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浮霜橡胶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7160发布日期:2020-06-05 23:1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的组成配方,特别是指一种可延缓橡胶浮霜的耐浮霜橡胶配方。
背景技术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生产国,然而轮胎用橡胶经常发生的浮霜问题,已成为客服抱怨产品外观的主要原因。并且浮霜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到了夏秋季节,浮霜问题出现的概率更高。橡胶表面浮霜速度太快,不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橡胶制品,比如轮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因浮霜导致的客诉抱怨,成为制造厂商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浮霜在橡胶制品中比较常见,是橡胶配方组成中的配合剂、防老剂等迁移到橡胶表面的现象。由于橡胶内部配合剂到达过饱和状态后,橡胶近表层的配合剂首先析出,再由内层向表层迁移析出,当配合剂在橡胶中降低至饱和状态时,析出过程才告结束。橡胶产品的浮霜现象,会造成外观不佳,造成客户索赔、退货等,生产厂商因此会在金钱、声誉上有损失。公开号为cn101543325a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防浮霜橡胶鞋底;公开号为cn1911989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高弹性半透明乒乓球用橡胶胶粒面的配方等;上述专利文献虽然对一些材料的浮霜做了适当的研究,但是由于轮胎等不同产品在制造工艺、原料使用、性能、成本等考虑不同,使得其只能作为参考,因此,有必要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缓橡胶浮霜,改善橡胶长期使用产生浮霜现象的耐浮霜橡胶配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耐浮霜橡胶配方,其组成按质量份计包括:100份橡胶、5-100份补强填充剂、0.5-7份防护蜡、0.5-40份片状填料、0.5-10份氧化锌、0.5-10份硬脂酸、0.5-10份防老剂、0.5-20份加工油、0.5-10份硫化剂、0.5-10份硫化促进剂。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苯乙烯与丁二烯共聚物、聚丁二烯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组合。所述补强填充剂为炭黑、白烟、陶土、活性钙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总用量在5phr-100phr。所述片状填料为白云母、合成云母、导电云母粉、金云母、黑云母、钠云母、或锂云母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组合并用。本发明在橡胶配方中加入片状填料可以延缓浮霜速度,可改善橡胶长期使用下的浮霜问题。具体实施方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耐浮霜橡胶配方,其组成按质量份计包括:100份橡胶、5-100份补强填充剂、0.5-7份防护蜡、0.5-40份片状填料、0.5-10份氧化锌、0.5-10份硬脂酸、0.5-10份防老剂、0.5-20份加工油、0.5-10份硫化剂及0.5-10份硫化促进剂。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nr、苯乙烯与丁二烯共聚物、聚丁二烯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组合,橡胶种类不限,如:天然橡胶nr、聚异戊二烯橡胶ir、聚丁二烯橡胶br、聚丁苯乙烯橡胶sbr、乙丙橡胶epdm等,既可单独使用,也可2种及以上组合并用,且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等不受限制。所述防护蜡为橡胶工业中,通用的防护蜡即可,并无特别限制。所述补强填充剂:可依需要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制。如:炭黑、白烟、陶土、活性钙、活性碳酸钙等,总用量应控制在5phr-100phr为宜,phr为橡胶中添加剂的百分含量。所述份片状填料为市售品白云母即可,也可以用白云母以外的片状填料,如:合成云母、导电云母粉、金云母、黑云母、钠云母、锂云母等,既可单独使用,也可2种以上组合并用。所述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加工油、硫化剂、硫化促进剂等,使用市售品即可,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之下,可按通常量配比。本发明所述耐浮霜橡胶配方的制备方法及实施比较例如下:1.配方表2.胶料的制备:(实施例1-9及比较例1-3)上述配方表所示的成分,除去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在密炼机混炼5min至155℃卸料。室温冷却后,添加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以开炼机继续混炼,炼得试验对比用胶料。再置于所定的模具中以160℃硫化10min,取得硫化试片。3.对比评价3.1外观对比恒温箱40℃下静置停放2周,依下述基准,目测评价:1分全体变白2分面积3成左右变白3分全体颜色黯淡4分面积3成左右黯淡5分不变3.2拉伸测试室温下测定扯断强度tb与扯断拉伸率eb。指数越大表示强度越高。3.3抗臭氧龟裂试样:40%伸张率×50pphm×48h条件下测定,依下述标准目测评价:1分裂纹3mm以上的龟裂或断裂2分裂纹1mm以上,未满3mm3分裂纹未满1mm4分10倍的放大镜可见5分未龟裂试验对比结果从上述结果可知,加入配比5-25phr的云母粉,可减慢橡胶的浮霜速度;改善外观。以上所述,描述了发明的基本原理,使用片状填料可延缓浮霜;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