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934发布日期:2018-11-23 21:4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



背景技术:

在生物科技方面,常常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恒温恒湿的培养,使得实验对象能够比正常的生长周期短,现有的恒温恒湿培养间通常结构复杂,制备麻烦,恒温恒湿培养间内的实验台较少,可以存放的实验样品较少。

专利一种新型恒温恒湿实验室(申请号为201720523003.2),公开了一种新型恒温恒湿实验室,包括实验室,所述实验室的正面通过门铰链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内部嵌入有透明玻璃板,所述实验室的一侧内部分别设有恒温口和恒湿口,所述实验室的上端内部设有通线孔,所述实验室的内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实验室的内侧下端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箱的上端内部嵌入有密封圈,所述电机的端口位置轴连接有转轴。该新型恒温恒湿实验室,能够对传统的生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使得这类恒温恒湿的实验室更加具有实用性,方便生物技术人员能够在实验室依次进行多个实验步骤。然而该实用新型的试验台板可以竖起,但是试验台仍人较少,可以存放的实验样品较少。

因此,急需一种可存放较多实验样品,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的恒温恒湿培养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恒温恒湿培养间通常结构复杂,制备麻烦,恒温恒湿培养间内的实验台较少,可以存放的实验样品较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具有可存放较多实验样品,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包括培养间、加热器、加湿器、环流风机、均匀散汽板、样品放置机构、升降机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培养间相对应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所述加热器、若干所述加湿器和若干所述环流风机,若干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所述加湿器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所述环流风机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所述加热器、所述环流风机和所述加湿器自上而下分布,位于所述加热器、所述环流风机和所述加湿器的一侧的所述均匀散汽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培养间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所述样品放置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位于两个所述均匀散汽板之间,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样品放置机构的两侧,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均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加湿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器可以控制所述培养间内的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加湿器可以控制所述培养间内的湿度,若干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所述加湿器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所述环流风机在所述培养间内交错设置,以及所述均匀散汽板的设置可使散汽和散热更均匀,使所述培养间内的温度和湿度更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所述样品放置机构可以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进行升降,可以放置较多的实验样品。

优选的,所述均匀散汽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圆形通孔和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相连的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位于所述均匀散汽板靠近所述培养间内壁的一面,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位于所述均匀散汽板靠近所述样品放置机构的一面。热量和水汽可以通过所述阶梯孔扩散到所述培养间的实验区域,扩散更均匀,使温度和湿度各处一致。

优选的,所述样品放置机构包括四个支杆、若干样品放置板、若干插杆和四个第一连杆,四个所述支杆位于矩形的四个角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杆之间固定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杆的下部,所述支杆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插杆穿过两个所述支杆上相应的所述通孔,两个相平行的所述插杆上放置有所述样品放置板,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滚轮。所述样品放置板可以通过所述插杆放置在不同高度,所述样品放置板可以通过所述支杆多个叠加放置在不同高度,可以放置较多的实验样品。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杆、钢丝绳、电机和第二连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有导向轮,所述样品放置板靠近所述升降机构的侧壁上还固有第一磁铁,所述竖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还固定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竖杆上,所述电机与转轴相连,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缠绕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竖杆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二滚轮。所述升降机构可以将所述样品放置板升高或降落到需要的位置,降落时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吸引,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进行缩短或伸长将所述样品放置板放置到不同高度,再通过所述插杆固定好,节省人力,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培养间外壁和顶部外还固定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设置减少热散失。

优选的,所述培养间外壁上还设有进出门。所述进出门方便人员进出所述培养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可以控制培养间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可以控制培养间内的湿度,若干加热器在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加湿器在培养间内交错设置,若干环流风机在培养间内交错设置,以及均匀散汽板的设置可使散汽和散热更均匀,使培养间内的温度和湿度更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备容易,样品放置机构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可以放置较多的实验样品。

2、热量和水汽可以通过阶梯孔扩散到培养间的实验区域,扩散更均匀,使温度和湿度各处一致。

3、样品放置板可以通过插杆放置在不同高度,样品放置板可以通过支杆多个叠加放置在不同高度,可以放置较多的实验样品。

4、升降机构可以将样品放置板升高或降落到需要的位置,降落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引,钢丝绳通过转轴的转动进行缩短或伸长将样品放置板放置到不同高度,再通过插杆固定好,节省人力,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样品放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培养间;11、保温层;12、进出门;2、加热器;3、加湿器;4、环流风机;5、均匀散汽板;51、阶梯孔;511、第一圆形通孔;512、第二圆形通孔;6、样品放置机构;61、支杆;611、通孔;612、第一滚轮;62、样品放置板;621、第一磁铁;63、插杆;64、第一连杆;7、升降机构;71、竖杆;711、第二滚轮;712、导向轮;72、钢丝绳;721、第二磁铁;73、电机;731、转轴;74、第二连杆;8、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恒温恒湿培养间,包括培养间1、加热器2、加湿器3、环流风机4、均匀散汽板5、样品放置机构6、升降机构7、温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9和控制器10,培养间1外壁和顶部外还固定有保温层11,培养间1外壁上还设有进出门12,培养间1相对应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加热器2、若干加湿器3和若干环流风机4,若干加热器2在培养间1内交错设置,若干加湿器3在培养间1内交错设置,若干环流风机4在培养间1内交错设置,加热器2、环流风机4和加湿器3自上而下分布,位于加热器2、环流风机4和加湿器3的一侧的均匀散汽板5两端分别与培养间1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样品放置机构6和升降机构7均位于两个均匀散汽板5之间,升降机构7位于样品放置机构6的两侧,温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9和控制器10均固定在升降机构7上,温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9、加热器2和加湿器3均与控制器10相连。

具体的,均匀散汽板5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阶梯孔51,阶梯孔51包括第一圆形通孔511和与第一圆形通孔511相连的第二圆形通孔512,第一圆形通孔511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形通孔512的直径,第一圆形通孔511位于均匀散汽板5靠近培养间1内壁的一面,第二圆形通孔512位于均匀散汽板5靠近样品放置机构6的一面。

具体的,样品放置机构6包括四个支杆61、若干样品放置板62、若干插杆63和四个第一连杆64,四个支杆61位于矩形的四个角处,相邻的两个支杆61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杆64,第一连杆6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杆61的下部,支杆6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611,插杆63穿过两个支杆61上相应的通孔611,两个相平行的插杆63上放置有样品放置板62,支杆6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滚轮612。

具体的,升降机构7包括竖杆71、钢丝绳72、电机73和第二连杆74,竖杆7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轮712,样品放置板62靠近升降机构7的侧壁上还固有第一磁铁621,竖杆71与第一连杆64之间还固定有第二连杆74,电机73固定在竖杆71上,电机73与转轴731相连,钢丝绳73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磁铁621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721,钢丝绳73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轮712缠绕在转轴731上,竖杆71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二滚轮711。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放置实验样品在样品放置板62上,放满一个样品放置板62后,可以通过升降机构7将样品放置板62升高,再放置另一个样品放置板62,升降样品放置板62时,首先将第一磁铁621和第二磁铁721相吸引,再启动电机73,电机73带动转轴731转动,进而带动钢丝绳72的一端升高,钢丝绳72带动样品放置板62升高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插杆63插入到相应的通孔611内进行固定样品放置板62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