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0051发布日期:2018-07-20 19:56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微生物的研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微生物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一般会选用圆柱管状的试管或离心管,存在营养物质投入不便的情况,在微生物装入试管内后放置于试管架上,在试管放入试管架内时,由于没有相应的缓冲装置,导致试管由于地心引力而直接下坠,很容易导致试管破裂,且只能放置在相应的试管架上,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使试管可以满足不同的放置环境而不会损坏试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外侧设置有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支撑块、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块,所述侧部支撑块和所述底部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所述侧部支撑块和所述底部支撑块与所述内管接触,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组对称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且一个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一个位于固定架下方,所述丝杠下端设置有第一加持片,所述第一加持片与加持装置的第二加持片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所述第二加持片固定在第一加持片的手持端,所述第一加持片通过铰接轴铰接有第二加持片,所述第一加持片和所述第二加持片的手持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加持片和所述第二加持片的加持端设置有多组对称的固定弧。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下端设置成圆环状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空腔处,所述凸块与所述内管外壁、所述外管内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快上端设置有弧形托板,托板弧度与所述内管底部弧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因设置内管、外管结构,在培养过程中不必打开试管,也能及时的为微生物的培养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固体营养物质放置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腔内,通过通孔慢慢溶解到培养液中,为微生物的培育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2、因设置了固定架、丝杠、螺母,可以调节水平方向上的加持宽度,设置了加持装置,丝杠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加持装置的第二连接片通过紧固螺栓铰接,加持装置可以围绕丝杠调整加持角度,第一加持片和第二加持片的加持端设置有多组对称的固定弧,可以满足不同直径的圆柱杆、横板等支撑架,可以满足多种不同形状的、不同角度的加持支撑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的加持装置示意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侧部支撑块、4-盖体、41-凸块、5-橡胶块、6-固定架、7-丝杠、8-螺母、9-加持装置、91-第一连接片、10-底部支撑块、11-通孔、12-紧固螺栓、13-第二连接片、14-第一加持片、15-弹簧、16-铰接轴、17-固定弧、18-第二加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试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外侧设置有外管1,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支撑块3、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块10,所述侧部支撑块3和所述底部支撑块10固定在所述外管1的内壁上,所述侧部支撑块3和所述底部支撑块10与所述内管2接触,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一组通孔11,所述外管1和所述内管2上方设置有盖体4,所述外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组对称的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丝杠7,所述丝杠7上设置有两个螺母8且一个位于所述固定架6上方、一个位于固定架6下方,所述丝杠7下端设置有第一加持片14,所述第一加持片14与加持装置9的第二加持片18通过紧固螺栓12相连,所述第二加持片18固定在第一加持片14的手持端,所述第一加持片14通过铰接轴16铰接有第二加持片18,所述第一加持片14和所述第二加持片18的手持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5,所述第一加持片14和所述第二加持片18的加持端设置有多组对称的固定弧17。

所述盖体4下端设置成圆环状凸块41,所述凸块41设置在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之间的空腔处,所述凸块41与所述内管2外壁、所述外管1内壁紧密接触。

所述底部支撑快10上端设置有弧形托板,托板弧度与所述内管2底部弧度一致。

所述盖体4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盖体4上设置有橡胶块5。

工作过程:工作人员将内管2放置到外管1中,通过侧部支撑块3、底部支撑块10使内管2固定在外管1中,将固体营养物质放置到外管1和内管2之间的空腔中,在内管2中放置培养液,将盖体4放置到内管2、外管1上端,凸块41放置在内管2、外管1空腔处,使试管装置密封,将培养液做杀菌处理,使用无菌针筒通过盖体4上的橡胶块5为培养液中注射待培养的微生物;设置有固定架6,丝杠7在固定架6的滑道中可以水平方向活动,当活动到固定位置时,通过螺母8将丝杠7固定,丝杠7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片91,第一连接片91与加持装置9的第二连接片13通过紧固螺栓12铰接,加持装置9可以围绕丝杠调整加持角度,第一加持片14和第二加持片18的加持端设置有多组对称的固定弧,可以满足不同直径的圆柱杆、横板等支撑架1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