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阿扑西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12390发布日期:2020-01-03 14:27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备阿扑西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阿扑西林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相比,具有半衰期长、血清蛋白结合率低等特点,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活性。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烫伤、手术创口等的继发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该药在我国目前正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合成阿扑西林的工艺路线主要有3种:

(1)d-天冬氨酸-β-甲酰胺与氨基保护试剂2-硝基苯硫氯反应,然后在dcc的作用下,将羧基活化,再经过缩合、脱保护共6步反应得到阿扑西林,此路线中使用的2-硝基苯硫氯毒性很大,有很浓的臭味。

(2)酰氯合成法使用氯化亚砜反应得到2-氨基甲胺碳酰氧基丙酸,再经过酰化、缩合、催化加氢脱保护基得到阿扑西林。该方法使用氯化亚砜会生成大量黑色固体,副产物多,并且用加氢脱保护基,工业生产不安全。

(3)活性酸酐法以d-天门冬氨酸与阿莫西林为原料,以2-硝基苯硫氯为氨基保护基,用特戊酰氯制备成酸酐,再经过缩合、脱保护基制备出阿扑西林。此路线仍然使用2-硝基苯硫氯,最后的脱保护基收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阿扑西林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阿扑西林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工艺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2-硝基苯硫氯,收率高且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阿莫西林溶于有机溶剂中,滴加三甲基碘硅烷和三乙胺,-10~0℃反应得到化合物ⅰ;

(2)在有机溶剂中,将邓钾盐与氯甲酸乙酯、n-甲基吗啉于-5~0℃反应得到化合物ⅱ;

(3)于-10~0℃,将化合物ⅱ滴加到化合物ⅰ中,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阿扑西林。

本发明中有机溶剂为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混合。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原料无毒,操作简单、反应周期短、收率高且产品纯度高、杂质少,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于500ml三口瓶中,投30g阿莫西林和150ml二氯甲烷,降温至-10℃,同时滴加3eq的三乙胺和2.2eq的三甲基碘硅烷,滴加完毕升至0℃保温反应3h,得到化合物ⅰ。

将1.2eq的邓钾盐、100ml二氯甲烷和0.3eq的n-甲基吗啉投入到250ml三口瓶中,降温至-5℃,滴加1.3eq的氯甲酸乙酯,保温反应5h,得到化合物ⅱ。

将含有化合物ⅰ的反应液降至-10℃,缓慢滴加含有化合物ⅱ的反应液,低价完毕后保温反应10h,反应结束后,用200ml的水萃取反应液,二氯甲烷层再用100ml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一次,合并水层,滴加18%盐酸调ph至4~5,有固体析出,抽滤、烘干,产品收率为89%。

实施例2

于500ml三口瓶中,投30g阿莫西林和150ml二氯甲烷,降温至-10℃,同时滴加4eq的三乙胺和2.3eq的三甲基碘硅烷,滴加完毕升至0℃保温反应3h,得到化合物ⅰ。

将1.2eq的邓钾盐、100ml二氯甲烷和0.3eq的n-甲基吗啉投入到250ml三口瓶中,降温至-5℃,滴加1.2eq的氯甲酸乙酯,保温反应5h,得到化合物ⅱ。

将含有化合物ⅰ的反应液降至-10℃,缓慢滴加含有化合物ⅱ的反应液,低价完毕后保温反应10h,反应结束后,用200ml的水萃取反应液,二氯甲烷层再用100ml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一次,合并水层,滴加18%盐酸调ph至4~5,有固体析出,抽滤、烘干,产品收率为9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