一层(如C层),又可以全部拆卸下来使其完全镂空(如D层),在使用上方便灵活,一举数得。每层单层管架的顶层上等间距分布12个PCR管插孔8,可以基本满足反应管数较多时的实验需求。在每层单层管架的底层与PCR管插孔8垂直对应处具有放置PCR管管底的凹槽10,以提高PCR管放置的稳定性。凹槽10深度不影响管内溶液的观察。每层单层管架顶层左侧都有字母标识2,每个PCR管插孔8左上角都有数字标识3,标识的位置避开了PCR管插孔8正上方,不会被打开的管盖遮挡。这样的结构便于对每个PCR管进行快速定位,防止在加液时反复确认PCR管位置,甚至错加或漏加,可减少操作失误,节省实验时间,避免样本和试剂的浪费,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和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