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347发布日期:2018-11-28 00:1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基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菌种培养技术的发展,在将琼脂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的操作,正从手工方式逐渐发展到自动化分装仪方式来完成,自动化培养基分装仪分装琼脂培养基离不开一根输液管,通过这根输液管将培养基容器(储液瓶或培养基制备器)中呈融化状态的培养基输送到分装仪上的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凝固后,制成固体平板培养基。

因输液过程需要用蠕动泵提供动力,所以输液管常用硅胶软管,因硅胶管材质软,插入和固定到分装仪上时需要借助一个金属材质的注液嘴,注液嘴一端与硅胶管连接,另一端插入注液嘴支架上的插孔内。

目前市场上配套自动化培养基分装仪的输液管,均为一根长度约一米左右的硅胶管连接一段长度大约15cm的不锈钢注液嘴。管内培养基先流经硅胶管,再流经不锈钢注液嘴,最后注入到培养皿中。

这种材质和结构形式的注液嘴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由于金属材质的注液嘴散热速度快,当培养基流经注液嘴后未启动分装操作时,培养基在注液嘴中停留时间稍长就很容易造成培养基在注液嘴中凝固堵塞,尤其是在冬季室温较低时,这种培养基在输液管中发生凝固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操作上很大不方便,甚至导致分装失败。二是注液嘴与注液嘴支架上固定注液嘴的插孔之间是比较紧密的配合,当注液嘴穿过支架上插孔时,注液嘴容易碰到支架上插孔内壁或其他部位,由于支架的消毒只是用酒精棉擦拭,很难保证其完全无菌,所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染菌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防止培养基遇冷凝固在注液嘴中堵塞注液管,以及有效地减少染菌。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注液管、注液嘴、套管和支座,所述注液管一端连接培养基容器,一端连接所述注液嘴,所述注液嘴插入所述套管内,套管连带注液嘴插入支座上开设的插孔内,所述支座安装在培养基分装装置上,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注液嘴的外径,所述套管的后端开有L形槽,L形槽的长边槽沿套管母线方向,前短边槽位于长边槽的前端垂直于套管母线沿套管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注液嘴后部圆柱面上设置卡块,所述注液嘴卡块前端的长度大于套管的前短边槽前端的长度,而小于整个套管的长度,所述注液嘴插入所述套管时,所述卡块穿过L形槽的长边槽后配合在前短边槽内。

进一步,在所述套管上靠近长边槽的后端位置,设置后短边槽,所述后短边槽垂直于套管母线沿套管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后短边槽与前短边槽同向或异向。

进一步,所述卡块与长边槽间隙配合,与前短边槽和后短边槽卡紧配合。

进一步,所述注液嘴的前端为锥形。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中部设置限位槽,在支座上设置限位销钉,当套管连同注液嘴插入支座插孔向前推进中,套管上的限位槽刚好到达限位销钉位置时,在弹力作用下,限位销钉顶在限位槽中。

进一步,所述注液嘴为硬质塑料材质,所述套管为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所述注液管的材质为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支座为金属材料,支座下方有一个开孔,开孔中插入一个加热棒,加热棒可根据设定或反馈控制支座的温度,并将温度传导至套管。

进一步,所述注液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间层为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连接至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通过碳纤维层给注液管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注液嘴插入支座前,缩在套管内,套管插入支座后,再将注液嘴伸出套管,防止注液嘴插入过程中染菌;

(2)注液管采用碳纤维加热,支座也有加热功能,保持套管和注液嘴温度恒定,使注液装置(整套输液管路)内培养液不会因为环境低温产生凝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3是注液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注液管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7是注液嘴缩回至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注液嘴伸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 注液管; 2. 注液嘴;

3. 支座; 4. 插孔;

5. 套管; 6. 卡块;

7. 凸缘; 8. 长边槽;

9. 前短边槽; 10. 后短边槽;

11. 限位槽; 12. 限位销钉;

13. 加热棒; 14. 内层;

15. 中间层。 16. 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分装培养基的注液装置包括注液管1、注液嘴2、套管5和支座3,注液管1一端连接培养基容器,一端连接注液嘴2,支座3安装在培养基分装装置上,支座3上开有插孔4,使用时套管5可以插入支座上插孔4内,并被限位槽11和限位销钉12配合,限定套管5插入支座3的准确位置,套管5上开有L形槽,注液嘴2插入套管5内实现两个卡位,第一卡位为注液嘴2上的卡块6没有配合到L形槽内,第二卡位为卡块6配合至L形槽内,实现注液嘴2的伸出和缩回两个工位。

参见附图3,注液嘴2为管状结构,硬质塑料材质,前端为锥形头,方便插入套管和培养皿,后端阶梯轴径,后端部形成凸缘7,方便更牢固地与注液管1套接。在注液嘴2的中部靠近后端位置设置卡块6,卡块6为方块形或圆柱头状。

参见附图4,套管5为管状,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优选316以上的不锈钢材质。内径略大于注液嘴2的最大外径,注液嘴2插入时呈间隙配合方式,套管5的后端开有L形槽,L形槽的长边槽8沿套管5母线方向,前短边槽9位于长边槽8的前端垂直于套管5母线沿套管5圆周方向设置。L形槽的前短边槽9用于注液嘴2位于第二卡位时,伸入套管5内的注液嘴2旋转后锁紧。为了在第一卡位时,注液嘴2也有一个好的固定状态,在套管5上靠近长边槽8的后端位置,设置后短边槽10,后短边槽10垂直于套管5母线沿套管5圆周方向设置,后短边槽10与前短边槽9同向或异向。注液嘴2位于第一卡位时,同样旋转至卡块6与后短边槽10配合时实现固定。卡块6与长边槽8间隙配合,与前短边槽9和后短边槽10卡紧配合,实现快速切换,牢固锁定。套管5的中部设置限位槽11,用于限定套管5插入支座3的位置。

套管5和注液嘴2的长度设置为如下关系:注液嘴2卡块6前端的长度大于套管5的前短边槽9前端的长度,而小于整个套管5的长度。

参见附图7、8,注液嘴2插入套管5时,呈现两种位置状态,即第一卡位位置时,注液嘴2的头部缩回至套管5内,第二卡位位置时,注液嘴2的头部伸出套管5外。

参见附图5,支座3底部通过紧固件与培养基分装装置固定,上部设置插孔4,用于插入套管5,在插孔4一侧设置限位销钉12,套管5插入后,限位销钉12配合在套管5的限位槽11内,将套管5固定在支座3的插孔4内,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支座3为金属材料,支座下方有一个开孔,开孔中插入一个加热棒13,加热棒13连接至电源,加热棒13可根据设定或反馈控制支座的温度,并将温度传导至套管,维持注液嘴温度恒定。

参见附图6、注液管1选用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中的一种材料,与注液嘴2的后端弹性配合,保证密封性。注液管1包括内层14、中间层15和外层16,中间层15为碳纤维层,内层为硅胶材料,外层为保温材料。碳纤维层连接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通过碳纤维层给注液管1加热,加热温度不超过55℃。

参见附图7、8,通过注液嘴2对培养皿进行加注培养液的过程如下:注液管1的一端连接至蠕动泵,蠕动泵从培养基容器里抽取培养液,另一端与注液嘴2连接。注液嘴2上的卡块6配合至L形槽的后端,向前至后短边槽10位置,旋转注液嘴2,使卡块6与后短边槽10卡紧,这时,注液嘴2的前端位于套管5内,包扎灭菌。在注液前,注液嘴2在套管5保护下插入支座3,套管5通过支座3上的限位销钉12固定在支座3的插孔4内。在分装装置工作时,将注液嘴2向反方向转动,使卡块6离开后短边槽10,然后向前伸出,使卡块6位于L形槽的前端顶部前短边槽9位置,转动注液嘴2,使卡块6卡入前部前短边槽9,这时注液嘴2的头部伸出套管5,并伸入到分装仪中培养皿皿底正上方,等待注液。当注液工作完成后,反向操作,使注液嘴2的前端缩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