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7120发布日期:2020-06-30 20:4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树脂(pps)具有优良的流动性、耐高温、耐腐蚀、阻燃性、均衡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极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电性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电气、电子零部件或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而近年来,随着聚苯硫醚树脂材料在汽车等的冷却水、防冻液循环系统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要求其还具有优异的耐水性与耐湿热性。

对此,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号特开2018-1411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含有聚对苯硫醚和无机填充剂的树脂组合物,其通过提高聚苯硫醚树脂中的金属钠原子含量到1000ppm以上,从而提高湿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以改善其耐湿热性。但是,金属原子含量的增加导致未处理时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下降。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号特开2018-12330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含有聚对苯硫醚、无机填充剂和有机成核剂的树脂组合物,通过添加范围适量的有机成核剂,以提高聚苯硫醚树脂的熔体降温结晶温度(tmc),并使聚苯硫醚树脂晶区尺寸减小并且均一化,从而改善成型品的耐水压性。但是,作为有机成核剂添加的peek树脂相对于主体聚苯硫醚树脂,容易成为异物。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号特开2016-6965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通过将间苯硫醚单元共聚到聚苯硫醚分子内得到了结晶性更低的聚合物,从而改善了所形成的薄膜与金属、树脂表面之间的结合性。但是,未与聚对苯硫醚均聚物混合时制膜稳定性不佳,同时,由该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所形成的薄膜的强度低于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并不适用于注塑成汽车等的冷却水、防冻液循环系统及其他长期与水等液体接触的具有一定强度要求的成型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作为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以特定量同时含有(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c)无机填料时,不仅能够提高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的耐湿热性,同时还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所制得的成型品。由于其拥有优异的耐湿热性,适用于汽车等的冷却水、防冻液循环系统及其他长期与水等液体接触的部品。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

(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

(c)无机填料,

相对于所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100质量份,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为10-200质量份;

相对于所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所述(c)无机填料为5-150质量份。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为5-25wt%。

3.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所含有的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为1-13wt%。

4.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5.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所述(c)无机填料为20-110质量份。

6.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无机填料为选自玻璃纤维、玻璃薄片、玻璃微珠、碳纤维、碳酸钙、二氧化硅、滑石粉或硅灰石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d)硅烷化合物。

8.根据上述7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d)硅烷化合物为含有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

9.一种成型品,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得到。

10.如上述9所述的成型品,其用于冷却水、防冻液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是具有下述结构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本发明对于聚对苯硫醚均聚物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选用直链型聚对苯硫醚,也可使用酸化交联型聚苯硫醚或是加入三卤素官能团反应物的支链型聚苯硫醚,所述三卤素官能团反应物的添加量优选为少于1wt%。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并不限定制造方法,例如,具有上述结构式(i)结构的聚苯硫醚均聚物可以选用日本特公昭45-3368号公报记载的用于获得较高流动性的方法或日本特公昭52-12240号公报等记载的用于获得较低流动性的方法来制备。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聚合体系内是否有聚合助剂碱金属羧酸盐。前者的方法中,不向聚合体系内添加碱金属羧酸盐,流动性较高;而后者的方法中,向聚合体系内添加碱金属羧酸盐,流动性较低,从而对树脂的韧性有利。所以可以将通过两种方法制备的聚苯硫醚聚合物组合使用,由此得以平衡聚苯硫醚树脂的流动性和韧性。

此外,将上述制备的聚苯硫醚聚合物作封端处理可以得到氯含量更低的聚苯硫醚聚合物。例如在碱性条件下用2-巯基苯并咪唑封端处理,可以得到氯含量更低的封端的聚对苯硫醚均聚物。

2.(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是具有上述结构式(i)和下述结构式(ⅱ)所示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

所述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由于其具有较低的结晶性,机械强度低,不适用于单独作为塑料制品使用。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向上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中加入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c)无机填料,能够改善所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的耐湿热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优选为5-25wt%。间苯硫醚单元相对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高于25wt%时,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熔点与结晶度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使用,其含量进一步优选为20wt%以下。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低于5wt%时,对组合物机械性能及耐湿热性能的提高效果有限,其含量进一步优选为10wt%以上。

特别的,出于流动性考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共聚结构,优选无规共聚物。

3.成分(a)与成分(b)的配比

本发明中,相对于成分(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100质量份,成分(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含量为10-200质量份。本发明中,需要在保持组合物机械强度同时实现耐湿热性的提高,为了达成此目的,需要把成分(a)、(b)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合。本发明中,优选地,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成分(b)为2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优选地,成分(b)的添加量为1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成分(b)含量低于10质量份时,组合物耐湿热性并未得到改善。成分(b)的含量高于200质量份时,组合物的机械强度降低。

本发明中,(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所含有的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优选为1-13wt%。(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所含有的间苯硫醚单元相对于(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中苯硫醚单元总质量,其含量低于1wt%时,组合物耐湿热性有下降的趋势,其含量进一步优选为2.5wt%以上。间苯硫醚单元含量高于13wt%时,组合物的机械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其含量进一步优选为11wt%以下。

4.(c)无机填料:

上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由于其具有较低的结晶性,机械强度低。不添加无机填料时,向上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中加入上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相对于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其机械强度会下降。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向上述(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与上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c)无机填料所形成的树脂组合物,相对于仅含有(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和(c)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或者是仅含有(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c)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其机械强度和耐湿热性特异地上升。

本发明所述的无机填料是指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用在树脂中的填料。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锌晶须氧化物、硼酸铝晶须、芳族聚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石膏纤维、金属纤维、玻璃薄片、硅灰石、沸石、绢云母、高岭土、云母、滑石、粘土、叶蜡石、膨润土、蒙脱石、锂蒙脱石、合成云母、石棉、石墨、硅铝酸盐、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铁、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硫酸钙、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铝、玻璃微珠、空心玻璃微珠、陶瓷珠、氮化硼、碳化硅或硅灰石等。所述无机填料也可以是结构上是中空的无机填料,更进一步,也可以从这些无机填料中选择2种或更多种配合使用。无机填料的平均直径不做特别限制,优选0.001-20μm,在此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流动性和更好的外观。

特别地,出于对低成型收缩率和流动性的综合考虑,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无机填料优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玻璃纤维没有特定的限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可以是定长切断的短切原丝、粗砂、研磨纤维等形状的纤维。一般情况下优选使用的玻纤平均直径为5-15μm。使用短切原丝的情况下,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适合挤出混炼作业的标准3mm长度的纤维。此外,本发明对上述纤维状填充材料地断面型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从圆形、扁平状纤维中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配合使用。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好的产品外观,优选玻璃薄片、玻璃微珠、空心玻璃微珠、碳酸钙、二氧化硅、滑石粉或硅灰石中的至少一种。

5.成分(c)的配比

本发明中,相对于所述成分(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所述的(c)无机填料的含量为5-150质量份。在此添加范围内,本发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能够在拥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仍保持着较好的流动性、加工性及韧性。在本发明中,相对于所述的成分(a)及成分(b)的总质量100质量份,成分(c)的添加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c)无机填料的添加量优选为11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下。

6.(d)硅烷化合物

本发明中,出于增强树脂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粘结性的角度考虑,可以进一步添加(d)硅烷化合物。所述硅烷化合物优选是具有选自环氧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巯基、脲基中的一种以上基团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

作为上述具有选自环氧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羟基、巯基和脲基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巯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2-脲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脲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γ-异氰酸酯基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和γ-异氰酸酯基丙基三氯硅烷等含有异氰酸酯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有氨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以及γ-羟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羟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有羟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出于粘结性及流动性的考虑,相对于成分(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及所述(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所述(d)硅烷化合物优选为0.01-3质量份。通过添加上述范围的硅烷化合物,可以在保证本发明中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维持其流动性的同时增强聚苯硫醚树脂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粘结性。上述硅烷化合物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与此同时,其含量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中,出于为了提高与聚苯硫醚树脂之间的反应性的考虑,所述成分(d)优选具有环氧基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

7.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除了成分(a)~(d)以外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体、抗氧化剂、脱模剂(褐煤酸及其金属盐、其酯、其半酯,硬脂醇,硬脂酰胺,联二脲或聚乙烯蜡等,其中,为了在成型过程中减少气体产生,优选硬脂酰胺),颜料(硫化镉、酞菁、或着色的炭黑母料等),染料(苯胺黑等)、结晶剂(滑石粉、二氧化钛、高岭土、粘土等)、增塑剂(辛基-对-羟基苯甲酸酯、或n-丁基苯磺酰胺等)、抗静电剂(烷基硫酸盐型阴离子抗静电剂、季铵型阳离子抗静电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等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或者三甲铵乙内酯两性抗静电剂)、阻燃剂(例如,红磷、磷酸酯、氰尿酸三聚氰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多磷酸铵、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聚碳酸酯溴化物、溴化环氧树脂或这些含溴阻燃剂和三氧化锑的组合)等,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配合使用。

所述弹性体可以列举:烯烃系弹性体、改性烯烃系弹性体、或苯乙烯系弹性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例如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或异丁烯等单独的α-烯烃或将多种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或共聚物,α-烯烃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等α,β-不饱和酸及其烷基酯的共聚物等。从优异韧性考虑,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等。

作为改性烯烃系弹性体可通过向上述的烯烃系弹性体中导入具有环氧基、酸酐基、或离子键聚合物等官能团的单体成分(含官能团的成分)而获得。该官能团的成分可以列举: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内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或内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酐等含有酸酐基的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衣康酸缩水甘油酯、或柠康酸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环氧基的单体,或羧酸金属络合物等含有离子键聚合物的单体。

对于导入这些含有官能团的单体成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上述烯烃系弹性体聚合时使用的成分共聚合;或者使用自由基引发剂向烯烃系(共)聚合物接枝导入等的方法。相对于构成改性烯烃系弹性体的全部单体,含官能团的成分的导入量在0.001-40mol%、优选为0.01-35mol%。

向烯烃系弹性体中导入具有环氧基、酸酐基、或离子键聚合物等官能团的单体成分而得到的特别有用的改性烯烃系弹性体可以列举:乙烯/丙烯-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g”表示接枝,以下相同)、乙烯/1-丁烯-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1-丁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g-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锌络合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镁络合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络合物等。

从相容性考虑,优选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1-丁烯-g-马来酸酐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乙酯-g-马来酸酐共聚物。进一步优选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以列举: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从相容性考虑优选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从流动性和韧性两方面考虑,弹性体的添加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成分(a)和成分(b)优选为0.5-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8-10质量份,更优选为1-6质量份,另外,在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上述弹性体可以将多种结合使用。

所述抗氧化剂优选为从酚类抗氧化剂和磷类抗氧化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在并用酚类抗氧化剂和磷类抗氧化剂时,可高效地保持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因此二者并用是优选的。

作为酚类抗氧化剂,优选使用受阻酚类化合物。具体的例子有:三甘醇双(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苄基)丙酸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酸酯)甲烷、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s-三嗪-2,4,6-(1h,3h,5h)-三酮、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正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或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等。其中优选酯型高分子受阻酚类,具体地优选使用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酸酯)甲烷、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酸酯)、或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作为磷类抗氧化剂,可以列举出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双亚苯基亚磷酸酯、二硬脂酰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苯基亚磷酸酯、或3,5-二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酯二乙酯等。

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相对成分(a)和(b)100质量份而言优选0.01-3质量份,更优选0.05-2质量份,最优选0.1-1质量份。

本发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耐湿热性,尤其适用于注塑成汽车等的冷却水、防冻液循环系统及其他长期与水等液体接触的制品。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1.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的原料

聚对苯硫醚均聚物(p-pps均聚物)a-1:直链型pps树脂(重均分子量:49,000)

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p-pps/m-pps共聚物)b-1: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1130f-m1(间苯硫醚单元10wt%,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52,000)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p-pps/m-pps共聚物)b-2: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1130f-m2(间苯硫醚单元20wt%,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58,000)玻璃纤维c-1: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t-760h(单纤直径10.5μm)

碳酸钙c-2:株式会社calfinekss-1000

硅烷化合物d-1:dowchemicalcompany,xiametertmofs-6040

脱模剂e-1:primepolymer,pe7000fb

颜料f-1:炭黑母料,东丽株式会社s771b2

2.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涉及的测试说明如下。

1)拉伸强度测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得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按照iso527-1,-2标准测定,拉伸速率5mm/min,标线间距离50mm,夹具间距离115mm,每组5根取平均值作为拉伸强度。

2)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测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得注塑成型好的标准样条放置于espec公司制ehs-221m型号的恒温恒湿箱内,在121℃×10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处理100小时后,取出进行上述的拉伸强度测试评价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每组5根取平均值作为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

3)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计算:

假设上述测试方法中评价得出的拉伸强度为s1,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为s2,根据下述公式(1)计算出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

实施例1-8:

原料如表1中所示,采用日本制钢所社制tex30α型双轴挤出机(l/d=45.5)造粒,挤出机有13个加热区,有两套带计量仪器的加料装置并且带有真空排气设备。除玻璃纤维以外,其他原料混合后,从挤出机主喂料口加入,玻璃纤维从挤出机侧喂料口加入,挤出机温度设定为200℃-330℃,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得到粒状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将此粒状物在130℃的烘箱中干燥3h后,采用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nex50型号注塑机按照成型温度330℃、模具温度130℃的条件注塑成型成iso标准样条(样条模具尺寸为宽10mm×厚4mm),按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性能测试。拉伸强度如表1所示、进行100小时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强度保持率所评价的耐湿热性数据如表3中所示。

比较例1-8:

与实施例1制备方法相同,原料与拉伸强度如表2所示,进行100小时pct处理后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强度保持率所评价的耐湿热性数据如表3中所示。

表1

表2

表3

从实施例1-8与比较例1-5的对比可见,本发明通过以特定量混合(a)聚对苯硫醚均聚物、(b)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c)无机填料,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进行100小时pct处理的拉伸强度和强度保持率增加,树脂组合物拥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湿热性。

从比较例6-8的对比可见,不添加无机填料时,向聚对苯硫醚均聚物中加入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相对于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其机械强度会下降。但是,从实施例1与比较例1、2的对比可见,上述聚对苯硫醚均聚物与上述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无机填料所形成的树脂组合物,相对于仅使用聚对苯硫醚均聚物和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或者是仅使用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和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其机械强度特异地上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