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490发布日期:2018-06-12 22:1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微生物取样涂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



背景技术:

现在食品及药品的加工车间需要经常进行加工环境控制检查,以符合国家标准。目前一般采用医用涂抹棒或者实验人员自制涂抹棒来进行微生物涂抹,医用涂抹棒或者自制涂抹棒需要先准备无菌水,将其湿润、微生物的富集率不好,结果不精确,不方便,采样后拿到实验室再进行无菌洗脱,借助移液器具把样品加样到预制培养基的培养皿上进行化验,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涂抹棒功能单一,单纯进行涂抹,无法实现采样、预制无菌稀释液、方便携带进入车间、方便带回实验室检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实现涂抹棒的多功能化,结构简单,方便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包括外透管,所述外透管上端口设有上固定盖,所述外透管下端口设置有封盖,所述上固定盖上设置有伸缩移动机构,所述伸缩移动机构包括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转动安装在上固定盖上,所述转动管下方设置有上转动块,所述上转动块底部安装有多个调节球,所述调节球与下滑动块上的球形槽相配合,所述下滑动块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可沿固定块上下滑动,在下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块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外透管上,所述升降杆下端设置有海绵球,所述外透管内腔下侧设置有橡胶环。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内套装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管内设有联通孔,所述上转动块上设有蓄水腔,所述联通孔与蓄水腔相联通,所述蓄水腔底部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蓄水腔底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连接有长直杆,所述长直杆连接有拉板,所述分流孔的下侧设有球形安装槽,所述球形安装槽内设置有调节球,所述调节球两侧设有转动固定销,所述调节球内设有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与蓄水腔上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外透管上还设有辅助调节机构,所述辅助调节机构包括滑块、滑轨及调节螺母,所述外透管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连接杆。调节螺母可使得滑块固定在滑轨上的一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伸缩移动机构实现了伸缩杆端部的海绵球的微生物采集,通过橡胶环与伸缩移动机构的配合设计,实现了菌种的混合均匀。利用联通孔、蓄水腔、分流孔及调节孔的设计,实现了无菌稀释液的流量控制调节。将无菌稀释液存储在蓄水腔中,便于携带。整个装置设计简单、成本低、携带方便、实现了涂抹采样、无菌液与菌种的均匀混合等多项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添加有辅助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透管,2橡胶环,3封盖,4上固定盖,51转动管,52转轮, 53上转动块,54调节球,55下滑动块,56第一弹簧,57连接杆,58固定块, 59升降杆,510海绵球,

61联通孔,62拉板,63长直杆,64蓄水腔,65压板,66第二弹簧,67 分流孔,68转动固定销,69调节孔,610球形槽

71滑块,72滑轨,73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伸缩式涂抹棒,包括外透管1,所述外透管上端口设有上固定盖4,所述外透管下端口设置有封盖3。

所述上固定盖上设置有伸缩移动机构,所述伸缩移动机构包括转动管 51,所述转动管转动安装在上固定盖上。所述转动管下方设置有上转动块53,所述上转动块底部安装有多个调节球54,所述调节球与下滑动块55上的球形槽610相配合。

所述下滑动块连接有升降杆59,所述升降杆可沿固定块上下滑动。在下滑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6,用于升降杆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杆内套装有第一弹簧。

所述固定块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外透管上。

所述升降杆下端设置有海绵球510,所述海绵球用于涂抹菌种。

方案的优化设计,所述外透管内腔下侧设置有一用于挤压海绵球实现菌种混合均匀的橡胶环2。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管上螺纹连接有转轮52。

工作方式,首先拆除外透管下侧的封盖,通过下压转动管使得升降杆下端的海绵球伸出外透管外,用于微生物的涂抹。然后拉回转动管,使得海绵球回缩至外透管内。此时可以注入无菌稀释液,然后盖上封盖,转动管不断的转动使得调节球在球形槽及上滑动块上表面不断的变化,两者产生的高度差能够使得海绵球不断的上升下降,在海绵球与橡胶环的不断挤压下实现菌种的混合均匀。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转动管内设有联通孔61,所述上转动块上设有蓄水腔64,所述联通孔与蓄水腔相联通。所述蓄水腔底部设有多个分流孔67,从联通孔注入的无菌稀释液可通过分流孔注入至外透管中。

所述蓄水腔底部设有用于封堵分流孔的压板65,所述压板连接有长直杆63,所述长直杆63连接有拉板62,拉板用于封堵联通孔口,避免细菌的进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压板的密封效果,所述压板与蓄水腔上壁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压板自动复位的第二弹簧66。

所述分流孔的下侧设有球形安装槽,所述球形安装槽内设置有调节球54,所述调节球两侧设有用于固定调节球的转动固定销68。所述调节球内设有调节孔69。

所述转动固定销可使得调节球沿垂直于分流孔的方向转动,从而调节孔可以对准或者偏离分流孔来控制蓄水腔内无菌稀释液是否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外透管。这种设计,还可以调节无菌稀释液进入外透管的流量。调节孔全部偏离分流孔,那么无菌稀释液无法进入外透管,只有一个调节孔对准分流孔,那么无菌稀释液流量较小,全部调节孔对准分流孔,那么无菌稀释液进入外透管的流量最大。

如图4所示,所述外透管上还设有辅助调节机构,所述辅助调节机构包括滑块71、滑轨72及调节螺母73。所述外透管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连接杆。调节螺母可使得滑块固定在滑轨上的一处。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